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雄心:普京的“三十年赶超美国”,如今看是要泡汤了!!
作者 :大国雄心 2018-08-18 00:00:00 审稿人 : admin 围观 : 次 评论
不过要看清这一点,不能光评价普京,而应该结合苏联三代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普京来评价,这才对普京看得更清楚。
而且作为对照,邓小平和他们的对比更合适,因为都是大国领导人,而把两个国家领上了不同的道路,得到不同的结果。
一个国家从两超之一变为一个除核武器外,标准的资源国家,或者说是三流国家;一个把一个超级人口大国,相对贫困的国家变为经济规模世界第二,工业规模世界第一,并稳步迈向全面的世界第一的国家。
上世纪七十年代,苏联曾经有很好的机会。与中国共同点是,同为社会主义国家,采用的都是计划经济体制,而且苏联比中国的实力当年可是强大的太多。
苏联领导人看到社会存在毛病,却未能理解问题的根本,以为在政治上民主化、公开化可以解决问题。结果遇到既得利益集团的顽强抵抗,戈尔巴乔夫回天无力,叶利钦主导下分裂了苏联。
同期的中国,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还是有优势,但是计划经济的经济体制不合理。为了调动民众的积极性,应该适当引入市场体制和竞争机制,尽快发展生产力。换句话,用经济发展来逐步解决政治问题。
戈尔巴乔夫太缺经验,上台伊始,还没多少成绩作为资本,就直接向党内既得利益者开火,结果遭遇强大阻力;而邓小平比戈尔巴乔夫资本多得多,却老谋深算,步步为营。先通过一场有限战争(自卫反击战),既掌控了军队,又打开了中国进入世界市场的通道;然后在农村改革,获得中国大多数人的认可。不过他没有太着急,接着把中小工业放开,发展轻工业使中国人普遍用上了家电,改善了生活,由此获得了巨大的政治资源,减少了既得利益者的阻力。所谓摸着石头过河,最后才开始在整个工业体系中逐步引入市场经济。
结果是,苏联发生大动荡,而民心不可用,最终造成国家机构崩溃,国家裂解,国家财富大流失;而反观中国,虽然不断有动荡,但是民心稳定,社会一直可控,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支持改革的力量越来越大。
叶利钦不多评价了,他以为全面采用资本主义制度能够救俄罗斯,可惜这是个丛林世界,在国家转型的最虚弱的时刻,资本主义世界不是帮助他转型,而是乘火打劫,直接把一个超级大国打成一个三流国家。
普京接过了一个烂摊子。
此时也不是没有机会,至少俄罗斯已经转型成为一个市场经济国家,政策对头也还是大有可为的。但是前苏联的光环对他构成强大的引力,在叶利钦时代形成的寡头对他构成阻力,他的克格勃的出身又影响了他的施政手段。
我们看到,他不太采用政治手段,直接找茬把重要的寡头或逼出境外,或落入牢狱,把他们的财产充了公(国有化)。
因此,普京塑造了自己的硬汉形象,却缺少政治家的风度,更缺少经济改革的考量。
作为俄罗斯的经济,国家应该通过各种手段促进结构平衡,改变原先的重工业优先,忽略轻工业的方针,这需要一种耐心和高明的手段。
不过普京当硬汉当出了瘾,几年一选举也迫使他必须尽快改善民生。结果当年石油涨价的红利多数用在改善民生和恢复军事实力上了,国家经济失衡的问题未能解决,大量普通工业产品还是靠进口解决。
俄罗斯有丰富的资源,资源涨价使得普京解决上述问题游刃有余,也获得了俄罗斯民众的高支持率,却留下了经济结构比较单一的隐患。
俄罗斯丰富的资源害了俄罗斯,有这么简单的挣钱渠道,谁还愿意辛辛苦苦的搞其他产业?俄罗斯丰富的资源也害了普京,能快点恢复俄罗斯的往日荣光还有必要一点点的改变俄罗斯的产业结构吗?
2013年(还是12年?),出于对能源价格的自信,俄罗斯制定了30年赶超美国的计划。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能源价格在那以后逐步降低,这两年干脆崩塌,俄罗斯一下子就被打回原形。
当年普京豪言:给我二十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这句话现在看起来很讽刺。
他太急了。
毕竟老天待普京不薄,能源价格上涨一涨就是十五年,如果静下心来,这个时间用来调结构也还是足够的,钱也不是问题。不过从手段上,得韬光养晦一些,得默默无闻的干一些发展普通工业的事情。
但是那样看得上眼的成绩会少一些,多半是为后人做一些栽树的事情。
现在评价普京是不是容易一些了?
他是个民族主义者,他把俄罗斯从崩溃边缘挽救出来;但是他不是经济专家,没有给俄罗斯休生养息的调整,而是又投入到世界利益的争夺。他带来了俄罗斯的短期利益,却失去了俄罗斯的长期发展机会。
当然,对中国来说,普京的所作所为很有利,很多时候他挡在了中国前面,使得中国的发展有一个更有利的外部环境。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