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读书--知行合一,化于无形

瀚海狼山:三哥的登月器到底栽在哪里?

作者 :瀚海狼山 2019-09-08 13:34:22 审稿人 : admin 围观 : 评论
  昨晚的三哥,可以说经历了难堪的双重失败。第一个明显的失败,自然是全民寄予厚望的登月器翻着跟头在最后阶段和地面控制中心失去了联系。虽然月球的重力加速度不如地球那么大,但是从2100米的高度打着滚掉下去,大概率是着陆器的脸而不是腿先碰撞月面,因此绝无成功软着陆的可能。不论哪个部位先碰撞月面,三哥的登月着陆器已经摔碎了是肯定的。第二个失败,则明显是全球公关宣传的失败。如此高风险的,从来没有做过的登月航天活动,居然敢全球现场直播。而且把其Z理和一大群中小学生都请来“以壮声威”。其实这种高风险活动,就算是已经成功过多次的国家,都不敢说每次都能确保100%成功。而三哥作为从来没有外星软着陆经验的国家,往最好里说,其第一次成功和失败的概率都是50%。而提前了解三哥登月器状态的人的看法,是软着陆成功的概率不到10%。8Nt曹操读书网
8Nt曹操读书网
  这等于说这次软着陆不成功的概率是90%!如此极大风险的事件,三哥居然敢全球直播还敢把镜头长时间对准自己的领D。这难道是要当场让其在全球面前出丑吗?但是人家三哥却不这样想。绝大多数三哥的想法是:要是万一成功了呢?可见这个民族的虚荣心和侥幸心理到了什么程度。结果是三哥的Z理是被搞的相当尴尬。登月器失控后直接跑了出去,大概有管理对外形象的提醒他,失败了也要回来讲话。好歹最终才把场面圆过去了。那么三哥这登月器到底失败在哪里呢?其实瀚海狼山早就知道大概率会失败,却提前并没有多说。也是因为:要是人家万一成功,或者部分成功了呢?不过技术问题从来是实打实的。来不得半点侥幸。三哥的登月器,从起飞的火箭开始,就先天不足。登月器总重高达3.8吨,但是发射他的三哥火箭打地月转移轨道的最大能力只有2.

8Nt曹操读书网

5吨。8Nt曹操读书网
8Nt曹操读书网
  因此三哥的这个登月器发射后不能和其他大国一样的直接奔月,而是需要不断的围绕地球转圈加速,最后才被月球引力捕获,用了接近2个月的时间,才接近月球。对登月器来说,已经是“非常疲惫”的状态,燃料也消耗极大。当然这都不是问题的最关键。最关键是三哥并没有软着陆外星最关键的节流变推力反推发动机。比如谁谁家证明绝对好用,性能牛到月球背面的7500牛顿反推发动机。三哥只能用多个800牛顿推力的小推力发动机拼凑反推。但是小发动机越多,控制难度就越大。一旦哪怕其中一个出问题,登月器的整个姿态都要瞬间崩溃。而实际恰恰最终就是如

8Nt曹操读书网

预料的打着滚摔下去了。另外一个大问题,在于三哥仍然采取了和美苏在50年前登月一样的旧弹道技术。也就是说,提前瞄准月球上的某个地点,把登月器像导弹一样的落在这个点上。这样做轨道计算简单,但是缺点是万一反推发动机哪怕有一点失误,就会全体系崩溃。而三哥的登月器,反推发动机是最弱的一个关键项。8Nt曹操读书网
8Nt曹操读书网
  而谁谁家的嫦娥系列,早就抛弃了美苏过去的弹道式着陆,完全是智能化的自主着陆。最关键的是在软着陆前两次悬停,而且可悬停的时间最长可以高达30秒。先消除横向动量,再消除垂直动量,这性能就太惊世骇俗了。等于是在软着陆前,对真正的着陆场挑三拣四,而不是一定非奔着某个点去。比如对嫦娥系列来说,距离月面几百米时,提前悬停观察。看看下面的情况,比如感觉某个月面坑太深?不行!旁边的坑又不够圆,看着不爽;另外一个坑似乎不适合种喂兔子的萝卜;远处一个坑好像最萌。最后突然才想到,落哪个坑都不行,自己要找个平地才能落地。嫦娥降落前考虑的时间可以比念这段话用时还长。在月面看来,就等于有一个UFO在头顶盘旋一阵才悄然降落。而三哥的着陆器,根本没有这种能力。临近着陆前环境一复杂,需要计算的数据海量涌来,就直接死机一头栽下去了。8Nt曹操读书网
8Nt曹操读书网
  其实接近月面前所有的地面操控都完全没用,因为信号地月间来回会延迟2.5到3秒,地面命令根本来不及执行,必须让登月器高度智能,自己判断。因此到目前也只有中美苏成功过,整个欧洲都没有这种水平。狼山建议三哥先研发出射程1.4万公里的洲际导弹,再考虑二次登月。因为登月成功必须用到1.4万公里射程的洲际弹头技术。当然,如果三哥真有了这样的洲际导弹,美国对他就是另外一副嘴脸了。8Nt曹操读书网
8Nt曹操读书网

