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平三座大山 !
作者:菌爷
已获授权转载
1
今天咱唠唠,荡平三座大山那点事儿。
接下来承受铁锤的坚决打压是一定的。因为医疗、教育、住房这哥仨分别垄断了生命权、社会晋升通道和娶妻生子繁衍的三个核心权力。
这是一种令人发指的内卷,危害极大。
轻则,伤害国本;重则,就不好说了。
所以,没有商量的余地。
大家十分清醒的是,反内卷已经成为接下来一段时期的世界运动,只不过我们搞的比较彻底,比较坚决。
这个世界还有很多国家,明知道反内卷是帮国家脱困的良方,但由于制度的先天设计,短时间内恐怕还很难改变,因为官府只是资本的话事人。
不硬气啊!
在前方路径十分清晰的逻辑下,要想重新唤醒社会的活力,集中力量去拥抱星辰大海,那么就要坚决杜绝“富人躺赢,穷人躺平”,而高层对教育、医疗和住房三座大山动手就是出于这个逻辑。
总结下来两个关键词:
反内卷!
进中央!
反内卷是重新激活全社会的闯劲儿,避免整个社会“躺赢或躺平”式的堕落。进中央的意思不是去当官,而是中国作为一个整体如何从世界产业链的边缘挤进中央去,站到世界产业、金融和技术的珠峰,迎来人民币的王者时代。
就像以前我们所讲的:世界贸易和金融二元循环。
这个世界,龙头科技产品的生产贸易永远是以中央国家为中心展开的,其它外围国家只不过是被动的接单,挣了个工钱,科技产品的最终变现也是在以中央国家为中心的世界市场产生的。
这个世界产业链的组织和贸易链条,中央国家永远拿走绝大多数利润。这就是少数中央国家美好生活的收入根基。
另外,在生产过程中外围国家赚到的钱,最终也通过国际金融资产配置,重新回到了中央国家,这就造成中央国家更加的富有。
这就是中国的目标,也是我们说了无数遍、梦了无数遍要过的美好生活,最终要想实现落地的根本。
没有钱,空谈美好生活就是耍流氓!
2
中国A股经历了“黑7月”的最后一天,年中经济重磅会议终于来了。
总共说了5句话:
1.继续搞新能源;
2.房住不炒;
3.赶紧生3孩儿;
4.去美国上市,要严审;
5.货币政策要适当宽一些,经济环境有点不好,不能再紧了。
粗看起来,好像还是老掉牙啊,也没什么值得关注的点。
其实不然。
最起码,要看到房地产利益链和科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之间的历史性分叉,一个鞋巴子+大锤不停的招呼,另一个音乐不停,继续舞蹈继续嗨。
这就是大势,也是结构性机会,顺者昌,逆者亡。最近国资的增资和宁德时代估值的硬度足以证明一切。
另外,货币政策转向积极主动也是个关键信号。
下半年,压力陡增。
原文说的是:
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
疫情危机未除;外部环境严峻;国内恢复不咋样,三重利空共振,未来的经济基本盘需要央行的水和财政的药。
7月如果用一个词总结:改革激变阶段。
如果说之前都是改革量变,那么7月就是在各条硬骨头方向上全面突围的深度质变阶段。
动真格都是要牺牲一些经济的,货币宽松的对冲就更加现实而紧迫。
有人说是中国越来越德国化了。
有相似的地方,比如实体产业是绝对压舱石,房地产五花大绑逐步民生化,医疗教育越来越公益化等等。
但理想确实丰满,等到巨大财政开支需要一项项打钱的时候,所谓的保障,所谓的一切美好也就知成色几何了。
还有一个问题:我们有14亿人,跟德国几千万人相比,具体国情相差不是倍数的关系,而是指数级的难度差别。
改革的压力,依然任重道远。
3
推翻新三座大山的行动,引来一众情绪与欢呼,甚至有人以“造物主”的心态双手加双脚的鼓掌呐喊。
好未来股价脚踝斩,数万学而思辅导班老师没了未来,只能站在政策的风中委屈的擦掉眼泪;新东方崩盘,俞老板据说当晚流泪了;还有目前遍布数百所城市街头巷尾的补习班,一个超万亿的饭碗,突然天上飘来一根大铁棍,把碗砸的稀巴烂,众人目瞪口呆。
一并带崩了,核心中概股。
一直以来互联网圈里的学霸,腾讯股价从773跌到420近乎腰斩。
据说,这次动荡,A股损失了将近一年的GDP增量。全A股总市值从近86万亿快速缩水到80万亿以内。
孩子想考高分有错吗?
富人想要更好的房子,更好的服务有错吗?
砸供给,就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了吗?
举个例子,某一线城市A娃最近数学有一章没跟上,随后他便有三个选项:
1.让数学老师加班免费再单独讲一遍;
2.爸爸妈妈是个数学天才;
3.在外面找了个数学很好的体育老师200块/小时,补了10个课时。
你说该选哪一个?
思考3秒钟。
先记住心中的那个答案。
每个人的选择都不是线性的,需要补课的大多不是学霸,学霸又不用补课。那么上课学不会尤其是大幅落后正常讲课进度的孩子,该如何找到优质课外补课资源的供给呢?
政策的初衷,没有必要都在文化课上拼刺刀,脑子不灵光的直接去上职业类院校去做蓝领工人吧,未来收入也不低。
但现实无论是高级白领还是高级蓝领,唯一的敲门砖依然是“比分数”,那非学霸之外的大多数普通学生能不补吗?
泰山难移。
大家在拍手的同时,也应看到历史进程的曲折性。就像要形成新能源车碾压全球的地位,也都需要久久为功。
4
三座大山也不是吃素的。
移动泰山的前提条件依然是,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毕竟面临的硬骨头都需要拿新的增量的钱来摆平。
有朋友让说说房地产的长期逻辑。
一句话:
房地产短期需要有人付出代价,这个人很可能是高杠杆炒房客和绝大多数开发商,华夏幸福和恒大的劫难绝不只是个例,只有有足够的大佬们扛下了大多数的历史进程的成本,也才会有剩者为王的软着陆。
参照恒大的案例,为什么没人救呢?
价码不够低。
截止7月30日,恒大港股的收盘价是5.15港元,市值不足700亿,那么通过让渡控制权来救恒大,多少钱合适呢?
无限接近0。
当一个企业求着别人来救自己的时候,对方的开价只会无限接近于0。就像《华尔街2》里,金融危机时,资本家们之间收购谈判时一样,收盘价79块,对方的开价直接压到了3块。
压价到市值的4%。
对应到恒大的股价,那么正常的资本收购谈判会压价到0-0.2港币,也就是折合人民币一毛多一股。
这个价格恒大的董事会会不会同意呢?
难。
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呢?
接下来很可能会引发百年来历史性的一幕。
中国地产top3,曾经宇宙最大房企破产清算,市值归零。
这是极其惨烈的,爆炸当量相当于核弹级别。
最好的结局就是被国资接盘,但这个加码要低到足够接近于0,恒大老股东吃下崩盘的成本,让接盘资本有利可图。
这事才能成。
未来各个大城市的保障性公租房或者长租公寓都需要靠新建吗?
大胆猜测,有没有可能本轮一大批开发商倒闭之后被国资以几乎接近0的价格集中拿下呢?
当国家手里握着一大批便宜资产时,即使是单靠租金,从国资的账面来看,垃圾资产又变成了优质资产。
100万资产,3万块钱拿下,同样是租金2500,净资产收益率已经相差的几十倍。
目前在这一幕虽然都还是假设,但个人的观点很明确,改革都是有巨大成本的。
有喜,必有悲。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