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被时代抛弃,就别远离一线大城市!未来的机会和趋势还是在一线城市
过去一年的职场并不乐观。裁员的裁员,降薪的降薪,好多企业都在缩减预算,冻结招聘。好多人以前一个月能收到三四个猎头的电话,现在大半年都没有接到过一个。
然而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有危险的地方,往往也蕴藏着机遇。
我就观察到身边也有些职场人,他们在经济寒冬下却逆势上扬,不仅升职加薪毫无影响,并且少数人还实现了职场三级跳。
他们都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就是没有远离一线。
什么叫“一线”呢?
离公司业务最近的地方,离客户最近的地方,离竞争最近的地方,离钱最近的地方。
比如百事、联合利华这类快消品公司,规模化跑量是它的命脉,所以销售终端就是一线。
B2C的互联网公司,用户数量至关重要,所以营销和运营就是一线。
银行、证券或基金公司,客户的含金量决定生死,所以高净值客户拓展就是一线。
一线,是决定一家公司生死存亡的最前沿地带。没有它,公司的商业模式撑不起来,现金流会充满风险,团队配合也会打折扣......一系列连锁反应接踵而至,被裁员那是迟早的事情。
不想被时代抛弃,不想被过早淘汰,那就别远离一线,无论你坐到了什么位置。因为一线才是你赖以生存的底线。
为什么这么说?且听我慢慢解释:
一、远离一线,容易和市场脱节
在外企工作过的中国人,都有过一种吐槽对象,那就是外籍高管。
十几年前,在中国工作的老外都是很光鲜亮丽的。他们坐在高大上的写字楼里,每天对着明亮的落地窗喝咖啡,或坐着公司的高档配车出入五星级酒店。
郭敬明《小时代》里的画风,就是他们真实的生活写照。
可这些外籍高管中有少部分人,是完全不干实事的。
他们很少亲自走访市场,了解消费者,研究调研数据,反而更愿意花精力在办公室里斗智斗勇,拍区域大老板的马屁,或指挥中国下属们瞎忙活。
拿着巨高薪水却在办公室里当“吉祥物”,说的就是这帮人。而且最要命的是,这些外籍高管们都不会说中文。
你想想看,做中国市场,卖给中国人东西,却连中国话都不会说。这离“一线”可真够远的。
关于这点我有一次印象深刻的经历,是几年前去一家外资化妆品公司做提案。
当我的同事说到微信在中国的蓬勃发展时,客户那边一位来自美国的市场总监一脸不屑地表示,微信就是Facebook 的中国手机版。
至于原因,后来她的下属偷偷告诉我们,那是因为她只用过Facebook.
当时在场的所有中国人都哭笑不得,但也只能想尽办法和她解释。可由于语言和文化上的障碍,这位美国人始终觉得微信是个不起眼的东西,无法和Facebook 抗衡。
后来发生的事情也很有趣,几年后那家公司是第一个在微信上做电商小程序的化妆品品牌。
而那位外籍市场总监,据说来了中国一年什么业绩都没做出来,后来灰溜溜地回美国了。取代她的正是那次听我们提案的,她的那位下属。
这说明了什么呢?远离一线太久,会让你丧失对市场变化的判断。
当年的微信还没有像现在一样如日中天,到处充满了机遇。如果那位市场总监愿意倾听和了解,甚至自己下载用一下就会发现,微信和Facebook 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产品。
傲慢阻碍了她的视野,漠视了即将崛起的机会。
一个人的思维如果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愿意去主动学习和了解新事物新知识,哪怕背景再深厚,资历再深,经验再丰富,也终究会被取代。
因为过去的这些“优越”无法为现在和未来的公司创造价值。
换句话说,没有一个公司愿意一直养着闲人,况且还是那些工资巨高的闲人。
想要不被淘汰,那就时刻更新自己的认知水平,跟上环境大部队的步伐。
那么,远离一线还有什么弊端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