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读书--知行合一,化于无形

美国人最害怕的,是哪一种中国人!

作者 :正文注明 2021-10-02 11:54:02 审稿人 : admin 围观 : 评论
原创: 吴鹏飞
来源公众号:吴鹏飞观点
已获授权

我的一个学姐打电话给我,说自己愤怒地退出了一个群,她对群中有些人在中美贸易争端中,不痛恨鲜廉寡耻的美帝,反而兴高采烈地调侃、挖苦、讽刺自己的祖国,感到无法接受。我安慰她,不必与这些人较真,这些人真不值得较真。
我说,亲爱的大姐,郁闷的时候,多看看学弟的文章吧,这会给你带来亮色和宽慰。今天我就专门写一段让你振奋的文章吧。我来告诉你,中国人中,还有另外的一种极品,是外国人又害怕、又敬畏、又佩服的。这就是以当年的红军为代表的另一种类型的中国人。
每到5月20日这一天,很多人都会秀恩爱,据说这一天全国登记结婚的人,比往常多了十倍以上。也就在这一天,我国领导人坐飞机、乘火车、再换汽车,风尘仆仆来到江西于都,特意来表达一种国家级别的520,一种人民的大爱,一种对红军的、崇高的敬爱之意。
红军渡,长征源,在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就建在江西省赣州市于都河当年红军横渡的渡口旁边。1934年10月,红军在于都县集结出发,开始了漫漫长征路。这里当年正是共和国之父、未来的共和国总理等和中央直属机关横渡的第一渡口。
为了架桥,于都县老区百姓捐出了门板、床板、店铺板,甚至是维持生计的渔船、料理后事的寿材板。为了避免飞机轰炸,隐蔽战略意图,晚上架桥凌晨拆桥,反反复复15次。作为中央苏区最后一块根据地,于都全县为革命牺牲的、有姓名可考的烈士就超过了1.6万人。
亲爱的读者,你们现在应该知道了,在外国人的眼里,什么中国人最可怕、最值得敬畏吗?就是这样一些可以为人民付出一切的人,和可以拿一切支持革命的人民。当然不是那些对列祖列宗忤逆不孝的不肖子孙,当然不是那些在中美贸易战中对自己国家冷嘲热讽的人。

老外心里真正服膺的是那些与他们斗,为了人民幸福,为了抵御外侮,为了主义,为了民族的生存,为了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的到来,可以忍受极限痛苦,承受非人磨难,经受大喜大悲,创造震惊世界的奇迹,展现生命的无限瑰丽,不惜捐献青春鲜血浇灌理想之花的人。
我认为,1934年10月10日从江西瑞金等地开始长征的叫红军的人们,就是这样一群可怕的中国人。虽然当时红军总数7万多人,但真正持枪的只有一半,湘江战役就有2万人战死,鲜血染红了江水。红军的悲壮与英勇,惊天地泣鬼神,连敌人也为之惊叹。
追剿军总司令何健用“实深惭悚”表达了自己的感受。红34师担任掩护无法渡江,战至最后一人全军覆灭,29岁的师长陈树湘身负重伤被活捉,在敌人担架上,他自己从腹部伤口里掏出并绞断肠子,壮烈牺牲。抢夺大渡河渡口,红军决定组成敢死队。
大家都知道敢死队多半有去无回。战士们争先恐后报名吵得不可开交,只好由营长直接指定了十六人。新兵陈万清未被选中放声大哭,答应他入选后破涕为笑。十七勇士抡起大刀,绑着手榴弹,突破了不可逾越的天险。美国人布热津斯基1981年7月曾来到现场观摩。
他赞叹说,这是人类伟大的英雄主义的史诗。红军来到乌江时,船被敌人毁尽,连一只桨也找不到。他们用绑腿带和草绳扎起竹筏。小小竹筏渡江,别说在对岸敌人的扫射下极度危险,就是江水的汹涌和旋流,也几乎是九死一生。
竹筏像一片苇叶在漩涡中一次次倾覆,战士在激浪和礁石之间,转眼粉身碎骨。白天的渡河失败了。红军十八勇士决定在漆黑的夜里听天由命再渡,居然奇迹般成功了。连续行军疲劳万分的红4团,又受命两天两夜急行军320里夺取泸定桥。
这是在崇山峻岭中的密林羊肠小道、悬崖残破栈道中穿行,沿途还有敌人阻击,夜里不敢打火把,还要遇水架桥的情况下完成的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们不能睡觉、不能停下来埋锅做饭。一边行军一边吃生米喝凉水充饥,全团用一根绳子拴在一起前进。
很多战士睡着了,脚还在飞跑。这是当年参战者的回忆录讲述给我们的情景。红军赶到泸定桥时对岸已有敌军把守,十三根铁索的悬索桥已抽掉桥板。敌人嘲笑红军除非长上翅膀才能过桥。22位勇士每人一把大刀一支冲锋枪18颗手榴弹,一声令下开始爬铁索桥。
前三分之一桥段,吓坏了的敌人,呆若木鸡竟然未放一枪,红军的大无畏精神吓垮了敌人。战斗结束后,毛主席来到这里,一个小战士对他说,若是红军一个班守这桥,千军万马也过不来,他听了这话,开心大笑。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雪山叫夹金山,主峰海拔4600多米。

