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读书--知行合一,化于无形

粮食危机的宿命,为什么摆脱不了?

作者 :正文注明 2021-12-11 06:49:04 审稿人 : admin 围观 :9 次 9 评论
作者:戎评
来源公众号:戎评(ID:rongping898)
已获转载授权

粮食又危机了!
今年全球粮食价格暴涨超过40%,创下10年来新高。事实上,从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开始,全球性粮食危机的担忧就不时诉诸于报端。而现在,粮食危机的魅影已经浮现了。
图片
这让人联想到,几乎每一次世界性危机都会伴随一轮粮食危机。
比如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爆发的同时,世界粮食价格上涨了3倍(1971-1974年);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叠加全球气象灾害连连,粮食价格也上涨了2.5倍(2006-2008年)。
此次爆发于新冠疫情时期的粮食危机,与前些次有哪些异同?为什么全球总是逃脱不了粮食危机的宿命?作为人口和粮食大国,中国该如何应对?

壹 粮食危机是天灾也是人祸Koo曹操读书网

粮食危机爆发的诱发因素,一般主要在供给端,因为粮食作为刚性需求,在需求端的变化是不大的,但购买力会影响需求。
富人,不会因为财富的增加而大幅提高自己在粮食方面的需求,而穷人的需求,也不过是填饱肚子而已。需求端唯一的变数是,穷国或穷人的购买力不足,导致粮食“相对过剩”(这一点后面会谈)。
所以,粮食出现危机,主要是供给不足和购买力不足。而大家也最容易把粮食危机和自然灾害联系在一起。因为自然灾害会直接减少粮食的供给,造成供不应求,粮价上涨。
但事实上,这只是看到了粮食危机的表面诱因。深层次的原因,其实是和当时的国际政经环境联系在一起的。某种程度上,粮食危机是天灾,也是人祸。
现代农业已经不再单纯依靠人力劳动,也不是纯粹靠天吃饭。农业的机械化,以及依赖化肥的属性,决定了粮食价格势必会受到成本的影响,比如机械化所需要的原油,以及增产所需要的化肥。一旦石油价格飙涨,化肥成本提高,整个农作物的价格就会随之水涨船高。
此外,全球的一些主要农产品都有期货市场,国际资本的炒作也会引起粮食价格波动。一旦出现自然灾害、成本提高等因素,国际炒家就会放大其影响,大幅拉升粮食价格。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现代以来的粮食危机,往往是夹杂了多因素的影响,而非简单的气候因素。
比如,20世纪70年代的粮食危机,是在石油危机的背景下发生的。受各种自然灾害影响,全球谷物欠收持续几年,同时受第一次石油危机影响,石油价格暴涨,西方国家经济滞胀,主要粮食出口国出口量大幅下降,出口价格受滞胀影响攀高。与此同时,苏联改变了以往国内谷物歉收时就屠宰牲畜的做法,进入了国际市场大量购买粮食。至1974年,世界粮食价格相比较1971年翻了3倍。
但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们发现,全球粮食产量持续上升,粮食储备持续增加,饥饿却仍然如影随形。粮食危机的主要根源并不一定由产量不足引起,也可能由购买力不足引起。
图片
因此,我们会在课本中看到,资本主义社会一边是牛奶倒水沟里,一边是穷人喝不上牛奶,这就是典型的商品交换关系受到了破坏。
2008年开始全球气象灾害连连,导致粮食减产,粮食价格飙涨。非洲索马里、津巴布韦、利比里亚、毛里塔尼亚等21国,亚洲伊拉克、阿富汗、朝鲜等10国,南美多米尼克、玻利维亚等5国,众多国家民众遭遇饥饿威胁。这期间也伴有石油价格暴涨,次贷危机和美国CPI超5%。从石油、通胀和天灾来看,2008年与1972-1974年粮食危机的形成原因是较为相似的。
从历次粮食危机历史来看,现代社会的粮食危机更可能是经济危机与天灾的共振,而并非单纯的粮食不足。而经济危机主要是金融危机引起,金融危机又会引发各国开动印钞机释放天量流动性刺激经济,与石油价格上涨类似,粮食价格则不可避免受到推升。

