曹操读书--知行合一,化于无形

怎样让当代中国人“爱生”“敢生”?

作者 :正文注明 2021-06-01 06:50:57 审稿人 : admin 围观 : 评论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31日召开会议,听取“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大政策举措汇报,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就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调整生育政策等问题,会议作出重磅部署。IuA曹操读书网


IuA曹操读书网

会议指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IuA曹操读书网


IuA曹操读书网

IuA曹操读书网

天津市河东区第二幼儿园总园大班的孩子身着“小博士服”奔跑IuA曹操读书网


IuA曹操读书网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涉及人口问题的提案议案和讨论尤其多:建议将结婚年龄降到十八周岁;建议夫妻双方合休产假,男性至少要休42天;建议增设国民育儿基金,以制度性措施减轻新生儿养育负担;建议尽快全国范围取消生育限制,全面放开生育……IuA曹操读书网


IuA曹操读书网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倡导“人多力量大”,到上世纪70年代初期提出“晚、稀、少”(男25岁、女23岁后结婚,两胎隔4年,一对夫妇生育不超过两个孩子),到1980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出台,再到两轮放开二孩政策,中国生育政策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完善,中国人的生育观也随之改变。IuA曹操读书网


IuA曹操读书网

如今,社交平台上常看到有“年轻人为何不喜欢生孩子”的讨论。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老龄化社会正在到来,要避免“大国空巢”,中国该如何解题?IuA曹操读书网


IuA曹操读书网

文|张静IuA曹操读书网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瞭望东方周刊”(ID:lwdflwdf),原文首发于2021年4月6日,原标题为《怎样让当代中国人“爱生”“敢生”?》,本文首发于《瞭望东方周刊》总第826期,原标题为《释放潜能》。IuA曹操读书网


IuA曹操读书网

1IuA曹操读书网

从“光荣妈妈”到丁克一族IuA曹操读书网


IuA曹操读书网



IuA曹操读书网

“80后”赵一宁的儿子最近刚上幼儿园,好不容易熬过了3岁,父母又开始催生二胎。生活在北京,想想育儿成本,赵一宁夫妇的人生计划中暂时没有给二胎“立项”。IuA曹操读书网


IuA曹操读书网

赵一宁的祖母如今85岁,生养了7个孩子。赵一宁每次回乡探望,都会听她讲起当年的苦日子:“7个孩子趴在灶台边等着我烙玉米饼,烙熟一个吃光一个,一个接一个,最后饼烙完了,哪里轮得上我吃一口啊。”IuA曹操读书网


IuA曹操读书网

“那为什么还要生呢?”赵一宁“95后”的小表妹每次听到这些故事都会问,“我甚至连婚都不想结,一个人生活也挺开心充实的呀。”这是她目前的“婚育观”。IuA曹操读书网


IuA曹操读书网

一个家庭的观点碰撞,也是中国人几代人不同生育观的缩影。IuA曹操读书网


IuA曹操读书网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多力量大”的观点奠定了当时的人口思想。很快,人口过快增长同国民经济发展的矛盾显露。于是,“适当节制生育”的观念开始盛行。进入上世纪80年代,随着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追求越来越丰富多元,人口多带来的社会问题也越发显现,住房困难、生活必需品供给紧张、城市劳动就业困难,公共服务跟不上……生育政策进一步收紧。IuA曹操读书网


IuA曹操读书网

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表《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公开信》明确提出:“为了争取在本世纪末把中国人口控制在12亿以内,国务院已经向全国人民发出号召,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公开信》的发表标志着中国独生子女政策的正式出台。IuA曹操读书网


IuA曹操读书网

1982年,计划生育被定为基本国策。计划生育政策执行30多年间,根据原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统计数据,中国少生了4亿多人,有效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缓解了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引导中国人口进入了一个长期均衡发展的轨道。IuA曹操读书网


IuA曹操读书网

但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总和生育率降(每位妇女一生生育的孩子数量)低、男女比例失衡等问题也开始逐渐显现。IuA曹操读书网


