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奥运精神的火种,是利润!
来源: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

1
1984,那是神奇的一年。
对洛杉矶来说是,对奥运会来说也是,对中国人来说更是如此。
这一年,奥运会终于摆脱了低潮的黑暗时光,迎来了它最辉煌的时刻。
而就在不久前的1978年,甚至一度面临根本没有人申报承办的窘境。
因为对所有人来说,奥运会就是个纯粹赔钱的丧门星。
1972年,德国人为了奥运会,在慕尼黑生生赔进去了10亿美金!
注意!
那是1972年的10亿美金,不是现在大水漫灌以后的10亿绿票。
四年后……
1976年,蒙特利尔为了这个破奥运会,赔了20亿美金。
紧接着,更可怕的来了……
1980年,战斗民族为了举办莫斯科奥运会,一口气烧进去了90亿美元!
就连苏联老大哥都被奥运会这个黑窟窿给坑的呕血三升。
“谁接手奥运会,谁就可能得把国运赔进去!”这几乎已经形成了一个放不上台面的共识。
进退维谷啊……
就在奥运会可能会退出人类历史舞台的艰难时刻,历史的重任(黑锅)扣在了一位传奇大佬,45岁的彼得·尤伯罗斯身上。
当时还是个小商人的彼得被迫上任,无奈之下只能对奥运会组织流程进行了一场全面改革。
取消公共拨款制度、全商业化运作、拉拢企业集团获取资助、出售电视广播权、出售比赛门票,出售公仔玩具,甚至出售明星签名!
反正只要是能出售的东西,统统卖掉!
奥运村?
不要了!全换成不要钱的学校宿舍!
服务员?
全开了!都换成不要钱志愿者!
总之,彼得将一切关于“面子”,却又不能产生足够利润的选项,统统扔进了垃圾堆。
一切向钱看,一切向厚赚!
那一年,就在苏联、民主德国等16个国家联合缺席,全世界都等着看美国佬笑话的时候。
洛杉矶奥运会不仅没有垮掉,反而成为了人类奥运历史上的传奇,洛杉矶不仅一分钱都没赔,而且净赚了2.5亿美元!
那一年,在奥运会全面转型,在“一切为性价比让路”的新思想指导下,美国和苏联到底谁打了谁的脸,可能只有捂着脸的人最清楚。
同样在那一年,在美国和苏联捂着脸对骂的时候,中国倒是扬眉吐气的好好露了一把脸!
作为当时世界公认的竞技弱国、小国,中国代表队却在那届奥运会上一鸣惊人,不仅完成了奖牌榜0的突破,而且横扫了15枚奥运金牌!
消息传回国内,举国沸腾,世界震惊。
要么就是一枚都拿不到,这一开始拿,就直接一口气扫走了15块!
当时别说美、苏惊了,连中国人自己都惊了。
当年,世界有太多的疑问留在了洛杉矶,其中之一就是:中国人到底是怎么完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呢?
2
当绝大多数外国人,甚至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将中国在洛杉矶奥运会上取得的巨大成,功归结于“举国之力”的时候。
认为这是中国汇聚了全国十多亿人口,通过大基数概率筛选出了最顶尖的运动员。
同时又利用制度优势,强行调集全国资源于一点创造出的聚焦效应时。
当大多数人都将中国的胜利归结于“共产主义制度的力量”时。
反而是彼得这个资本主义狂信徒,看明白了中国对崛起的秘密。
这个秘密说白了,无非就是五个字“最高性价比”!
要知道当时的中国,贫瘠而孱弱,国人刚刚度过了最黑暗也最艰难的一个历史时代。
刚诞生不久的新中国,在1952年第一次派出代表,参加了芬兰赫尔辛基奥运会。
当时中国代表团全员加起来也仅有40人,而且到达赛场的时候比赛基本已经接近尾声,大多数运动员根本无权进入赛场。
如果不是吴传玉因为赛制安排而参加了一百米仰泳比赛,中国队基本就等“查无此人”了。
甚至于1936年,奥运会第一次恢复古代旧制,成为世界性和平标志的那一年。
中国代表队甚至连预赛都没扛过去就全军覆没了,西方媒体在报纸上大肆嘲笑中国的孱弱,新闻主标题就用了四个字“东亚病夫”。
所以当时我们太需要一场胜利了,民族需要振奋,国人需要信心,而奥运金牌无疑是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但是怎么才能获取胜利呢?
要知道,当时全中国GDP总和在世界占比还不到1%,别说经济比非洲人还差,就是体能也不可能是白人、黑人的对手。
拿什么去跟美、苏、德、法、英这一类的老牌强国硬刚?