民谣说:夹金山,鸟不飞人不攀,过此山是神仙。主席听后微微一笑说,红军有志气,要和神仙比一比。万里转战的红军衣衫单薄,粮食断绝,身体虚弱,攀登此山,等于每一个人都过了一次鬼门关。很多想蹲下来歇一下的人,就再也没有站起来。
美国记者索尔兹伯里说,世界战争史上,没有一支军队征服过这样的雪山。过毛尔盖草地,又是罕见的死亡之旅。草甸之下是无数沼泽,兽类罕至,人迹缈见。红军吃树皮草根,吃皮带鞋底,连粪便中未消化的青稞也被人挑出来吃掉了。
最后过草地的红军更惨,连树皮草根也没有了。负责最后收容的人回忆,过班河的时候,远处看见几百人背对背坐在地上,走近看都饿死了。三万红军有一万人长眠在了草地,但全军再次绝处逢生。三路红军历经两年,行程最多的达25000里。
在百万敌军地上围追堵截,天上狂轰滥炸,情势极其险恶、给养严重匮乏、环境异常艰苦的情况下,转战14个省份。他们穿越十多个少数民族地区,涉过数十条江河,翻过数十座高山(其中有数座终年积雪的雪山),跨过数百里的茫茫草地,进行战斗战役近六百次。
长征牺牲了十几万将士,完成了史无前例的战略大转移。长征路上,几乎每前进一百米,就有一位红军战士牺牲。可以说,长征是人间的奇迹,是世界军事史上最伟大的事件。史沫特莱说,跟长征比汉尼拔跨越阿尔卑斯山算不得什么。
英国学者迪克·威尔逊说,长征在各大洲成为一种象征,人类只要有决心和能力,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蒙哥马利说,长征是一次体现坚忍不拔精神的惊人业绩。索尔兹伯里说的最为精辟,他说,任何比拟都不恰当,长征是举世无双的。
读者朋友们,长征,是中国人的骄傲。长征,超越了时空,超越了民族,超越了国界。长征是中国大地上一座高耸云天的丰碑,它将越来越成为世界人民励志的第一教科书。我们要将长征打造成人类精神的、万国敬仰的、伟大的国际文化品牌。
除了对祖国的艰辛幸灾乐祸的人之外,我们在广义上说,都是红军的后辈。在当前美国阻扰中国发展的时刻,我们应该拿出和前人一样的勇气和智慧,突破国际上妖魔化中国的围追堵截,夺取中美较量的新胜利。


相关文章

  • 蒋校长:华为如果给美国人跪了是什么下场?
    蒋校长:华为如果给美国人跪了是什么下场?

    2021年9月24日,一个普通的周五下午,有人抱怨调休的周末,有人期待着第二天睡个懒觉,有人计划和心爱的人过一个二人世界。没有人意识到,这一天,将永载中国史册。当天下午1点,被加拿大羁押超过1000天的华为CFO孟晚舟,通过视频连线出席了纽约联邦法院的开庭。视频中,美国法官再也不复高傲的态度:“你承认控罪还是否认控罪?”孟晚舟腰杆笔直,坚定地回答:“我否认控罪!”美国法官无奈宣布:针对孟的所有指控都将延期起诉(DPA,其实就是美国给自己找个台阶)。同一天,加拿大BC省的最高法院宣布,孟晚舟于当天被释放。孟...