IuA曹操读书网

为解决这些问题,生育政策开始调整。2013年单独二孩政策实施,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政策放开带来的成效如何?IuA曹操读书网


IuA曹操读书网

2016年当年出生人口和出生率出现了短暂反弹,出生人口达到了1786万,比2015年增长了8%,但从2017年开始,出生人口再度呈现下降。IuA曹操读书网


IuA曹操读书网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梁建章分析称:“生育率是反映未来人口趋势的核心指标。”按照人口学理论,总和生育率达到2.1,才能达到世代更替水平,实现人口长期稳定发展。而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出生人口为1465万,总和生育率为1.47。IuA曹操读书网


IuA曹操读书网

2020年底,民政部部长李纪恒发文表示,中国的总和生育率跌破警戒线,人口发展进入关键转折期。IuA曹操读书网


IuA曹操读书网

IuA曹操读书网

杭州某公司为女性开设招聘会,员工可以带着孩子上班因为公司做的是家庭育儿App,所以特别欢迎婚育期女性,尤其是宝妈前来应聘IuA曹操读书网


IuA曹操读书网

2IuA曹操读书网

生育率为何重要?IuA曹操读书网


IuA曹操读书网



IuA曹操读书网

一项由国家卫健委牵头的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显示,初婚初育年龄推迟对总和生育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调查报告指出,“由于初育年龄普遍推迟,一孩生育率偏低,进而影响二孩乃至更高孩次的生育推迟,从而降低了总和生育率。”IuA曹操读书网


IuA曹操读书网

计划生育重塑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生育观念。长达几十年的计划生育传播了现代“少生快富”“少生优育”“少生幸福”的生育理念。IuA曹操读书网


IuA曹操读书网

“生育是人口发展的源头,其水平高低决定着人口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强弱。如果总和生育率长期低于更替水平,一方面会迎来人口的负增长,导致人口规模的萎缩;另一方面会导致人口年龄结构的急剧老化。”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分析,从政策性限生到家庭自愿选择独生,观念的深层变革导致即便人口政策放开,内生性低生育现象一时也难逆转。IuA曹操读书网


IuA曹操读书网

2019年1月3日,中国社科院人口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报告称,如果中国总和生育率一直保持在1.6的水平,人口负增长将提前到2027年出现。报告认为“从现在开始亟须开展研究和进行政策储备”。IuA曹操读书网


IuA曹操读书网

从2009年到2019年,十年时间,中国60岁及以上老人的数量从1.67亿升至2.54亿,占总人口的18.1%。根据社科院推测,到2035年前后,中国每4个人里就会有1个是老年人。IuA曹操读书网


IuA曹操读书网

3月8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胡祖才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时期中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IuA曹操读书网


IuA曹操读书网

老龄化社会带来的直接冲击是养老负担加重。养老保险本质上是一种转移支付,退休人口更多,就需要更多劳动人口实现转移支付的平衡。而低生育率加剧劳动力资源紧张,2018年以来,许多城市纷纷推出各种降低落户门槛、欢迎新市民“留下来”的政策,除了吸引高质量人才,缓解劳动力资源紧张的现状也是重要原因之一。IuA曹操读书网


IuA曹操读书网

人口红利是此前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1962-1975年第二轮婴儿潮人口是改革开放40年的建设主力,生产和储蓄多而消费少,导致储蓄率和投资率上升,储蓄超过投资部分产生贸易顺差,同时过剩的流动性和人均收入水平提高推动消费升级,经济潜在增速较高。” 经济学家任泽平分析。IuA曹操读书网


IuA曹操读书网

“劳动人口内部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西南财经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杨成钢指出,目前比重较大的是40岁以上的高龄劳动力,虽然仍在劳动年龄内,但已经接近老龄人口。IuA曹操读书网


IuA曹操读书网

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会对国家经济增速造成影响。同时,年轻人减少,还将直接影响国家的科技创新水平。IuA曹操读书网