贰 印钞是粮食危机一大诱因Koo曹操读书网

粮食其实和大宗商品有着相似的金融属性。价格除了受国际炒家的影响,对于流动性的多寡也非常敏感。
回头来看,今年爆发的粮食危机其实和石油价格上涨是同步的,也和欧美出现的供应链危机及高通胀同频。
今年国际原油价格上涨超过20%,天然气价格上涨超过60%,煤炭价格上涨超过70%,这背后都有一股力量在推动,那就是美联储等西方央行不断超发货币释放流动性,是货币的猛增造成国际大宗商品和粮食价格的水涨船高。
图片
新冠疫情是粮食危机的导火索,准确一点说,是经济危机的导火索,然后是经济危机引发了粮食危机。
一方面,疫情重创全球供应链,本来自由流动的粮食被病毒阻隔,粮食进口国需要大量进口进行储备,而粮食出口国为了粮食安全不愿多出口粮食了,有的国家甚至禁止粮食出口(比如泰国、越南、印尼),因为他们的粮食供应链也受到疫情的严峻挑战。
另一方面,疫情引发经济危机,各国为了拯救经济,都不遗余力地放水刺激,导致全球流动性过于充裕。此前经济危机前吸纳资金的“蓄水池”(如股市、楼市、实体经济),因为经济危机的破坏,导致蓄水能力不足,甚至外溢。
图片
这样新发的货币与既有的流动性叠加,使得全球流动性更加泛滥。而商品的供给在短期内是比较固定的,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自然会形成商品领域的通货膨胀现象,粮食价格也必然受到推升。
经济危机诱发粮食危机的逻辑如下:
在经济危机和通胀预期下,人们会储备一部分物资以备不时之需,加大对商品的采购——经济危机的到来使一些企业收缩供应甚至破产,从而破坏了商品供应链,导致供给不足——国家为刺激经济增长,出台积极的货币政策,超发货币释放流动性——实业蓄水能力下降,商品需求上升与供应下降,以及天量流动性叠加,导致商品价格进一步上涨——经济危机下一些国家和个人的购买力下降,购买力相对较强的国家和个人会进行恐慌性囤积,使正常粮食供应秩序崩溃,粮食紧缺情况恶化,粮食危机形成。
粮食危机究其本质,其实不仅仅在于天灾引发的供给不足(这一点过一段时间等天灾过去就能恢复),还包括人祸因素,比如国际炒家对粮食价格的炒作,经济危机时期一些国家大量印钞使流动性过剩,导致高通胀,以及危机对经济的冲击使得一些国家购买力不足等。
而粮食危机之所以周而复始的原因正在于此。它就和经济危机一样,伴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周期性发展的始终,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次粮食危机。而且是以发达国家粮食的相对过剩,以及欠发达国家的粮食紧缺共存。最终的受害者是全球的贫穷国家和群体。

叁 本次粮食危机尚未结束Koo曹操读书网

此次粮食危机和上世纪70年代,以及2008年的粮食危机,有相似之处。都是天灾+通胀+石油危机+货币超发。这种混合性粮食危机的持续时间会比较长。
而且由于新冠将长期与人类共存,病毒的阻隔也会冲击粮食的供应,以及进出口状况,使得此次粮食危机不会在很快时间内结束。
首先是自然灾害。2020年开始到现在的拉尼娜现象影响了非常多的国家,中美洲、南美洲,东南亚和东非等国都受到了影响。3到6月份的强降水,让苏丹875000人受到洪灾影响,而在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有近200万人受到影响。中国的河南、山西等地也受到洪灾的冲击,导致蔬菜价格在一段时间内上涨较快。
图片
自今年开始,全球的几个主要粮食出口国均受到了极端天气的影响,不管是美国还是加拿大,又或者是俄罗斯,都因为极端天气的影响而导致农产品产量出现了锐减。
其次,疫情导致一些国家没钱买粮食。疫情冲击之下,一些效果产业单一,抗风险能力差。比如泰国主要依赖旅游业,但疫情几乎“杀死”了这一行业,整个国家就会陷入困境。
再比如南苏丹受到疫情的影响,经济严重不景气,埃塞俄比亚和乌干达本身靠茶叶和咖啡出口赚钱,但是疫情之后,这些家庭就没有收入了。根据统计,2020年9月份有170万肯尼亚人失去了工作。经济受影响,就没有钱买粮食,从而助长了日趋严重的粮食危机。
据数据显示,在2020年,在全球80多亿的人口中,依然有7、8亿人在挨饿。同时在新冠疫情的席卷下,很多欠发达国家的人口陷入了更为严重的饥饿。刚刚结束战乱的阿富汗,有的人家为了家里少一张嘴吃饭,不惜把年幼的少女早早出嫁,这就是饥饿所致,现实所迫。
图片
疫情不结束,粮食危机恐怕很难结束。
最后,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导致粮价上涨。最近一段时间,全球各国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能源危机的影响,由于全球能源危机的影响,当下全球化肥价格不断上涨。
天然气、煤炭等原材料是生产化肥必不可少的东西,由于全球经济复苏所引发的能源危机,导致国际市场上天然气和煤炭等能源的价格暴涨,连带着也就导致化肥价格的暴涨了。
现如今,农作物的生产几乎都离不开化肥,如果农作物生产成本大幅度提升,那农产品的价格势必也要跟着上涨,只有这样才不会导致农作物种植出现亏损。
据十月底的数据来看,目前国际市场上,化肥的价格上涨了3到4倍左右,连带着像小麦、玉米这些农作物的价格也都开始出现了明显的上涨。

