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读书--知行合一,化于无形

阿富汗最令人震撼的事!

作者 :正文注明 2021-08-21 06:59:58 审稿人 : admin 围观 : 评论
作者: 虚声
来源:虚声(公众号ID:lxlong20)
已获授权转载

为避免争论先强调一下:标题里的最震撼是指对我自己而言。
翻开阿富汗的故事,自古以来,就是乱;没有最乱,只有更乱。
佛教统治那里时,乱;伊斯兰教统治那里时,还是乱。
波斯时代,乱;阿拉伯时代,还是乱。
英国去了,乱;苏俄去了,还是乱。
美国没来之前,乱;美国在时,乱;美国走了,还是乱。

PS0曹操读书网

没有塔利班时,乱;塔利班掌权时,乱;塔利班被赶走,乱;塔利班又回来了,还是乱。
如此混乱的阿富汗,很多人不可思议地丢了命,很多不可思议的事儿经常发生。外界对阿富汗乱局习以为常,对那里发生的任何不可思议的事儿都见怪不怪。
毕竟乱世人命贱的道理,大家都懂。
但当秩序崩溃,生命低微到尘埃时,那种冲击是无与伦比的。
01 可怕的事
让我感到震撼的事儿是这样的:
1、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机场,因为局势混乱,周边被美军及其盟友扎起了铁丝网。
2、一位阿富汗妇女隔着铁丝网,将自己的孩子扔给了对面的英国士兵。
3、据说她这么做只为拜托英军士兵把孩子带到安全地带。

图片PS0曹操读书网

这是怎样的惨烈决绝与绝望无助!
看到这个新闻时——
我的第一反应是震惊,因为这一扔,大概率意味着此生永别。
自古以来,母亲对孩子的爱是最为坚韧的。几乎每一次大灾难来临,都有母亲为救幼儿牺牲自己的案例。今年7月份河南大雨,郑州荥阳一坍塌房屋废墟中,一个3个月的婴儿获救;孩子的母亲为了保护孩子牺牲。
试问这个世界,有几个母亲舍得自己的幼崽?
我的第二反应是怀疑,觉得新闻可能不是真的。于是我开始去查资料,发现很多媒体都有报道。其中以环球时报国际版官方账号的报道较为具体。

图片PS0曹操读书网


环球时报国际版应用了英国三个媒体的话:
其一是英国《地铁报》的描述:在喀布尔机场,绝望的阿富汗母亲们把自己的孩子扔过铁丝网,乞求英国伞兵把他们带到安全的地方。
——这个属于一般性描述。
其二是路透社报道:英国国防大臣本·华莱士在被问及一段视频时表示,英国无法从阿富汗撤离无人陪伴的儿童。视频显示,一名婴儿在阿富汗喀布尔机场被扔过铁丝网,交给了西方士兵看护。
——路透社报道英国的国防大臣,就比较有权威性了。
其三是《独立报》应用一位英国官员的话:“这些母亲很绝望,她们大喊‘救救我的孩子’,然后把孩子扔向我们。一些婴儿会掉在带刺的铁丝网上,这太可怕了。”
——根据这段描述,类似的事件不止一起。
环球时报引用的三则来自英国媒介的消息,恰好从三个方面证实了该消息的真实性。那么不禁要思索,阿富汗的妇女为什么舍得这么做?虽然我不是当事人,但大致逻辑无非两层。
02 逻辑
第一次逻辑,来自于对塔利班的恐惧。
毕竟塔利班刚刚进入喀布尔。而美国扶持的阿富汗政府,已经统治喀布尔20余年。
喀布尔不仅是阿富汗首都,同时也是一座历史名城,以及阿富汗最大的城市。阿富汗大约3600万人口,喀布尔有500万。
大部分喀布尔人在过去20年,或多或少都和阿富汗政府有过接触。塔利班卷土重来之后,少不了搞清算。
塔利班自己倒是公开说不搞清算,这话估计塔利班自己都未必相信。前不久,塔利班还说不搞武力夺权,话音未落就端着枪去总统府拍照了。
这种情况下,那些与阿富汗政府渊源深的群体,少不了紧张兮兮。那么这种出于对塔利班的恐惧是妇女把自己的骨肉扔向铁丝网另一侧,乞求英国士兵带向异国他乡的理由么?
但是说实话,即便塔利班搞清算,大概率也不会清算孩子。毕竟现在国际社会都盯着塔利班,他们也不大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对孩子做什么。