相关文章

  • 瀚海狼山:8发DF21D确保打沉一艘尼米兹级航母? |2020-07-30
    瀚海狼山:8发DF21D确保打沉一艘尼米兹级航母? |2020-07-30

    有人计算出单发DF21D击沉航母的概率是12.5%左右,于是立即另外有人得出了8发DF21D才可以击沉一艘航母的结论。不过按照美国海军的超算模拟,实际上当今各国海军,对来自天顶的太空反舰攻击都没有特别好的防御措施。单纯对美国海军来说,目前装备的标准6少得可怜,可能只有几十发,还填不满2艘护卫航母神盾的发射井。用来全面对抗DF21D肯定是杯水车薪。而标准3对大气层内的目标基本无效,只能打大气层外和大气层边缘的高空目标,本来可以和DF系列的反舰弹头在大气层外一战,但是现在水漂弹头已经成了常态,这对只能打中规中...

    2020-07-30 12:01:47
  • 瀚海狼山:航母7成论?谁是谁的7成? |2020-07-27
    瀚海狼山:航母7成论?谁是谁的7成? |2020-07-27

    超级大国海军在1980年代以后,航母保有服役数量的最高峰是16艘。也就是10艘常规动力航母,包括6万吨级满排的中途岛级2艘;8万吨级的福莱斯特级4艘;8.1万吨以上的小鹰级4艘。还有当时的6艘核动力航母。也就是1艘企业级和5艘尼米兹级。这种状态一直维持到海湾战争。不过名义上的16艘航母,自始至终只出动了6艘。其中只有一艘罗斯福号是核动力的,其余5艘都是常规动力。以作战能力很强,出动效率很高的小鹰级为中坚力量。海湾战争以后,超级大国海军就加快了比较老式的常规动力航母的退役步伐。比如在1992年就退役了2艘相...

    2020-07-27 12:04:13
  • 瀚海狼山:15万吨的超级大平板进入快车道!|2020-07-25
    瀚海狼山:15万吨的超级大平板进入快车道!|2020-07-25

    俗话说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快。30年前的平板弹射只不过要求满排6.5万吨,还是蒸汽弹射,准备先造2艘。后来这个计划直接取消,加码到了7.5万吨以上蒸汽弹射;而实际上又进行了一次大升级,现在看来8.8万吨都是最低下限。而且还不知道这个所谓的下限是满排还是标排。以及是常规动力还是非常规动力的多年争论。不过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这个争论应该不久就要被终结了。因为一艘叫做H2618的船会结束大多数疑问。正常情况下,就算是翘头都是成双成对的。如果是常规电弹,那么肯定不会只造一艘。常规载机大舰的出动效率最近几年可算是...

    2020-07-25 09:02:25
  • 瀚海狼山:2米风扇直径的大发动机2台一起装机试飞了!|2020-07-23
    瀚海狼山:2米风扇直径的大发动机2台一起装机试飞了!|2020-07-23

    很多人可能会感到奇怪,为何现在15.5吨以上推力的3代军用涡扇已经大批实际装机;而推力高达17.5吨的4代军用涡扇也很可能已经试验装机试飞。但是仅仅12.5吨级推力的大直径涡扇发动机却还没有被公开。为何推力小反倒进度还明显更“慢”呢?其实这三者的技术标准并非完全相同。大直径涡扇发动机虽然和军用大推一样都用推力表示其基本性能。但3代和4代军用大推的15.5吨和17.5吨都是开后燃器的加力推力;也就是最大推力指标。而如果不开后燃器,那么他们的中间推力,也就是西方所说的军用推力,基本在10吨到12吨之间。而大直...

    2020-07-23 09:01:57
  • 清风:从军购看印度三哥的地缘战略选择与中国态度
    清风:从军购看印度三哥的地缘战略选择与中国态度

    不少朋友问印度在中印边境矛盾激化的时候突然加大军购,而且是以俄罗斯武器为主,还表现出不怕美国制裁的态度,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而俄罗斯与中国是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时大量出售完全给三哥怎么不顾中国感受等问题。这实际涉及到三哥在三角框架下的尴尬从属地位决定三哥这种选择。从三哥角度它知道在中印地缘战略的优劣所在,所以在边境矛盾情况下它仍然采取玩平衡的战略,利用目前的中俄美大三角关系谋求利益。首先印度明白在目前国力下,在中印边境制造一场大规模战争不符合印度利益,它也知道下场比1962年还要惨,但印度判断国际局势对...