肆 中国的粮食安全吗?Koo曹操读书网

在全球粮食危机进一步恶化的情况下,中国的粮食产量仍然保持增产。
国家统计局6日公布,202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657亿斤,比上年增加267亿斤,增长2.0%,全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图片
中国粮食采取自给为主,进口为辅相结合的方式。
首先,中国的主粮是安全的。中国三大主粮小麦、玉米、大米完全可以自给自足,不必担心粮食供应短缺或价格暴涨。中国的粮食不仅连年丰收,还长期保持着充足的库存,特别是小麦和稻谷两大口粮,库存大体相当于全国人民一年的消费量。
小麦今年总产量为2739亿斤,比2020年增加54亿斤,玉米今年总产量为5451亿斤,比2020年增加238亿斤,稻谷今年总产量为4257亿斤,比2020年增加20亿斤。3种农作物同时上涨,其中,玉米上涨量最大,其次是小麦,最后是稻谷。
图片
虽然国家粮价大幅上涨,但从目前的整体情况来分析,当前时间段,中国的小麦和玉米价格,基本上还是处于稳中上升的局面,大幅上涨的条件并不具备。
其次,对于主粮之外的一些经济类作物,我们确实依赖于进口,但对粮食总体安全的影响不大。
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1月份至10月份粮食进口量为13795.6万吨,同比增加23%。其中,大豆进口7908万吨,占总量的57.32%;玉米高粱大麦进口4435万吨,占进口总量的32%;小麦稻米进口1198万吨,占进口总量的8.7%。
从数据上看,我国是玉米、小麦主产区,实行配额管理,进口占比有限;进口稻米属于对我国稻米种类的补充,并不占粮食主流。大麦、高粱在粮食进口总量中占比较小。大豆进口占粮食进口总量的57.32%,进口依存度较高,因此全球粮价上涨对国内大豆价格影响比较大,对其它粮食价格的影响有限。
最后,中国战略性进口粮食,对粮食安全有保障。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适当增加进口是许多国家的战略选择,不一定是因为该品种的现实供应短缺。
自从2015年以来,中国粮食进口量维持在1亿吨以上。今年前8个月的粮食进口量(11453.6万吨),就已经超过2019年全年粮食进口量(10609.2万吨)。
虽然中国的粮食库存总量充足,库存处于历史高位,但是部分品种呈现阶段性的产不足需也是现实,加大相关品种进口可以增加供应,弥补产需缺口。
虽然大豆主导型的进口格局仍未改变,但是以玉米及玉米替代品的谷物进口,正异军突起。这将有效稳定中国的粮食安全。
总之,全球性的粮食危机是一个暂时无解的难题,人类很难逃脱周期性发生的宿命,中国只有牢牢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才能保障这个14亿人口的大国免受饥饿的威胁。同时对于其它丧失粮食主权和安全的国家来说,中国的做法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范例,我们也将把自己的脱贫经验向全球推广,但愿这个世界再也没有饥饿。

相关文章

  • 当前危机与未来危机该如何权衡?
    当前危机与未来危机该如何权衡?

