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顶不住了,准备取消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
作者 :正文注明 2021-10-06 14:50:38 审稿人 : admin 围观 : 次 评论
原创:天涯补刀
来源微信公众号:天涯时事
已获转载授权
据法新社10月5日消息,美国贸易代表戴琪4日表示,美计划与中方就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落实情况、产业政策等问题展开坦率对话。 消息还称:拜登政府将启动“有针对性的关税豁免程序”,以免除特朗普政府此前每年对价值37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 这段消息中有两个要点:
第一,美国希望中国能够落实与特朗普政府时期签订的第一阶段经贸协议; 第二,为了让中国落实这个协议,拜登政府决定以“针对性关税豁免”的形式取消特朗普政府时期对中国部分商品加征的关税。 说白了,美国坚持不下去了,认怂了! 为什么这么说? 我们先简单的回顾下中美贸易战的过程:
在贸易战开始之前,中国每年出口美国的商品大概是5500亿美元,特朗普首先对中国发动科技战,对中国约500亿美元的含有工业重要技术的1333项商品加征25%关税——中国发动反击,对产于美国的659项价值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关税。 随后,特朗普又对中国出口美国价值2000亿美元可替代性比较强的中低端制造商品加征25%关税。 什么叫做“可替代性比较强”?
举个简单的例子:卫生纸。
美国的卫生纸都是从中国进口的,如果美国对中国出口卫生纸加征高额关税,那么美国企业很快就能自己制造卫生纸,因为卫生纸涉及到的产业链比较少——以前美国不生产主要就是因为美国人工成本比较高,生产卫生纸没有利润。
按照特朗普的设想,如果美国对中国可替代的20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中国应该会“投降”了,因为那些商品涉及到的产业链比较少,美国完全可以自己生产。 但是,特朗普没有想到,中国本来就在经济结构调整(减少低端制造在经济中的比重),他发动的贸易战正好加快了中国经济结构调整。 所以,中国非但没有投降,反而继续采取针锋相对的报复——中国再对原产于美国的5207个税目、约600亿美元商品,加征10%或5%的关税。 这个时候,特朗普急眼了,威胁要对剩余的3000亿美元加征关税。 但是,由于剩余的3000亿美元的商品可替代性比较差,特朗普也不敢轻易对其加征关税…… 什么叫做“可替代性比较差”?
比如,彩电、冰箱、自行车等。
由于这些商品涉及到的产业链比较多,即使美国对中国加征巨额关税,美国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发展起来,那样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就全部转移到美国消费者头上了。
正是因为这3000亿美元商品可替代性比较差,特朗普也不敢轻易就加征关税,但是为了逼迫中国投降,特朗普经过多轮听证会后强行对其中相对容易替代的1250亿美元商品加征15%的关税(以前都是加征25%的关税,这次降低至15%)。 500亿+2000亿+1250亿=3750亿,这就是新闻中所说的3700亿的由来——准确的来说,应该是3750亿。 我们公正客观的说,特朗普是不应该打后面这个1250亿美元的,因为那对美国没有任何好处。但是,特朗普想要通过”极限施压“的方式逼迫中国投降,所以他硬着头皮对这1250亿加征了15%的关税。 贸易战打到这个地步了,我们也无路可退了,不得不继续对美国采取报复措施——对价值750亿美元美国商品加征10%、5%不等关税。 下面我们来分析下上面的过程: 500亿的科技战,美国是必须要打的(美国听证会的时候,两党加工商界无一反对),因为一旦中国高科技发展起来,那么美国就没有活路了;对于中国来说,美国对中国发动科技战,也有利于我们加快实现“中国制造2025”。 所以,这个500亿的高科技战,其实对双方都有一定好处:美国想要借助科技战阻止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发展,中国想要借助科技战加快发展高端制造业,鹿死谁手还很难说。 在短期内可替代的2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双方也有必要打:美国能借机发展自己的中低端制造,增加就业、缩小贸易逆差;中国也需要借机减少中低端制造,进行经济结构调整,防止中国经济被世界绑定太深。 500亿的高科技、2000亿美元的可替代商品,双方都有打的必要,但是后面的这1250亿是不该打的,因为再打下去对双方都没有任何好处: 对于美国来说,由于这1250亿美元的商品涉及的产业链比较多,就算特朗普对其加征关税,美国在短时间内也无法发展起来,最终还必须要买中国的商品,这样加征的关税就主要由美国的老百姓承担了; 对于中国来说,虽然这125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美国无法在短期内发展起来,但是美国对其加征关税后,商品价格必然会大幅度上涨,价格大幅度上涨,很多美国人就不愿意购买了,中国商品的销量必然会大幅度下降,对中国也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所以,中美都不想再继续打下去了,再打下去就真的是“鱼死网破”了,对双方都没有任何好处。 于是,双方进行谈判。 最终双方达成《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这个协议总体上来说对中国要求的比较多一些:从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两年内,中国应确保,在2017年基数之上,扩大自美采购和进口制成品、 农产品、能源产品和服务不少于2000亿美元。 具体构成如下表,大家注意单位是“10亿美元”:按照协议,2020年中国应该从美国增加进口767亿美元,2021年增加进口1233亿美元。合计2000亿美元。 
中国为什么会做出让步呢?
