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读书--知行合一,化于无形

尼尔森的航天梦!

作者 :正文注明 2021-06-30 06:49:28 审稿人 : admin 围观 : 评论
作者:盛唐如松
来源微信公众号:大掌柜的刀
已获转载授权

近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局长尼尔森在一次会议上表示,NASA支持永久排斥中国参与国际空间站的建设。看到尼尔森说的这段话,很多小伙伴们都笑了,因为此时我们中国的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上已经驻守了三位宇航员。而中国的空间站组合步伐才刚刚开始,未来还有梦天实验舱和问天实验舱以及载人飞船泊位和货运飞船泊位。整个空间站的命名为“天宫”。

相对应的是本世纪初由俄罗斯,美国等十六个国家联合打造的国际空间将会在2024年步入自己的生命终期,成为大气层中璀璨的大烟花。接下来的美国,将没有国际空间站可用。而此前参加国际空间站项目的很多国家已经在让自家航天员努力学习普通话,争取能够成为天宫项目的参与者,这其中俄罗斯已经明确表示将会在国际空间站退役后,不再参加这一项目,而是和中国达成了更高层次的太空探索合作。

在这种情况下,尼尔森还在扬言不允许中国参加国际空间站建设,在很多人看来,简直就是一个笑话。而且此前美国提交给中国的空间站合作申请也因为美国众议院颁布的沃尔夫条款【这一条款严格禁止中美进行太空项目合作,于2011年由奥巴马签署。】当然,基于美国对我们的科技封锁与打压,即便没有这个条款,美国想要参与进中国的空间站项目也是非常困难的。以德报怨,何以报直?

事实上,此前的中国月背探索项目,中国的火星探索项目以及现在的空间站项目,NASA都曾向中国提出数据分享的请求。在NASA看来,虽然他们自身因为沃尔夫条款的约束不能和中国合作,但并不妨碍他们向中国索取数据和分享经验。脸皮虽然厚一点,但那个时候NASA还是倾向于和中国合作的。毕竟,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这种人世间的常规操作他们不可能不懂。或者他们会天真的认为通过获取中国的数据来慢慢打破合作的坚冰。只是基于美国当前对中国的打压力度,这种想法不但天真且还无耻。他们虽然天真无耻我们却并不蠢笨,如果美国不愿意对我们敞开大门,我们又怎么可能为他开启一扇窗呢?特别是这种最高科技领域的窗口。所以,NASA在中国这里只能是一无所获。

在这种情况下,NASA只能强势宣布,航天领域绝不带中国玩。事实上,它也从来没有带过中国玩,甚至连中国的航天科学家去美国参加国际航天会议都被美国以拒绝签证的方式加以阻拦。言下之意是不但我不带你玩,我还不能让你跟其他人玩。总之就是要在航天领域孤立中国。

如今中国的航天事业硕果累累,据说,2030年将会开启载人火星落地项目。当然,我们是去搞科研的,不像马斯克搞的什么火星移民项目。正如一位朋友所说,地球的环境即便再恶劣几分,也要比火星的生存环境好得多,所谓移民火星只是一个伪命题,圈钱和打造个人名声的工具而已。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是说就不需要国际合作了,但合作的伙伴我们是可以挑一挑的。你来,我在这里欢迎你,你不来,我在这里继续努力。至于NASA,这个想要孤立中国的美国航天局,最终被孤立的恐怕只有自己。


在航天这样的高科技领域,所研发的和所研究的都是人类社会最顶尖的科学技术。投入巨大固然是必须的,多元化合作也是必然的,当前世界,除了中美可以独立发展太空事业,其他国家和地区都很难独自发展。即便是美国,在打造当前的国际空间站时,还是以十六个国家合作的方式才得以进行。在这里我们需要说一下,美国如果真的独立完成这个项目,我觉得从技术到资金上,问题都不大,【当然,前提是要以举国模式来进行】而俄罗斯的确是有些疲乏,很难有实力打造自己的独立空间站,至于欧盟,无论从资金还是从技术层面,都有着很大的缺口,虽然欧盟二十七国加在一起实力不小。但这种长期投资,收益很慢的项目,在欧盟模式下,根本就不可能获得通过。欧洲唯一性伽利略导航系统的困局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这样的高投入,收益慢的项目,最好的方式就是举国模式,或者是一国或两国为主,多国合作的模式。举国模式需要该国有强大的实力,一国为主模式则需要该国具有领先的科技,以及占比较大的投资。如今的国际空间站,采用的是俄罗斯与美国为主。双方科技水平高,资金占比大,在这种情况下,才可以实现较为统一的话语权和决策权。否则,就很难获得成功。中国之所以获得成功,正是得益于我们的体制。记得钱学森先生曾经就我们的导弹工程获得成功说过:两弹的成功是因为制度的优势,可以让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当然,这个制度也能最大化的保证重点项目的投入。