    2021-09-29 19:40:07
  • 司马平邦:怎样把911的屎盆子扣回到美国人脑袋上?
    司马平邦:怎样把911的屎盆子扣回到美国人脑袋上?

    欢迎收看《司马平邦说》。2001年9月11日上午 ,两架被所谓恐怖分子劫持的波音737民航客机,波音飞机,手机中的战斗机,分别撞向纽约世界贸易中心一号楼和二号楼,两座建筑在遭到攻击后不久相继倒塌,世贸中心其余5座建筑物也受震而坍塌损毁,另一架被劫持的客机撞向位于美国华盛顿的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造成大楼局部结构损坏并坍塌。20年过去了,因为911事件而发动的阿富汗反恐战争都打完了,但911事件到底怎么回事?却一直众说纷纭,20年过去,美国政府所持有的,该事件是由本拉登领导的基地组织,派出恐怖分子,在美国本土...

    2021-09-19 23:02:11
  • 戎评:中国耗时30年铸就“核心力量”!刚刚,美国人认怂了
    戎评:中国耗时30年铸就“核心力量”!刚刚,美国人认怂了

    9月17日,“美国走向分裂”一词登顶美国热搜,美国舆论普遍认为在新冠疫情防控、国家竞争、拥枪、堕胎权利等诸多问题面前,美国人因“9.11事件”而好不容易凝聚的国家团结精神早已分崩离析。在面对各项“挑战”时,美国已经无力妥善应对,为了改变这种日渐颓势,美国必须拥有一个新的“团结”触发点;可是这个“新的触发点”又究竟是什么呢?美国人陷入了迷茫!重新再上演一次“9.11事件”,抑或是类似的“反恐战争”,显然是再无可能的了——这不仅仅是偶然性的不可复制,单单是一场持续近20年,差一点就要让美国重蹈前苏联覆亡之路的...

    2021-09-19 17:34:21
  • 中国耗时30年铸就“核心力量”!刚刚,美国人认怂了!
    中国耗时30年铸就“核心力量”!刚刚,美国人认怂了!

    作者:戎评来源公众号:戎评(ID:rongping898)已获转载授权中美各自的未来,将走向何方?这些美国人建议,向中国年轻人学习最近这两天,“团结”成为了美国大众舆论中频频上榜的新热词。9月10日,美国总统拜登在全国讲话中呼吁“全国团结”;9月11日,美国政府在纪念“9.11事件”20周年通稿中,“团结”再次出现;9月15日,13家美国媒体集体发声,“'团结'是美国顺利渡过危机的唯一办法”;9月17日,“美国走向分裂”一词登顶美国热搜,美国舆论普遍认为在新冠疫情防控、国家竞争、拥枪、堕胎权利等诸多问...

    2021-09-18 17:56:31
  • 朝鲜六次发射导弹,美国人脸没地方搁!
    朝鲜六次发射导弹,美国人脸没地方搁!

    原创: 吴鹏飞来源公众号:吴鹏飞观点已获授权16日朝中社报道,朝鲜新成立的铁道机动导弹团15日进行了火力打击训练,精确打击了设定在日本海800公里水域的目标。如果我没有记错,这应是拜登上台以来,朝鲜第六次进行导弹试验。美国表现的很安静,过去朝鲜一进行这类试验,美国及其狐朋狗友都会咆哮一阵。 看情况,美国老人总统确实有一点精力不济。朝鲜继本月11日和12日试射远程巡航导弹后,当天再次试射近程弹道导弹,引发其可能进行新型导弹实验的外界猜测。朝鲜在美国拜登政府成立后的1月22日和3月21日试射巡航导弹,3月25...