就算是咬着牙举全国之力压上去,大概率也不够这些老牌强国一只手打的。
毕竟体育竞技不是战争。
不是靠坚持到底的毅力和不怕死的精神就能获取胜利的。
科学的训练方法、训练器材、训练场地、训练物资、比赛经验,这些都是要用钱堆出来的!
怎么办呢?
到底是在这些老牌强国的主场上跟对方拼个头破血流,试试看能不能摸个铜牌回来?
还是避重就轻,向对方最薄弱的环节发起进攻呢?
就好比,当我们只有为数不多的一小批游击队的时候。
到底是把他投入到与对方主力硬刚的正面战场发挥的作用大,还是把他投入到敌后补给线,进行骚扰产生的收益高呢?
答案是肯定的,任何一个思维正常的指挥官都会选择后者,因为在投入同样成本的情况下,后者的性价比最高。
于是中国制定了全新的奥运复兴计划,瞄准冷门的、小的、烧钱少的、对方力量薄弱的项目进行攻坚。
西方不注重女性竞技,那我们就大力发展女性为主的竞技项目!
西方在足球一类的大型高成本球类项目具有统治地位,那我们就将目标放在他们不重视的小球类项目。
西方人种在体能上对我们具有碾压性优势,那我们就将资源集中向高难度的技巧性项目之中。
总之就是避其锋芒,攻其薄弱,在敌方力量最薄弱的区域展示我们的力量,才能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成果。
于是后来,女排站起来了、乒乓球站起来了,跳水、射击、女子体操都站起来了!
这是一种巨大的智慧。
3
追求最高性价比,这种智慧是不分体制、不分领域、不分中外的!
在对手最强大的领域发起正面进攻,并且战而胜之虽然看起来威武雄壮。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将力量和资源投入到对方更薄弱的环节,可能获取的胜利将更加辉煌。
而在任何一种激烈的博弈对抗当中,胜者为王才是最终的真理。
两个壮汉对着面门你一拳、我一拳的来回互殴看起来虽然过瘾,充分满足了雄性生物的暴力美学。
但如果换作施瓦辛格跟某个娱乐圈小奶狗之间拳拳到肉,我想小奶狗的内心就是另外一种感受了。
对于弱势一方来讲,在使出同样力量的情况下,撩阴腿和插眼睛绝对比摆臂挥拳具有更高的性价比!
中国近年来所谓“弯道超车”的战略,其实就是衍生于这种思想。
在核动力能源以及节能项目领域,花费高成本、长时间、且在被强势压制的情况下追赶西方列强的时候,与其在东部强行死磕低压电、大节能,倒不如好好研究下超高压输电技术,搞一搞西电东输来的香甜。
在发动机核心工业领域,当我们无法取得世界领先优势的情况下,电机类新能源驱动似乎表现出了更加优越的性价比。
在传统商业和技术领域无法硬刚西方资本动力的情况下,大力发展互联网+技术,可以帮助中国在新时代竞争当中获取了压倒性的优势。
如此这般,种种样样……
不仅大到国祚之争如此,小到个人领域依然如此。
就好比我们想要创业,但是世间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大鳄鱼啊!
想要寻找一块别人完全没有发现的处女地何其艰难?
即便你找到了,接下来在直面巨大的市场培养成本时,我们又该何去何从呢?
不是每个人都有马云的运气和魄力的。
连贾跃亭都死在新能源汽车的开荒之路上了。
事实上,绝大多数人的创业,面临的依然还是在传统行业之间的选择。
那么,当我们势单力孤的面对这个行业的老牌竞争者,甚至可能就是自己的前老板的时候。
正面硬刚供应链,贴脸去抢老客户,按照老经验跟大佬玩俄罗斯轮盘赌的性价又比有多高呢?
我认识的绝大多数创业者,其实都是死在了跟大佬或者前辈拳拳到肉的“老实竞争”上了。
即便是有些聪明的创业者已经明白了要创新,要在弯道超车,要做到人无我有。
但是创到最后却发现,虽然东西和点子都很新,可是放到市场上以,后要么是不起作用,要么是这条路虽然走得通,但是自己根本玩不起。
同样的,创新也是要讲“最高性价比”的!
就好比饭店行业,在同样成本的情况下,到底是去创新供应链组织形式更容易,还是创新服务形式更简单呢?
到底是在味蕾上力压同行一筹的难度大,还是让服务员扯着会面转圈圈的体验更新鲜?
同样是一锅大盘鸡,你到底是穷搜绝域,寻找来低价格还鲜美的食材让客户更感动,还是直接在桌子上掏个洞,连锅一起端上来对客户的冲击更强烈呢?
而且,谁更便宜呢?
创新也是要讲方向的,竞争也是要讲策略的呀!
即便是我们不创业,只是想着老老实实的升职加薪,那也是同样的道理呀。
这里面的选择虽然千变万化,但智慧的核心却然还是那五个字:“最高性价比”。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