因为不让步,特朗普这个“二愣子”真可能会对剩余的1750亿中国商品继续加征关税,那时美国固然很难受,但是中国更难受。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你不用空调可能会很难受,但是并非没有空调就活不下去了。但是,如果你生产的空调都卖不出去,那么工厂就倒闭了,工人就失业了。
当然了,中国也不是真的让步,因为那个时候已经到2020年,美国大选即将开始,内斗也即将开始,特朗普能不能连任还存在较大的变数,所以我们可以用“退步”的方式先“稳住”特朗普再说,为我们的企业转型争取时间——等企业转型以后,就算特朗普再对那些商品加征关税,我们也不怕了。 简单的说就是:表面上看,我们在《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中吃亏了,但实际上那个协议只是为了忽悠特朗普的——协议嘛,即使签订了,也完全可以不实施,毕竟美国也出尔反尔很多次了。 我为什么会得出这个结论?
因为后面的事实证明了这点:中国并没有完全按照这个协议执行。 口说无凭,我们得有证据:我专门从“海关统计数据在线查询平台”上下载了近5年中国从美国进口商品金额的数据。 我把这些数据做成了一个图,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两点: 第一,自从美国对中国375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关税后,中国也对美国商品加征了关税,中国从美国进口商品的金额也出现大幅度的下降; 第二,中美签订《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后,虽然中国加大了从美国进口商品,但是进口金额也仅仅和2017年的时候持平,离“2021年在2017年的基础上增加1233亿美元”差的还很远。 为了让大家更加直观的看清2017年和2021年的数据,我们再单独做一个图:按照协议,2021年中国应该在2017年进口美国商品的基础上增加进口1233亿美元。2017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商品金额是1539亿美元,1539+1233=2772亿美元。
由于数据有一定的延后性,目前“海关数据平台”上的数据只到8月份的,前8个月中国只从美国进口了1162亿美元,与2772亿美元相差1610亿美元。
也就是说:如果中国想要完成协议,后面4个月,中国平均每月要从美国进口402亿美元——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当然了,按照我的理解,中国从来也没想过完成这个协议。
因为当初中国和美国签订的这个协议根本就是权宜之计,只是为了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争取到足够的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连老天都帮中国,因为在中美在签订协议的时候,里面有这么一条:如因自然灾害或其他双方不可控的不可预料情况,导致一方延误,无法及时履行本协议的义务,双方应进行磋商。 
2020年的时候,世界发生了一场严重的疫情,至今世界还没有从疫情中走出来,中国正好以此来不履行协议内容,连违约都算不上。 在疫情的打击下,美国经济几乎崩溃,特朗普也失去了连任的机会。 拜登上台后,为了挽救美国经济,美联储不得不开动印钞机,在短期内印了天量的钞票——美联储在短短的1年多时间内印的钞票比建国200多年来印的钞票都要多。
不大量印钱,美国经济立刻就会崩溃;大量印钱,市场上就会到处是钱,物价指数必然会飞涨! 目前,美国通货膨胀已经连续4个月超过5%,创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的新高。 物价指数超过3%,老百姓就有点受不了。 按照正常道理,这个时候应该通过加息来减少市场上的流通货币,以此来控制物价指数。但是,由于美国经济还没有完全恢复,如果贸然加息,美国经济可能再次崩溃!