IuA曹操读书网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居民李津(左)、陈丹姝夫妇与9岁的大女儿,刚过满月的二女儿拍摄全家福。夫妻俩都是“80 后”独生子女IuA曹操读书网


IuA曹操读书网

3IuA曹操读书网

为何不爱生?IuA曹操读书网


IuA曹操读书网



IuA曹操读书网

山东济南“75后”王先生在诊室门口等待着妻子打促排卵针,用手机刷着新闻,看到鼓励生育的提案,他便感叹政策放开对于他家来说有点晚了。IuA曹操读书网


IuA曹操读书网

对于不少“70后”家庭,放开生育了,家庭经济也有基础,但身体条件却难以支持二胎。而“80后”家庭,往往面临的是一个家庭4个老人,再多生几个孩子,经济成本让不少人感觉“有点大”。适龄生育的“90后”,尤其是大城市的年轻人,观念多元,更追求个人事业上升和生活质量,养育头胎年龄都在延后。IuA曹操读书网


IuA曹操读书网

为什么曾经热衷多生孩子的中国人,变得对生孩子不那么感兴趣了?IuA曹操读书网


IuA曹操读书网

“调查发现,想生二孩的理由中包括了减轻独生子女养老压力、减少成为失独家庭的风险、手足之情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以及喜欢孩子的比例较高,但这些想法对应的是能够支付生育养育成本。”穆光宗说。IuA曹操读书网


IuA曹操读书网

“生育成本减慢了适龄夫妻生育一胎的脚步,也切断了不少人生育更多孩子的念想。这并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穆光宗指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成本约束型的低生育发展阶段。IuA曹操读书网


IuA曹操读书网

比如在北上广深这些超一线城市,房价成为挡在不少年轻人生育路上的第一大障碍。IuA曹操读书网


IuA曹操读书网

独自在一线城市打拼的邢薇(化名)目前还和老公租房居住,一想到生孩子需要买房就感到苦恼:“除了双方父母帮忙凑足首付,买了房就意味着背上每月上万元房贷,再养一个孩子经济就感到紧张了。”IuA曹操读书网


IuA曹操读书网

2019年,杭州观城中学调查出的一份“育儿账单”引发网络关注。账单显示,在杭州养育一名初中生,每个家庭的年平均支出达88000元,包括学习类、生活类、休闲娱乐类、亲子沟通类、家校联系类和陪伴类六个大项。IuA曹操读书网


IuA曹操读书网

此外,中国人“养儿防老”的观念也在逐渐淡化。IuA曹操读书网


IuA曹操读书网

“这一代父母的养老模式正由家庭养老逐渐向‘社区/居家’养老、自我养老等多元化模式转变,孩子给家庭带来的抗经济风险效用不断下降。” 广东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吴春燕在《‘少子化’背景下城市青年生育观及其原因考察》一文中分析。IuA曹操读书网


IuA曹操读书网

还有一个因素是结婚人数变少了。IuA曹操读书网


IuA曹操读书网

根据民政部的数据,2019年结婚对数比2013年最高峰时减少了419.6万对,下降31.2%。IuA曹操读书网


IuA曹操读书网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分析,在大城市,年轻人的独立性比较高,更追求个人发展、利益和自由,注重实现自我价值,关注自我幸福程度,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结婚率和结婚年龄。加上社会多元化发展,对晚婚晚育、不婚主义、丁克一族的包容性增加,结婚率、生育率自然降低。IuA曹操读书网


IuA曹操读书网


1983年3月,北京市前门大街上的计划生育宣传画(毕玥年/摄)IuA曹操读书网


IuA曹操读书网

4IuA曹操读书网

家庭、事业如何平衡?IuA曹操读书网


IuA曹操读书网



IuA曹操读书网

35岁的王静终于又回到了职场,她是计算机专业硕士,曾经在IT企业就职,30岁,第一个宝宝出生,她辞职成了全职家庭主妇,如今二宝也上了托班,她才有时间找工作。“几乎所有的招聘启事都把年龄限制在35岁,这是我最后的机会,全职主妇六年,我必须回归社会了。”IuA曹操读书网