图片PS0曹操读书网

第二层逻辑,对塔利班过去理念的恐惧。
在孩子留在阿富汗没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还要坚持把骨肉让人带走,那么只有一种解释,就是不想孩子在塔利班的统治下变成塔利班的样子。
尤其是1996年到2001年,塔利班统治阿富汗时期留下的极端思维,犹如中世纪穿越过来的组织,和工业文明格格不入。
过去20年,塔利班一直在农村修炼,究竟有多少进步谁也不知道。虽然塔利班说过不少好话,但至今尚未兑现。
这种情况下,那些不认可塔利班理念的阿富汗人,能走的自然都走了;自己走不了的,就会想办法把孩子送走;隔着铁丝网扔孩子,不过是这种想法的极端表现。
简单来说,扔孩子事件背后体现出的是阿富汗这个国家的深深裂痕。
03 矛盾
这种裂痕正好体现出阿富汗几组最尖锐的矛盾:
1、古老传统和现代文明的对立。
阿富汗的传统是古老的山地文明。
现代社会的基础是城市文明。
两者之间有着天然的鸿沟,而塔利班恰好是来自山地文明的城市征服者。
2、宗教文明和世俗社会的对立。
伊斯兰文明和工业文明周期的世俗社会矛盾,贯穿整个伊斯兰世界,但很少有国家如阿富汗这般尖锐。其原因在于,塔利班的思维太过极端激进。
塔利班掌控阿富汗之后,要想搞建设,必须解决这两组矛盾。至于方案,谁也说不清楚;但有一点很关键——女性扮演的角色。
大凡发展得不错的国家,都会给予女性足够的尊重。只有给予女性足够的尊重,才能让社会释放足够的能量。
相反如果去全力压制女性,不仅无法释放女性的能量,还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比方说之前塔利班统治时期,女性出门需要有自家男性陪同,那么陪同女性出门的男性就类似于压制女性投入的资源。
塔利班现在仍然强调女性要在伊斯兰教法中参与社会实践,结果可想而知。也正是出于对这种预期的恐惧,才会有女性把自己的骨肉扔到铁丝网另一侧
04 最后
常言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如果塔利班真想结束阿富汗乱局,就先从消除阿富汗女性的恐惧开始。做不到这一点,国际社会上大概率被孤立,国内势力也无法统一。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话,塔利班也许能懂。
当然,即便懂了,也可能无法执行。

相关文章

  • 酷玩实验室:谁能拯救阿富汗?
    酷玩实验室:谁能拯救阿富汗?

    8月16日,成千上万的阿富汗人连推带挤涌入喀布尔国际机场,试图爬上一架正在起飞的美国飞机。飞机的起落架上爬满了人,其中一位小哥淡定的把这一切用手机记录了下来。看到被围困的飞机无法如期起飞,美军甚至动用了军用直升机,发射烟雾弹,并隔空开火,才驱散了扒飞机的阿富汗民众。扒飞机最终导致至少8人死亡,其中2人死于美军枪下。17岁的阿富汗国家青年足球队球员Zaki Anwari,在扒飞机的过程中不幸坠落,永远的离开了他的亲人和队友。面对记者们的镜头,阿富汗电影导演萨赫拉·卡里米哭喊到:“不敢相信世界抛弃了阿富汗。”...

