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行“内卷”的社会,到底是谁的错?
来源: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
实话说,“内卷”这个词兄弟姐们都已经听烂了吧?
反正我是听吐了。
前段网上乌压压的“内卷文”跟水漫金山一样。
只要是遇上个事儿,强拉硬拽的也要往“内卷”上靠一靠,好像这是个万能词一样包治百病。
但是咱们讲真。
正儿八经的“内卷”到底是个什么鬼?
这些动不动就“内卷”的文章自己闹明白了么?
又有多少人写文章的和读文章的朋友们,能准确的界定一下这个词到底是什么含义?
应该用在什么地方呢?
难不成以为中国经济是万物皆可卷的生菜么?
所以已经被“内卷文”逼疯了的我,准备在这水上一篇。
咱们认真地说说,“内卷”到底是个什么鬼。
兄弟们读文章的时候,可千万别被万事皆可卷的“生菜党”给带歪了。
1
“内卷”这个词虽然被说烂了,但其实是一个很特殊的状态,应用范围并不宽泛。
有朋友曾经这样向我定义过内卷,即: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内耗实现资源占有。
但事实,这不叫内卷,这叫恶性竞争。
而且单单是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也不一定会发生内卷。
首先,咱们来一波标准定义,既:资源有限且收益无法扩大的情况下,随着参与人数增加,平均所得下降至临界状态后。
个体被动的以牺牲自我利益为代价、谋求生存权利、抢夺资源的现象叫“内卷”。
兄弟们记住了啊,判断是否可能发生内卷,有三个重要判断标准和一个基准标志:
第一,资源是否有限。
第二,增量是否消失。
第三,参与人数的增加,是否已经让平均利润下降至能够威胁生存的地步。
而判断内卷与竞争的一个基准标志则是:到底是通过牺牲自身利益谋求生存,还是通过更加努力谋求更大利益。
2
咱们先从“内卷”这个词的诞生环境举个例子哈。
这个词其实是发源于农业经济概念的。
本身来讲,可耕地的面积和产出基本上是恒定的,毕竟谁也没办法凭空变出耕地来。
因此古往今来只要能被称为伟大君王的皇帝,无不以开疆拓土为最高荣誉。
说白了就是争夺生存空间和生存资源。
但是开疆拓土哪有那么容易啊!
所以客观事实就决定了,任何一个国家的农业生产方面,资源天然有限。
而农业作物的产量提升,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人类仅仅是驯化水稻,就用去了整整两千年。
因此耕地上的产出基本也是恒定的。
一亩地能种多少麦子,这些麦子能卖多少钱,能养活多少人这都是有定数的。
除非你上金坷垃这类“玄学核弹”,或者也能找出一位像袁隆平老爷子一样的“大德鲁伊”,否则这都是有上限的。
这就是增量难以扩大,总体收益更难扩大。
也就是说,在土地面积和产出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国家人口增长,和农业人口越来越多。
每个农民的收入就会开始下降。
这很好理解。
原先一个县里4W农民守着40W亩耕地,一人分10亩。
假设一亩产出2000斤麦子吧。
那么这4万农民平均每人能捞着2W斤麦子。
那是相当的富裕。
但是过了20年,新一代的小农民蹦蹦哒哒地走入社会了,这个县的农业人口上涨到了8万人。
人口上涨了,从业人员增加了。
但是全县的耕地面积还是那么多,产出也没有啥大变化。
于是乎,一个人平均下来就只能分到1万斤麦子了。
这时候虽然过得没有以前奢侈了,但其实也还行,日子还是能过的。
这就是个那个阈值了。
在你每天还能吃饱喝足,隔三差五有酒有肉的时候,虽然收益减小了,但其实幸福感下降的并不多,你实在是没必要天天想着卖儿卖女、卖身为奴啥的。
但是又过了20年。
人口继续增长,8万农业人口干到16万了,然后16万变32万……
于是乎,每个人占有的耕地面积越来越少,所获得的粮食也越来越少。
然后大家越来越穷。
这时候基本就会是发生两种情况。
第一种,大家真的已经很穷了,穷得都快揭不开锅了,但是也还没到立马就死的地步。
所以有田的开始卖房卖地,已经没田的开始拼着给地主老财出价,你交3成的租子,我就交4成。
反正到最后就是,大家为了谋求自身短期的生存,而使所有人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第二呢,有些不愿意受穷,也不愿以牺牲自身利益的人,开始别人嘴里抢粮食。
比如杀个人越个货、圈个地跑个马啥的。
因为你不抢别人的,别人就抢你的,你不杀别人,别人就杀你。
正所谓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铺路无尸骸,说的就是这会儿的社会现象。
最终治安越来越差,土地集中向少数人手中,导致更多的人无法耕种,全县粮食总产量再次下滑。
然后人均可分配粮食就更少了。
第一种情况就是标准的内卷,而第二种情况则是恶性竞争。
发生内卷的时候,一般都会伴随着发生恶性竞争。
但是恶性竞争却不一定是因为发生了内卷。
毕竟太平盛世里也不缺杀人越货的悍匪不是?
所以这一点很容易被搞混,也是为啥大量文章当中动不动就把事儿归类为“内卷”的原因。
3
为啥说袁隆平绝对可以立地成圣呢。
因为袁隆通过科技创新,疯狂地抬高了农业内卷的阈值线。
首先杂交水稻解决了亩产问题,将单位收益上限拔高了。
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提高收益取得增量,就不会发生内卷,因为人均收益下降减缓了,内卷就被减缓了。(重点!)
然后袁老爷子又开发了海水稻。
这个就乖乖了不得了!
等于是资源体量扩大化了。
在单位收益固定的情况下,扩大资源体量,人均资源占有率提高了,内卷被延迟了。
然后就是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将大量的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由制造业、服务业、工商业大量吸收劳动力。
这样种地的人少了,那么中国农民的平均资源占有率和收益率都提高了,农业内卷三管齐下,官家解决一头,袁隆平解决两头。
讲到这了,大家就发现了。
其实内卷不内卷,最终是要看人均收益率会不会跌破阈值的。
资源总量VS资源收益率VS从业人数—>内卷指数铁三角。
最后,咱们用一个公式来说:
(资源总量X资源收益率/参与分配人数)—>判断是否突破阈值=内卷发生概率。
而一般来讲,资源总量越大,资源收益率越高的行业,可容纳的参与就业人数就越高。
同时发生内卷的可能性也就越低。
这就是为啥工业比农业社会强大。
同时商业社会又比工业社会耐艹的原因。
而作为我们个人而言,不过一介打工人,在面临内卷的时候,最容易控制,也唯一能控制的就是自身的行为。
所以首先能够区分“内卷”和“竞争”之间的区别就尤为重要了。
如果你所处的是一个强竞争性的公司,我建议你勇敢的去竞争,勇敢地往上爬,因为爬着爬着你就见到星辰大海了!
但是如果你的公司是一个内卷性的环境,提笼换鸟赶紧跳槽!
因为内卷的开始往往代表着:除非同行死绝,否则木有前途……
所以是努力向前还是先走为上,一定要看场合。
千万不要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上当逃兵,更更更重要的是,万万别在烂泥潭里聊奋斗。
切记!
与君共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