IuA曹操读书网

生还是不生,更纠结的往往是女性。生育前,她们面临“生”还是“升”的抉择,生育后,她们还要选择以家庭为重心还是以工作为重心。IuA曹操读书网


IuA曹操读书网

“30+”正是职业发展的黄金阶段,但也恰逢女性的婚育高峰期。据前程无忧对职场女性的工作压力调查显示,55.2%的受访未婚女性认为“结婚或生育会影响个人的职业上升”,这个比例在已婚女性中达到41.4%。IuA曹操读书网


IuA曹操读书网

认为女性职工生育增加了劳动力成本,几乎是职场隐形“共识”,对于处于“孕期、产期、哺乳期”的“三期”女职工,一些企业宁可承担经济赔偿也不愿意恢复劳动关系。IuA曹操读书网


IuA曹操读书网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研究员沈洋分析,年轻女性在校期间经历了去性别化的教育竞争,然而结婚生孩子后,现实又期待女性以家庭为中心。这种从“去社会化”到“再社会化”的转变,增加了职场女性的生育焦虑值。IuA曹操读书网


IuA曹操读书网

据沈洋团队的跟踪调研,这些高收入高学历的白领女性,尽管绝大多数在生育二孩后仍然从事全职工作,但她们的职业发展轨迹呈现出多元性与复杂性,有的人因生育导致职业发展中断或停滞。她们面临的共同局限包括托育机构可及性不足,丈夫育儿参与低,以及二孩带来的体力和认知劳动的增加。IuA曹操读书网


IuA曹操读书网

“‘育儿账单’不仅仅是经济账单,除了钱,父母特别是母亲还要付出更大的机会成本,如因生育失去优质岗位、失去个人职位晋升的机会等。即使个人收入提高,一些尚未生育或已育有一孩的城市青年,在对生育行为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后也往往选择少生优生。” 吴春燕分析。IuA曹操读书网


IuA曹操读书网


杭州延安路上行人在银行的理财广告后勿勿走过IuA曹操读书网


IuA曹操读书网

5IuA曹操读书网

中国正在发力IuA曹操读书网


IuA曹操读书网



IuA曹操读书网

“从全球其他国家,包括东亚国家的经历来看,低生育率越晚应对越难解决。”人口学者、全球化智库(CCG)特邀高级研究员黄文政表示,一个人从出生算起,要20年才能完全进入经济循环,所以生育状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20年左右的滞后,人口问题需提前谋划。IuA曹操读书网


IuA曹操读书网

为防止“未富先老”“未备先老”,解决人口结构问题,中国正在发力。IuA曹操读书网


IuA曹操读书网

在“十四五”规划建议中,首次提出了“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杨舸认为,这是对未来5年人口变动趋势的回应,体现了人口政策的重心变化。IuA曹操读书网


IuA曹操读书网

2021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IuA曹操读书网


IuA曹操读书网

两会期间,一些代表委员和专家学者对在税收、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切实减负、“让普通家庭愿意生,生得起,养得起”方面提出各种具体建议。IuA曹操读书网


IuA曹操读书网

辽宁大学人口研究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宋丽敏建议,“可以从差异化的个税抵扣及经济补贴政策入手,进一步减轻家庭育儿成本。”IuA曹操读书网


IuA曹操读书网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研究所教授洪秀敏建议:“在教育服务资源上,政府应合理配置早期照料、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等公共服务资源。各省区市也应该加强对学龄人口预测,建立前瞻性公共服务程序。只有做到未雨绸缪,才能赢得主动权。”IuA曹操读书网


IuA曹操读书网

“十四五”规划纲要还提出,推动生育政策与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释放生育政策潜力。完善幼儿养育、青少年发展、老人赡养、病残照料等政策和产假制度,探索实施父母育儿假。IuA曹操读书网


IuA曹操读书网

此前,全国多地也开始出台一系列释放生育潜能措施。比如,北京调整了生育医疗费用待遇;苏州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因结婚、怀孕、生育、哺乳等情形,降低女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单方解除与女职工的劳动(聘用)合同;广东提出全面落实产假、配偶陪产假等政策,为家庭婴幼儿照护创造便利条件。IuA曹操读书网


IuA曹操读书网

相关文章

  • 牲产队:当代汉奸是怎么炼成的?
    牲产队:当代汉奸是怎么炼成的?