所以,尼尔森在明知道和中国合作无望的情况下,只能强势表态永远排斥中国参与国际空间站的项目建设。首先他的表态是无效的,因为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空间站,而且也已经有了欧洲和俄罗斯的合作项目,我们的空间站不会叫做国际空间站,但却不乏国际合作项目。所以他的表态是无效的。其次,所谓的国际空间站三年后还有没有,是个大问题。固然等到现在的国际空间站结束运行后,美国可以再次挑头打造新的国际空间站。但俄罗斯已经明确表示自己不会参加,欧洲航天局也在摸索自己的空间站发展,毕竟现在美国在科技卡脖子上做得非常过火,谁都得防美国一手不是?那么接下来尼尔森所谓的国际空间站到底还有哪些国际小弟愿意捧场,这其实是个大问题。

所以,最终美国所谓的国际空间站,最后可能就是美国一家投入的项目,当然,以色列和日本或者会跟进一下。不过比起俄罗斯和欧洲的加盟,所谓的国际成色显然是不足的。尼尔森心中明白,未来的美国空间站恐怕只能靠自己了,即便想拉人加盟,也面临着中国这样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绝不可能再现以前那种颐指气使为所欲为的唯一性霸气。

因此,尼尔森说这番话的目的自然是在于要钱,要很多很多的钱,实际上这两年NASA的财政拨款一直都是呈下降趋势的,虽然也有两百多亿美元,但因为航天项目外包给了马斯克的spacex以及波音,此类航天人才也有很大一部分被这两家公司给挖走了。所以,NASA自己手里能够留下来的钱必然不多。我们都知道,美国的私人资本主要目标是为了利润,即便是承接了一部分国家项目,但其目的还是以赚钱为主。就像美国的基础建设,为什么连修修补补都那么难,就是因为这种长期投入见效却慢的项目没有吸引力。航天项目更是如此,这两家公司的航天项目利润主要就是来自于政府投入,研发出来的成果在应用上能不能快速获得利润一向都是未知数,需要市场的验证。所以,这俩家公司本身的研发热情就不会很高,除非政府给予更多的资金投入。尼尔森要到的钱,首先得满足资本家的索取,然后才是项目本身。这种模式和中国的模式比起来,自然优劣毕现。


人人追捧的马斯克,在营销上的功力绝对要大于他在科学上的功力。所谓的星链计划,移民火星计划看上去很是充满激情,实际意义并不大,或者说在科技水平的突破上并不大。一个流连于比特币上割韭菜的资本家的兴趣实际上已经证明他赚钱的兴趣大于科研的兴趣。对于这样一个人,你又怎么能指望他成为空间站建设的主力军?而实力雄厚的波音,这两年因为主流机型波音737max的命运多舛而实力大减,NASA拨给它的资金到底能不能专款专用全部用在航天事业上,还真的是一个问号。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想要获得未来空间站上和中国的竞争力,唯一的途径只能是走中国模式。这或者才是尼尔森强势表态的初衷。他想要利用当前美国政府一心打败中国的心理,为NASA的航天事业开启一个春天。只是能不能做得到,我觉得是不可能的了,如今的美国,早就没有了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那种蓬勃和激情,有的只是颟顸与骄狂。这样的美国,想要再现辉煌,我觉得很难。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一部瑞典童话小说《尼尔森骑鹅旅行记》,NASA的尼尔森局长,或者可以为自己造一个大白鹅来实现自己的航天梦。

相关文章

  • 盛唐如松:尼尔森的航天梦
    盛唐如松:尼尔森的航天梦

    近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局长尼尔森在一次会议上表示,NASA支持永久排斥中国参与国际空间站的建设。看到尼尔森说的这段话,很多小伙伴们都笑了,因为此时我们中国的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上已经驻守了三位宇航员。而中国的空间站组合步伐才刚刚开始,未来还有梦天实验舱和问天实验舱以及载人飞船泊位和货运飞船泊位。整个空间站的命名为“天宫”。相对应的是本世纪初由俄罗斯,美国等十六个国家联合打造的国际空间将会在2024年步入自己的生命终期,成为大气层中璀璨的大烟花。接下来的美国,将没有国际空间站可用。而此前参加国际...

    2021-06-29 19:34:11
  • 中国人为什么要搞“大航天”?
    中国人为什么要搞“大航天”?

    作者:牲产队长来源公众号:牲产队越封锁,越强大。这种强大并非来源于敌人的封锁,而是来源于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和坚韧不拔。越是敌人封锁的东西,我们越是要搞到手。越是敌人不许中国搞的东西,我们越是要独立自主地搞成。在航天领域,不仅美国曾对中国进行严厉的技术封锁,苏联也撤走了大批专家。中国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完成了从无人航天到载人航天,从登陆月球到登陆火星,从被拒之于国际空间站的门外到建成中国空间站的伟大壮举。可美国对中国的技术封锁,仍未结束。6月23日,美国NASA局长尼尔森在参与美国国会众议院听证会时称,他支持...

    2021-06-28 06:49:11
  • 除了航天员,“它们”也带着任务上了天!
    除了航天员,“它们”也带着任务上了天!