    2021-09-17 12:00:08
  • 吴鹏飞:朝鲜六次发射导弹,美国人脸没地方搁
    吴鹏飞:朝鲜六次发射导弹,美国人脸没地方搁

    今天朝中社报道,朝鲜新成立的铁道机动导弹团15日进行了火力打击训练,精确打击了设定在日本海800公里水域的目标。如果我没有记错,这应是拜登上台以来,朝鲜第六次进行导弹试验。美国表现的很安静,过去朝鲜一进行这类试验,美国及其狐朋狗友都会咆哮一阵。看情况,美国老人总统确实有一点精力不济。朝鲜继本月11日和12日试射远程巡航导弹后,当天再次试射近程弹道导弹,引发其可能进行新型导弹实验的外界猜测。朝鲜在美国拜登政府成立后的1月22日和3月21日试射巡航导弹,3月25日还试射过近程弹道导弹。朝鲜的导弹试验,如此密集...

    2021-09-17 09:15:00
  • 大多数美国人,并不知道911的真相!
    大多数美国人,并不知道911的真相!

    原创: 吴鹏飞来源公众号:吴鹏飞观点已获授权911事件到今年,已经20年了。美国上下都在纪念、议论这件事情,全世界也都在回顾那惊人的一幕。在西方社会的话语里,911是中东恐怖组织的恐怖袭击。中国的公知也总是跟着鹦鹉学舌,如此一来,令人奇怪的现象出现了,全世界居然没有人来说明911的真相。 不知道真相,都不说真话,结果是反恐反恐越反越恐。中东的乱象毫无改观,美国的迷局越陷越深,全世界所谓的知识精英都在故意装聋作哑,而各国政府因为不愿开罪美国老大也三缄其口。所以我一直想学习皇帝新装故事中那个小孩,用最简洁语言...

    2021-09-16 11:48:10
  • 吴鹏飞:台驻美机构改名,美国人敢不敢赌
    吴鹏飞:台驻美机构改名,美国人敢不敢赌

    9月10日,拜登打电话给中国领导人,还明确表示,美国将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紧接着,英国《金融时报》就报道,华盛顿正在认真考虑台湾提出的请求,即将台驻华盛顿的代表机构名称由“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改为“台湾代表处”。对这件事情,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我们的四个问题是,第一,这是真的吗?第二,美国人为何如此不讲信义?第三,美台真敢挑衅吗?第四,如果美台真这么做,中国会如何反应?首先,该报道是美国的铁杆粉丝英国人透露出来的,美台官方均拒绝正面回答,而不是坚决否认,恰恰说明此事不是空穴来风。其次,从拜登这个角度看,此事...

    2021-09-15 19:53:37
  • 台驻美机构改名,美国人敢不敢赌!
    台驻美机构改名,美国人敢不敢赌!

    原创: 吴鹏飞来源公众号:吴鹏飞观点已获授权9月10日,拜登打电话给中国领导人,还明确表示,美国将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紧接着,英国《金融时报》就报道,华盛顿正在认真考虑台湾提出的请求,即将台驻华盛顿的代表机构名称由“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改为“台湾代表处”。对这件事情,我们应该如何看待? 我们的四个问题是,第一,这是真的吗?第二,美国人为何如此不讲信义?第三,美台真敢挑衅吗?第四,如果美台真这么做,中国会如何反应?首先,该报道是美国的铁杆粉丝英国人透露出来的,美台官方均拒绝正面回答,而不是坚决否认,恰恰说明...

    2021-09-14 11:47:10
  • 后沙:911二十周年,美国人和阿富汗人的命都是命
    后沙:911二十周年,美国人和阿富汗人的命都是命

    2001年9月11日,两架遭到恐怖分子劫持的客机撞上纽约世贸中心的双子塔,将其彻底摧毁。第三架客机撞上位于华盛顿的美国五角大楼西翼,第四架客机在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附近坠毁。据美国官方统计,纽约死亡2753人,华盛顿死亡189人,宾夕法尼亚州死亡44人。今天是911事件20周年。这将近3000多条人命年年被美国以及西方媒体念叨,包括国内的一些网媒、大V前些年也是如丧考妣,经常一大早就忙着推送纪念图文,寄托哀思,披麻戴孝。既表达心中悲痛,又呼唤世界和平。他们又总是把“人人生而平等”挂在嘴边。但是,事实并非如...

    2021-09-14 09:05:54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