    就在近日,中国外交部宣布,在隐蔽战线上,我们的无名英雄们又成功抓获一个重磅级间谍。他的名字叫袁克勤。他是一个身为中国公民的日本间谍,是典型的内部汉奸。袁克勤青年时期就曾留学于日本,因成绩优异,荣获日本一桥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在被抓捕之前,袁克勤还受聘于日本北海道教育大学,任职教授。显然,袁克勤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在袁克勤被抓时,他的儿子竟然毫无廉耻地为其叫屈:“我父冤枉,望早日洗刷冤屈!”可以说,在暗战线上,从来没有冤案。因为这是一条隐蔽暗战防线,只有常在河边走的人,才会沾湿鞋。像袁克勤这种高级知识分子充当...

    2021-05-31 20:06:48
  • 中国人造钻石约占全球一半
    中国人造钻石约占全球一半

    创头条消息,据央视财经报道,近日,记者探访了河南一家人造钻石生产企业,在生产车间里,工作人员正在将带有晶种的金属块放入六面顶压机中。据介绍,压机正式工作后,将模拟天然钻石在地下100多公里处的生长环境,石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碳元素溶解在特定的熔融合金中,以晶种为中心向外生长成钻石,两周后,就能长到约七八克拉。企业负责人表示,目前实验室能培育的钻石,能长到超过十克拉,但这样的钻石,价格高,需求量少,...

    2021-05-30 14:11:24
  • 深夜23点,中国人进入音乐贤者时间
    深夜23点,中国人进入音乐贤者时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文丨显微故事,作者丨曹侃,编辑丨卓然北京时间23:00,被灯光熏得发亮的城市夜空,正一点点沉寂下去。23点,现实世界开始沉积,年轻人大脑情绪的世界却开始翻涌,音乐的世界也迎来每天的小高潮。在中国,这个时间点是上亿90后、00后们的每日听歌高峰。相比于大多数21点后就抛弃手机的真·养生中老年朋友,23点的年轻人,更喜欢边往啤酒杯里扔枸杞,边点开音乐App,开启今日份的“音乐贤者时间...

    2021-05-28 13:53:03
  • 关于当代中国年轻人思想状况的一些观察!
    关于当代中国年轻人思想状况的一些观察!

    作者: 明叔来源公众号:明叔杂谈微信ID:laomingdashu整体来说,我对这一代中国年轻人充满了期待。在中国,90后、00后是非常特殊的一代人。他们出生、成长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由量变积累到质变突破的关键时期,他们是真正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一代人,他们也是近代以来甚至是几千年以真正可以平视这个世界的一代人。我最期待的是,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不再受物质条件匮乏的影响,可以真正地为了自己的梦想、热爱去工作,这将会极大地解放他们的创造力。我每周都会刷一下抖音、B站,每一次都会惊叹于中国人的创造...

    2021-05-28 08:57:25
  • 当代年轻人,一言不合就喝酒?
    当代年轻人,一言不合就喝酒?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文|开菠萝财经(kaiboluocaijing),作者|苏琦,编辑|金玙璠现在自称“酒鬼”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他们一面在公司聚餐时叛逆地“不喝白酒,戒了”,一面回到家“来上几杯”,或解乏或解压,夏天冰镇精酿啤酒,冬天热梅酒,非常讲究。喝酒,对于这些年轻人,是一份“关起门来的享受”,而非苦闷的应酬。迎合年轻人的新型白酒、精酿啤酒和低度酒,都在近5年内依次迎来创业热潮。这些酒类细分品...