    来源公众号: 侠客岛微信ID:xiake_island这两天,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上天的新闻让大家很是振奋。眼尖的网友发现,这大国重器竟然还是“太空带货小能手”。神舟十二号发射升空(图源:新华社)一上世纪60年代,苏联、美国先后将宇航员送上太空,当时,毛泽东感慨道:“我们怎么能算是强国呢?我们甚至无法把一颗土豆送上太空。”几十年过去,中国航天不仅可以“上九天揽月”,还可以顺道把很多“货品”带上太空,可不仅仅是一颗土豆了。都有啥?小麦、玉米、大豆、南瓜、水稻、番茄、辣椒、棉花,连处于休眠状态的“乌鸡蛋”都有。...

    2021-06-21 19:52:20
  • 载人是航天制高点,卫星是商业争夺地
    载人是航天制高点,卫星是商业争夺地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文|商业数据派,作者|罗宁备受关注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上太空,距离神舟一号发射成功已有22年。6月17日18时48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这不但是2021年全球首次真正意义上的载人航天项目成功,也将是中国首次有航天员进入属于我们自己的空间站,从这一天起,中国人将成为新的“太空住户”。火箭上天近来不断成为人们热议的...

    2021-06-18 11:51:33
  • 猫眼:中国航空航天再获巨大收获,美国人开始精神分裂了!
    猫眼:中国航空航天再获巨大收获,美国人开始精神分裂了!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此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消息传来,全网欢呼!关于中国天宫空间站的问题,很多专业的媒体已经作了详细的解读。老猫对此是个外行,就不对航空站的作用赘述了,来看看十二号神舟飞船顺利升空后,有一个国家却很不开心了!这个国家不用介绍,都知道是谁。众所周知,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发展可谓艰辛异常。从一开始...

    2021-06-18 03:25:55
  • 神舟十二号发射圆满成功!我国航天相关企业共8.9万家,陕川两地最多
    神舟十二号发射圆满成功!我国航天相关企业共8.9万家,陕川两地最多

    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这是载人航天工程的第19次飞行任务,近年来我国航天产业正傲然崛起。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现存“航天”相关企业共8.9万家。2019年是企业注册量的高峰期,全年注册了4.40万家企业;2020年注册量为1.57万家,同比下跌了64.4%;今年前五月注册了0.68万家,同比增长了39.1%。从省份分布来看,陕西省以2.78万家远超其他省份,其次是四川、广东...

    2021-06-17 17:09:05
  • 时隔五年,中国再度迎来载人航天飞行!
    时隔五年,中国再度迎来载人航天飞行!

    来源公众号: 侠客岛微信ID:xiake_island大消息: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北京时间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将搭载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名航天员,飞往深空。时隔五年,中国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再度开启。这次航天员们要飞往的,正是前不久刚打好了“天基”的“外太空住房”。神舟十二号乘组训练视频(来源:中国载人航天新闻宣传中心)一本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是中国空间站总体建造任务的关键组成部分。按计划,中国今明两年将实施11次飞行任务,其中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发射,以及4次载...

    2021-06-17 06:49:46
  • 2021年北航天汇厦门科创中心创业人才项目对接会隆重举行
    2021年北航天汇厦门科创中心创业人才项目对接会隆重举行

    2021年6月10日,在厦门市思明区委组织部、思明区科技和信息化局、思明区科学技术协会共同指导下,由北航天汇厦门科创中心主办,思明区开元街道与福建省海峡两岸就业创业基地协办的“思才明贤·汇创厦门”2021年北航天汇厦门科创中心创业人才项目对接会,在厦门市思明区隆重举行。本次活动围绕“思才明贤·汇创厦门”主题,基于北航天汇厦门科创中心联合政府主管部门征集的技术创新需求,通过北航工会面向北航青年教师征...

    2021-06-10 19:07:27
  • 华为云创政策公开课第二期 | 航天基地内企业共同参加《技术交易合同认定专项政策解读》
    华为云创政策公开课第二期 | 航天基地内企业共同参加《技术交易合同认定专项政策解读》

    5月13日下午,由航天基地创新促进局指导,华为云(西北)联合创新中心主办,西安市第十五技术合同登记处协办的华为云创政策公开课第二期·《技术交易合同认定专项政策解读》培训会在华为云创8楼路演厅成功举办,政策内容由西安市第十五技术合同登记处李龙老师进行专业解读。技术合同认定政策重点内容:1.分类:技术开发合同(注:同一标的技术开发合同只能签一个)、技术服务合同、技术转让合同(注:申请人应携带相应的专利...

    2021-05-18 11:13:29
  • 中国航天器首次登上火星
    中国航天器首次登上火星

    创头条消息  5月15日7时18分,由航天科技集团研制的天问一号探测器的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中国航天器首次奔赴火星,就“毫发未损”地顺利出现在遥远的红色星球上,完成了人类航天史上的一次壮举,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着陆后,“祝融号”火星车成功传回了遥测信号。天问一号任务突破了第二宇宙速度发射、行星际飞行和测控通信、地外行星软着陆等关键技术,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又...

    2021-05-15 15:19:10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