    2021-08-20 22:12:45
  • 虚声:阿富汗最令人震撼的事
    虚声:阿富汗最令人震撼的事

    没有塔利班时,乱;塔利班掌权时,乱;塔利班被赶走,乱;塔利班又回来了,还是乱。如此混乱的阿富汗,很多人不可思议地丢了命,很多不可思议的事儿经常发生。外界对阿富汗乱局习以为常,对那里发生的任何不可思议的事儿都见怪不怪。毕竟乱世人命贱的道理,大家都懂。但当秩序崩溃,生命低微到尘埃时,那种冲击是无与伦比的。01 可怕的事让我感到震撼的事儿是这样的:1、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机场,因为局势混乱,周边被美军及其盟友扎起了铁丝网。2、一位阿富汗妇女隔着铁丝网,将自己的孩子扔给了对面的英国士兵。3、据说她这么做只为拜托英军...

    2021-08-20 22:01:18
  • 阿富汗的风筝!
    阿富汗的风筝!

    作者:清和社长微信公众号:智本社(ID:zhibenshe0-1)2021年,美军撤退,阿富汗局势风云突变,塔利班迅速掌控政权,宣布成立“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阿富汗,何去何从?阿富汗,是一个饱受战乱之苦的不完全国家。它纠缠着太多矛盾,宗教、民族、部落、恐怖分子、世俗政权、外国势力,但我们可以从其中抽出一条主线,即“新阿富汗”与“旧阿富汗”的百年冲突。本文以此为主线透视阿富汗的国家进程。本文逻辑一、新喀布尔与旧阿富汗二、世俗国家与伊斯兰化三、反恐战争与国家坟场【正文1万字,阅读时间40',感谢分享】01...

    2021-08-20 20:01:16
  • 在塔利班重建阿富汗经济的过程中,我国有哪些机会?
    在塔利班重建阿富汗经济的过程中,我国有哪些机会?

    原创: 局势君来源公众号:局势很简单8月19号,塔利班恢复了“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并竖起一面新版白旗,宣告了“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离开了政治舞台。从共和国变成酋长国,字面上看是一种倒退,但是对于全民信教而且宗教已成为民众生活一部分的阿富汗,这又有强烈的必然性。围观群众里一定有人痛心疾首,但是聪明人应该接受现实并筹划未来。在“酋长国”那里,拥有最高权力的国家元首是酋长,对于阿富汗这种宗教国家所谓的酋长当然是宗教领袖,再具体一点那个人是塔利班的首领。塔利班的首领靠实力爬到高层并由一个小圈子推举,好歹比卡塔尔...

    2021-08-20 16:21:40
  • 旅行过128个国家,阿富汗最危险,小酒店居然配14名荷枪实弹警卫
    旅行过128个国家,阿富汗最危险,小酒店居然配14名荷枪实弹警卫

    作为职业的环球旅行者,在过去的10几年时间里,我们睡酒店跟在家睡的比例大约是3:1,也就是说一年大约有200多晚都是在酒店度过的,因此睡过很多奇怪、有趣、优雅、美好的客房,比如叙利亚的千年洞窟、玻利维亚的盐屋、印度的船屋等等,但要说到最让人惊心动魄,那只能是阿富汗喀布尔的这一家了。我们是在结束巴基斯坦的旅行后,由伊斯兰堡直飞喀布尔,行前,经梁子姐姐推荐,选择了这家据说在喀布尔安全系数最高的小酒店。订房很麻烦,无法通过第三方平台,而是直接给酒店发邮件,经过好几个来回才最终搞定。飞机接近喀布尔时,从天上向下看...

    2021-08-20 12:02:27
  • 做客阿富汗富豪家:全家11人,人均50平,提前办好移民以防万一
    做客阿富汗富豪家:全家11人,人均50平,提前办好移民以防万一

    在阿富汗旅行时,我们实地探访过贫民窟、去喀布尔大学做过讲座、采访过在阿做生意的中国人,也去过当地的富豪家做过客。一般来说,外国人在阿富汗参加当地人的聚会是危险系数非常高的一件事情,但由于我们要去的这家主人是我们入住酒店的经赛拉夫,且是小范围的家庭聚会,就没有问题。赛拉夫家距离酒店还挺远的,车子开了将近40多分钟,中途上来一个小伙子,个头不高,长得挺帅。赛拉夫说他会跟我们一起吃晚饭,见我们对小伙子无感,赛拉夫在憋了3分钟后,自己忍不住追问我们:你们真的不知道他是谁吗?他可是我们阿富汗超级有名的歌星法伊德(f...