    来源:大树乡长(ID:dashuxiangzhang)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是互相矛盾的,几乎没有什么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只不过有的在时空上有所差别。比如人口问题。七普数据出来后,整个国家从上到下敲响了警钟,老龄化的未来已经不可避免了。今年新生儿数量继续大幅度下降,直接将总和出生率降到了1.3,已经同我们常认为严重老龄化的日本一个水平。然而我们还远不像日本如此富裕,未富先老已经从警告变成现实。2020年养老金即使加上国资划转,也首次出现负值,今年仍然需要继续减免企业缴纳的养老金,短时间内养老金净值仍然会继续下降,...

    2021-12-09 07:49:06
  • 盛世良:白俄罗斯难民危机背后的多方博弈
    盛世良:白俄罗斯难民危机背后的多方博弈

    11月份在白俄罗斯同波兰边境爆发的难民危机,有俄罗斯同西方对抗的背景。双方都想利用难民问题达到政治目的。现在政治目的部分达到,难民危机逐渐缓解,但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同西方的对抗难以纾解。难民潮汹涌,波兰立陶宛难招架第一波难民潮始于2021年夏。白俄罗斯为了反制西方制裁,放松对难民控制,允许来接种疫苗的73国公民免签证在白俄罗斯逗留5日,并暂停实施遣返协议。很快,从伊拉克、阿富汗、叙利亚和非洲国家转道白俄罗斯到立陶宛去的难民人数激增。立陶宛拘留从白俄罗斯非法入境的难民,2020年仅81人,2021年上半年即达...

    2021-12-05 16:54:22
  • 欧盟的能源危机,可能会再度爆发!
    欧盟的能源危机,可能会再度爆发!

    作者:李建秋的世界来源:李建秋的世界(ID:lijianqiudeshijie)很多人关注了最近美国的通货膨胀情况,美国10月份的CPI同比大涨了6.2%,是30年来最快速度的飙升,不少在美国生活的华人纷纷晒出账单。由于CPI已经连续涨了多个月,鲍威尔终于松口说,以后不要把通胀说成是“暂时的”,问题是当年说通胀是暂时的就是他自己。即便是这样的美国,在发达国家里面已经算表现优异了,很多人没有关注到欧洲,11月份德国CPI同比攀升到6%,是199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而1992年的CPI升高主要是因为两德统一。...

    2021-12-02 06:49:04
  • 全球危机下,美国可能失控,中国需做好一个坏准备!
    全球危机下,美国可能失控,中国需做好一个坏准备!

    作者:戎评来源公众号:戎评(ID:rongping898)已获转载授权本以为16日会谈之后,美国的动作会稍微收敛一点,至少在西太平洋方向得管控下冒险,但没想到半路上突然杀出个程咬金:有史以来最强的变异毒株奥密克戎在南非暴雷并迅速蔓延至欧洲!过去两天,已有多国对非洲南部国家实施入境禁令,其中以色列和日本更是接连宣布封国抗疫,禁止所有外国旅客进入国境。对于日本封国各位看官也就图一乐,毕竟全国有88个美军基地和设施,人家大兵们开着坚船利炮怼上来你敢不开门?而且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连核酸检测都不带做的,诶,就...

    2021-12-01 12:55:18
  • 联想老矣,这才是它真正的危机!
    联想老矣,这才是它真正的危机!

    作者: 刘胜军来源公众号:亚当斯密经济学01司马南死磕联想,一时间炮声隆隆、硝烟弥漫。无风不起浪,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联想为何突然又成为热点话题?可以说,这是多重因素叠加之下的一场完美风暴——船漏偏遇顶头风。因素1:自找苦吃的科创板闯关。科创板推出后人气正旺,市盈率高企,有机会的谁不想试试?联想港股市盈率只有6倍,而科创板平均发行市盈率就高达54倍。10月8日,联想集团科创板上市申请被上交所“终止”。被终止的最可能原因是,近三年联想集团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仅3%左右,比小米还低。华为的营收是联想的2倍,但研发...