不能加息,还要控制物价指数,怎么办? 对于美国来说,只能求助中国! 求中国什么呢?
购买美国国债!
只要中国购买美国国债,大量借钱给美国,美联储就不用再开动印钞机了,大家就不会担心钱会变多,就不会去抢购商品,那样物价指数就能稳定下来。
于是,我们就看到:拜登政府的官员不断的、主动和中国联系。 但是,中国根本都不鸟美国。
尤其是在舍曼访华期间,中国给美国提出“两份清单”:一份是要求美国“纠错”的清单,一份是中国“重点关注个案”清单。 美国不完成这两份清单的内容,中国根本都不搭理美国。 于是,我们就看到在最终时刻,孟晚舟回来了——“放弃对孟晚舟的引渡”就是中国给美国列出的“重点个案关注清单”中的一项内容。 除了要求中国购买美国国债外,美国还有什么手段能降低通胀?
取消特朗普时期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 只要美国取消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那么美国人购买中国生产的中低端制造商品价格就能大幅度的下降,从而减缓通胀!
但是,美国终究还是一个超级大国,自然拉不下脸直接取消关税。 更何况,如果拜登政府对中国没有任何条件就取消了加征的关税,那么以特朗普为代表的共和党必然不会罢休,他们必然会说拜登向中国投降了。 于是,我们就看到两件非常可笑的事情:
第一,美国威胁要对中国继续发动贸易战; 10月4日,据多家外媒报道,有消息人士称,拜登总统的高级贸易官员戴琪将宣布中国没有遵守第一阶段的贸易协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正在评估针对中国不合规可能采取的行动,包括可能的额外关税。 第二,美国要求中国加大从美国购买商品,履行第一阶段贸易协议。
美国贸易代表戴琪10月4日在华盛顿智库发表对华贸易政策讲话,说道:“中国作出了有利于美国某些产业的承诺,比如农业,我们必须执行这些承诺。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打算与我的中国同行进行坦率的交谈。这将包括讨论中国在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下的表现。我们还将直接与中国就其产业政策进行接触。我们的目标不是加剧与中国的贸易紧张局势。” 她说美国将努力在不同的基础上与中国“重新挂钩(re-coupling)”,而不是“脱钩(decoupling)” 她还表示,拜登政府将继续维持特朗普政府的对华关税,同时将启动有针对性的对华关税排除程序,但没有透露排除程序的具体细节。 说白了,就是一句话:美国威胁中国,如果中国不按照协议从美国加大购买商品,美国将继续对中国发动贸易战。但是,如果中国按照协议加大从美国购买商品,那么美国则对中国部分商品取消已经加征的关税。
美国又干起了老勾当:一手大棒,一手萝卜。 那么中国会怎么应对呢? 从上面的分析,大家很容易看出,现在的主动权完全在我们的手中,我们首先可以要求美国必须完全完成“两份清单”上列出的内容,不完成,连商谈的机会都不会有!
两份清单是什么内容? “纠错清单”上的内容是:美方无条件撤销对中共党员及家属的签证限制,撤销对中方领导人、官员、政府部门的制裁,取消对中国留学生的签证限制,停止打压中国企业,停止滋扰中国留学生,停止打压孔子学院,撤销将中国媒体登记为“外国代理人”或“外国使团”,撤销对孟晚舟的引渡等等。 “重点个案清单”的内容是:中方主要就中国部分留学生赴美签证遭拒,中国公民在美遭受不公正待遇,美不法分子滋扰、冲撞我驻美使领馆,美国国内仇亚、反华情绪滋长,中国公民遭暴力袭击等个案向美方表达严重关切,要求美方尽快解决,切实尊重、保护中国公民和机构在美的合法权益。 其中,纠错清单是重点,重点个案清单没有太大难度。 从美国撤销对孟晚舟的引渡来看,美国大概率会完成纠错清单——孟晚舟回国的真正意义在这里,意味着美国在中国面前屈服了。 那么是不是说美国完成纠错清单和重点个案清单后,中国就会购买美国国债和美国商品呢? 哪有那么便宜的事情!
来源微信公众号:天涯时事
已获转载授权


上一篇:牛弹琴:这才是日本真正的可怕之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