    2020-07-20 20:52:30
  • 瀚海狼山: 双发重型隐身战机的年产能已可到3位数!|2020-7-20
    瀚海狼山: 双发重型隐身战机的年产能已可到3位数!|2020-7-20

    隐身机的战力和数量的动态平衡,一直是西太战略平衡的一件大事。在西太没有本地自产隐身机的时代,F22A的中队还定期到第一岛链的海岛基地上轮番驻训,明显是想提前适应对战场环境的熟悉程度。在当时,F22A机群显然有绝对的空战优势。不过比较奇怪的是,当西太有了本地生产的重型双发隐身战斗机服役以后,F22A机群反倒再也没来过。让外界怎么也想不明白其中的原因是什么。难道F22A真的是传说中的,到全部退役也不会真正打一仗的纯摆设?因此此后西太的空中战略平衡,就变成了双发重型隐身机和F35系列这种分为3个子型号的单发“偏...

    2020-07-20 12:02:04
  • 瀚海狼山: 谈全球6代战机的研发进度!|2020-7-20
    瀚海狼山: 谈全球6代战机的研发进度!|2020-7-20

    先说6代机的基本定义,就是比J20、F22A和F35都要至少领先一整代的战斗机。现在看来,6代机仍然是有人机,不过6代机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指挥一群无人僚机作战。人在其中只是监督作用,主要作战程序完全可以自始至终的无人完成。研发第6代战机,自然要先明确6代机的基本技术要求。目前真正完成到这种地步的,全球只有一家。超级大国海空军的6代还全部都在规划阶段,连PPT都还没做完。超级大国空军的6代机的研发经费被砍到了本军种要求经费的10%,这点钱确实出一个完整的PPT都困难。导致超级大国空军甚至想敷衍了事,也就是...

    2020-07-20 12:01:53
  • 瀚海狼山:二次被鹰酱忽悠的结果,又是一个世界第一!|2020-07-19
    瀚海狼山:二次被鹰酱忽悠的结果,又是一个世界第一!|2020-07-19

    俗话说战忽和战恐本是一家。说到底都是大国主动发布战略欺骗信息,引诱对手误入歧途,最终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战忽和战恐本身都是战略忽悠。历史上最知名的战略忽悠,无疑是超级大国在1980年代宣传的星球大战计划。准备用电磁炮,高能激光,天基定向能武器等全部摧毁苏联发射的洲际导弹而获得一边倒的战略优势。没想到前苏联居然全信了。实际上这里面提到的主要武器系统,超级大国自身到40年后的今天,也几乎没有一种实现突破而进入实际装备状态。也许是当年的星球大战计划太过成功,因此超级大国到目前仍然动不动地爱搞一些新式的战略忽悠。...

    2020-07-19 21:05:20
  • 瀚海狼山: 从岸桥配电能力看超级大国海军的短板,与先进水平已差距50年以上!|2020-7-18
    瀚海狼山: 从岸桥配电能力看超级大国海军的短板,与先进水平已差距50年以上!|2020-7-18

    好人号的事情,看似是偶然,实际是必然。瀚海狼山(匈奴狼山)不止一次的说过,超级大国海军的基础设施,已经严重拖累了超级大国海军实力的近一步发展。比如超级大国本土东西两侧的主要的港口和航道,还是罗斯福新政时代建造的基础设施,最近80多年来扩张有限。大多数码头航道和所谓的深水泊位的平均深度只有15米以内,比如圣迭戈的所谓深水泊位就是13米到15米,两米的差距主要是潮起潮落的潮差。而目前全球对深水泊位和深水航道的定义基本是20米以上;一流的深水泊位和航道定位在25米,90%都在西太,而美洲大陆的本土基本没有。本来...

    2020-07-19 06:01:22
  • 瀚海狼山:WS15到17.8吨推力没问题,唯一不足和F119一样,油耗略大! |2020-07-16
    瀚海狼山:WS15到17.8吨推力没问题,唯一不足和F119一样,油耗略大! |2020-07-16

    WS15和F119,同为4代大推重比涡扇发动机。装备的目标除了大推力之外,最重要的是以较大的非加力推力获得高空的超音速巡航的能力。因为这个要求,就导致这类发动机的涵道比不能很大。F119的涵道比甚至在0.3以下,被戏称为漏气的涡喷。同为4代大推的F135就走上了另外一个极端。把涵道比搞得在战机发动机中出奇的大,虽然海平面推力惊人。但是风扇的迎风面属于大的超标,即使用F135的机型不是F35这种短粗造型,换别的细长机型也很难再有超巡能力。WS15显然没有F119和F135这样两个完全相反的极端。当然,WS1...

    2020-07-16 18:01:56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