    2021-12-01 10:50:27
  • 戎评:全球危机下,美国可能失控,中国需做好一个坏准备
    戎评:全球危机下,美国可能失控,中国需做好一个坏准备

    本以为16日会谈之后,美国的动作会稍微收敛一点,至少在西太平洋方向得管控下冒险,但没想到半路上突然杀出个程咬金:有史以来最强的变异毒株奥密克戎在南非暴雷并迅速蔓延至欧洲!过去两天,已有多国对非洲南部国家实施入境禁令,其中以色列和日本更是接连宣布封国抗疫,禁止所有外国旅客进入国境。对于日本封国各位看官也就图一乐,毕竟全国有88个美军基地和设施,人家大兵们开着坚船利炮怼上来你敢不开门?而且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连核酸检测都不带做的,诶,就是玩。要知道,美国可是全球几大顶级新冠毒蛊区之一,管不了美国人入境扯你...

    2021-12-01 08:34:55
  • 徐吉军:欧洲能源危机的根源并非能源,对中国有何警示?
    徐吉军:欧洲能源危机的根源并非能源,对中国有何警示?

    因为亚洲的需求一直如此,即便中国因为煤改气导致天然气需求上升,但并不至于影响欧洲天然气暴涨几倍。欧盟国家对天然气的需求很大,且其约40%的天然气供应来自俄罗斯。如果按照市场经济价格理论,供需关系决定价格。但今年9月份开始,俄罗斯供给西欧的天然气输气量并没有比往年降低!俄罗斯通往欧盟的亚马尔、北溪1号(直接输往德国)和乌克兰这三条主要管线一直平稳运行。造成欧洲能源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美国美元放水带来严重的通胀,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暴涨,连锁反应导致石油和天然气价格飙升。对于美国而言,扼住欧洲的能源咽喉,最终...

    2021-11-30 17:24:06
  • 必须正视养老危机!
    必须正视养老危机!

    来源:大树乡长(ID:dashuxiangzhang)今年十四五规划提到了很多新东西,其中一个最近受到了一些关注,就是“个人养老金制度”。最近两个月,人社部连续推出了跟养老直接相关的政策动作。一个是放风,公开表示要发展养老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在按程序推进有关政策尽快出台。二是印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到要“逐步提高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三是向全国发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一次性补缴风险提示。这几个全都指向养老。今年经济不太好,外部环境也不好,都很焦头烂额,热点太多,养老关...

    2021-11-30 10:50:03
  • 酷玩实验室:欧盟的难民危机,也是中国的错?
    酷玩实验室:欧盟的难民危机,也是中国的错?

    而除了美国之外,其实大家别忘了,立陶宛也是欧盟的一部分,所以在整件事中,欧盟也没少当搅屎棍。而说到欧盟,最近由于边境难民,导致他们价值观撕裂得很严重:他们的民众想立牌坊做圣母收容难民,而他们的政府只想当婊子拒收难民。在这次事件中,表现最离谱的就是波兰。从今年十月份至今,波兰这个国家,就在不断向边境派出兵力,目前已在与白俄罗斯交界处驻兵1.5万人。要知道,整个波兰军队的现役人数也不过14万而已,现在却紧张到将整个十分之一的兵力派遣到边境。与此同时,立陶宛也很紧张。中国的制裁本就让他苦不堪言,现在,也要分出精...

    2021-11-30 09:15:16
  • 智谷子:树欲静而风不止!欧洲三场危机意外牵扯到中国
    智谷子:树欲静而风不止!欧洲三场危机意外牵扯到中国

    按国际法来讲,当大使或公使不在的时候,代办担任一国的临时外交代表;他们通常享有与大使同等的外交特权和豁免权,但是在重大的外交场合中,其身份比大使低一等次。在二战后的国际交往中,“代办”说白了就是外交降级。最出名的代办关系存在于沙特和泰国。1989年,沙特王室的一批珠宝在泰国遭窃,沙特的调查官员在泰国遭杀害,史称“蓝钻事件”。自此,两国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直到现在。同样在1980年代,因荷兰向中国台湾出售潜艇,中荷在1981年降为代办级,84年才恢复。如今,立陶宛步了荷兰的后尘,多次在中国的底线问题上惹是生...

    2021-11-25 20:09:40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