    2021-05-27 08:22:51
  • 李雪琴当代社恐典范 宁愿洗碗2小时也不愿意群聊
    李雪琴当代社恐典范 宁愿洗碗2小时也不愿意群聊

    在很多网友心目中,李雪琴应该都属于那种特别会说话的人吧,她本人就是凭借着脱口秀节目成名的。结果没想到这么会说能说的李雪琴,竟然也害怕群聊场所。李雪琴当代社恐典范,宁愿默默的洗碗2小时,也不愿意加入群聊大队。具体是怎么回事呢? 李雪琴当代社恐典范 李雪琴最近参加了综艺节目五十公里桃花坞的录制,节目的主题...

    2021-05-25 17:36:40
  • 牲产队: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牲产队: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这个用自己的一生,来喂饱14亿中国人的老人,终究没有敌得过岁月蹉跎,终究是离开了我们。他被誉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是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首届得主,曾荣获沃尔夫农业奖,第四届中国消除贫困奖终身成就奖和由联合国颁发的“拯救世界饥饿奖”,并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在2019年,大领导亲自为袁老戴上“共和国勋章”,以表彰袁老对中国人吃饱饭的伟大贡献。彼时,袁老已经90岁。可袁老一点都不觉得自己老,仍然觉得自己很年轻,戏称自己为“90后”。领完奖章,袁老连夜就飞回了家。第二天一起来,就又下到田里去了。那些水...

    2021-05-22 22:16:52
  • 燕梳楼:袁隆平逝世: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燕梳楼:袁隆平逝世: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今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湘雅医院逝世,享年91岁。令人悲愤的是,今日中午11时,CGTN就抢先发布了袁隆平去世的消息。随后被袁隆平秘书和家属辟谣,称袁老正在医院接受治疗,没有逝世。58分钟后,CGTN再次发文,对此前报道深表歉意。抢着转发第一手消息的一众媒体和自媒体也瞬间懵圈。这样的消息也能乱发?你CGTN是什么单位?你是中国国际电视台,是中国面向世界传播的重要窗口啊。什么时候一位科学家的病逝,不是医生宣布,而要媒体来宣布了?何况袁老不是普通的科学家,更不是普通的娱...

    2021-05-22 22:11:10
  • 韬略哥:中国人突然不离婚了!内幕曝光
    韬略哥:中国人突然不离婚了!内幕曝光

    先是30亿美元“分手费”冲上热搜,今天又有桃色猛料刷屏,盖茨的知名慈善家人设几近崩塌……首富离个婚,狗血戏码不断,对比之下,普通人的婚姻生活显得如此朴实:凑合过呗,还能离咋地?!大概这种想法的人越来越多,最新数据显示,全国一季度离婚人数大跌七成多,仅为29.6万对。在经过持续多年的上升之后,离婚登记人数出现断崖式下跌,到底什么原因?01离婚数据突然下跌,我们认为,至少有以下2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假离婚漏洞被堵。第二,真离婚手续变繁琐。先看第一点,假离婚漏洞被堵。还记得5月比尔盖茨刚爆出离婚消息的时候,有网...

    2021-05-17 18:43:42
  • 牛弹琴:这个周末,世界发生了三件大事,让中国人特别感慨!
    牛弹琴:这个周末,世界发生了三件大事,让中国人特别感慨!

    变化,每天都在发生。就在这个周末,世界至少发生了三件大事,让我们中国人特别感慨。完全个人观点,但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第一件事,巴以还在血战。我曾在耶路撒冷工作过两年,现在的场景,似乎又回到了近20年前,也是这样大打出手,也是这样火光冲天,也是这样血腥呛人。以色列打红了眼,说炸楼就炸楼。最新的进展,美联社和半岛电视台等国际媒体,在加沙的办公大楼被彻底摧毁了。看了一下,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还特意上传了摧毁大楼的视频,然后说:我们正在摧毁恐怖分子的大楼,这些大楼是恐怖组织的总部和办公室……世界炸楼哪家强?...

    2021-05-16 15:21:45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