    2021-08-20 12:02:26
  • 阿富汗贫民窟实拍:恶性事件时时发生,本地城里人都不敢去
    阿富汗贫民窟实拍:恶性事件时时发生,本地城里人都不敢去

    去阿富汗前,我们就想去看看当地普通居民的真实生活。鉴于阿富汗的国情,我们知道做这种事是要冒很大风险的,为了将风险控制在最小程度,我们向下榻酒店的经理赛拉夫求助:请他带我们去喀布尔的平民区转转,并明确要求不去富人居住区。赛拉夫一开始坚决拒绝,他指了指车外说:你们看,左面半山上的这个平民区就是喀布尔的贫民窟,那里面什么人都有,估计好人最多占比3——5%,绝大多数人来自外省,非常贫穷,什么都干得出来。更可怕的是,因为这里是贫民区,所以即便出事儿ZF和JC也都不会管。换言之,这是一块无ZF之地,很容易发生盗抢绑架...

    2021-08-20 10:58:01
  • 全球热议阿富汗,我有如下九个观点!
    全球热议阿富汗,我有如下九个观点!

    原创: 吴鹏飞来源公众号:吴鹏飞观点已获授权这些天,阿富汗的局势充满戏剧性,剧情反转再反转,出人意料的事情太多,引得全球各国议论纷纷,沸沸扬扬,恐怕这个话题目前应该是排名第一的热点话题。这几天我不能写,但是可以想。我对此事有如下九个观点,与流行看法略有不同,供大家参考。 第一个观点:美国作了一个天字第一号的亏本买卖。美国人历经4任总统,政客和媒体耗费了天文数字的唾沫星子,前后花了近2万亿美元,20多年时间,死亡2000多军人,伤残20000多士兵,结果在阿富汗扶持了一个猪大肠政权,还有一群混吃混喝的豆腐渣...

    2021-08-20 10:48:39
  • 阿富汗亲历:一曲终成绝唱,阿富汗再无演唱会
    阿富汗亲历:一曲终成绝唱,阿富汗再无演唱会

      来源:交谈中东昨天是阿富汗独立102周年纪念日。阿富汗女歌手阿莉亚娜·赛义德在ins上发了自己逃离阿富汗时的照片,并发表了长文,她写道:赛义德逃离阿富汗,图片来自她本人ins我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说过,我将是“最后一个离开祖国的士兵”。。。。有趣的是,事实正是如此。我希望和祈祷,由于最近的变化,至少我们美丽的人民能够开始一个和平的生活,不必担心自杀式炸弹和爆炸的恐惧。我的心、我的祈祷、我的思念永远与你同在!我衷心感谢你们每一个人,感谢你们的祝福和祈祷,在那么多危险/担忧的人已经离开阿富汗之后,你们还关心...

    2021-08-20 10:24:15
  • 阿富汗走出混乱,为什么这么难?
    阿富汗走出混乱,为什么这么难?

      来源:看世界杂志8月16日,阿富汗总统府外站岗的塔利班成员阿富汗,故事仍在继续。8月17日,阿富汗副总统阿姆鲁拉·萨利赫宣布自己为“临时总统”,留在阿富汗,仍要组织力量对抗塔利班。在总统和第二副总统已逃走他国的当口,萨利赫宣传自己“永远、永远都不会向塔利班低头”的姿态,或许是想给那些不服从塔利班的人,营造一丝希望。但在喀布尔,塔利班已经以胜利者和执政者的姿态,召开新闻发布会了。塔利班首场记者会,发言人姿态温和(来源:澎湃新闻)相比于1996年那次掌权,这一次,它的公开表现温和了许多,也就世界的关切做出...

    2021-08-20 09:00:07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