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秉君:核战略威慑——透视俄“雷霆
作者 :徐秉君 2019-10-18 14:52:23 审稿人 : admin 围观 : 次 评论
俄这次核战略力量军演,无论是规模还是打击强度都是空前的。俄为什么选择这种时机举行规模如此之大的战略核力量军军事演习演?这种军演背后又隐含着什么?一时间成为世界各国及国际社会的高度关切。
10月14日,俄国防部国际军事合作总局代理局长叶夫根尼·伊利因少将向外国武官介绍称,代号为“雷霆-2019”的俄战略核力量演习情况。
终止《中导条约》复杂背景的反应
今年8月,美国与俄罗斯分别宣布,由苏联和美国领导人于1987年12月签署的《中导条约》失效。之前,在2月美国政府单方面启动退出《中导条约》程序,此举遭到俄罗斯的强烈反对,并意欲通过谈判继续履约。然而,美国国务院2日发表声明称,鉴于俄方持续违反《中导条约》,美方正式退出条约,俄方应对条约失效承担全部责任。为此,美方暂停履行条约义务并启动为期6个月的退约程序。直至8月2日,美方高调宣布退约。
《中导条约》被认为是全球军控领域的一项里程碑式成就,对于全球战略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苏联和美国签署的《中导条约》,两国不再保有、生产或试验射程在500公里至5500公里的陆基巡航导弹、弹道导弹及其发射装置。但由于美国执意退约,不仅引起世界各国对全球战略稳定产生诸多忧虑,而且也引起俄罗斯的强烈反制。
对此,俄罗斯总统普京8月5日表示,美国退出《中导条约》给各方带来巨大危险,俄方将凭借数种导弹抵御美国退约带来的现实威胁,并将对等回应美国部署中短程导弹的行为。美国为毁掉《中导条约》所采取的行动将不可避免地动摇国际安全体系的支撑架构,可能导致军备竞赛卷土重来。
俄罗斯副外长里亚布科夫指出,是美方发起并走完了退出《中导条约》的进程,而俄方为挽救这一条约尽了最大努力,并且直到最后一刻仍试图保留该条约。美国退出《中导条约》不可避免地给整个国际安全稳定体系带来消极后果。他认为,当前在没有条约限制部署中短程导弹的情况下,保卫俄安全的唯一方法或许就是增强俄方在中短程导弹方面的实力。
资料图:美国进行中程导弹试验
值得关注的是,美国退出《中导条约》不久就开始试验射程超过500公里的导弹。8月18日,美国即在加利福尼亚州圣尼古拉斯岛试射一枚常规陆基巡航导弹。路透社消息称,美国国防部计划在未来几周内试射路基巡航导弹。11月,五角大楼还安排了中程弹道导弹的试射。两次试射的导弹均为常规武器,五角大楼正为上述发射计划向国会寻求资金。
面对咄咄逼人的美国,俄罗斯岂能坐以待毙?正像普京所说的那样,俄方将凭借数种导弹抵御美国退约带来的现实威胁,并将对等回应美国部署中短程导弹的行为。因此,“雷霆-2019”战略核力量演习应运而生。
空前规模的演习展示核战略威慑
为了抵御美国退约带来的安全威胁,俄罗斯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应对新的挑战。尤其是面对当前复杂的地缘政治形势,通过大规模核战略力量演习来展示实力,以增强其战略威慑力,不失为一种积极的战略选择。
10月15日,俄罗斯国防部国际军事合作总局代理局长叶夫根尼·伊利因少将在对外国武官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雷霆-2019”战略核力量演习为例行性防御演习,目的是提升战略部队应对侵略威胁的能力,并提高战略核力量的作战技能。这其中的关键词表明,尽管是核力量演习但总体上还是防御性的,其目的是提高应对侵略威胁的能力,着眼点在于提高战略核力量的作战能力。
从媒体披露的消息来看,“雷霆-2019”战略核力量演习的规模是空前的,演习的地域在俄罗斯全境但分布较广,俄军方透露,演习将在远程、军事运输和军事战术航空兵的机场,各军区的训练场,北方舰队以及在巴伦支、波罗的海、黑海、鄂霍次克和里海的海上训练场进行;出动的兵员较多,参加军事演习的各类人员大约有1.2万人;参加演习的武器和军事装备数量大,其中包括战略导弹部队的213具导弹发射器,约105架飞行器(包括可携带核导弹的5架战略轰炸机),近15艘水面舰艇和5艘潜艇以及310件军事和特种技术装备。
这次演习,俄军将重点测试俄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的所有组成部分。其中俄计划在奇扎训练场发射2枚RSM-50弹道导弹。此外,“亚尔斯”洲际弹道导弹和“深蓝”弹道导弹将射向库拉训练场。在巴伦支海等海域,舰艇将进行海上巡航导弹发射。另据俄罗斯国防部宣布,俄军在演习期间,将在西部军区、南部军区、中部军区和北方舰队的训练场发射16枚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
尽管叶夫根尼·伊利因特别强调,这一演习并没有针对任何具体国家或组织。演习的设想是俄边境地区发生冲突,局势升级,并对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构成威胁。演习期间将演练在现代条件下指挥和控制部队的新方式。
但从演习的实际效果上来看,这正是俄罗斯对军控条约被废除后将可能引发一场新军备竞赛发出的警告,同时也是对俄罗斯指挥机构的战备状态以及命令执行效率的一次实战化检验。
全球将面对退约而导致的军控危机
从军控的角度讲,应该说当年美国和苏联经过艰苦谈判而签订的《中导条约》,对于军控及保持全球战略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长期以来《中导条约》一直被认为是全球军控领域的一项里程碑式成就。
然而,随着美国率先退出《中导条约》,意味着该条约随即失去效力。对此,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中导条约》曾促进欧洲稳定并加快冷战结束。条约失效后,“世界将失去制止核战争的宝贵力量”,“这很可能会加剧而不是减少弹道导弹带来的威胁”。
资料图:1987年12月8日,时任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国防会议主席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Михаил Горбачёв)同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Ronald Regan)签署了《美苏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Intermediate-Range Nuclear Forces Treaty)》,简称《中导条约(INF)》。右图为在条约签署之前,美苏两国部署的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杀伤范围示意图。
美国退约的直接相关者自然是俄罗斯,尽管俄罗斯为挽救该条约尽了最大努力,但由于美国的去意已定最终还是未能挽回。随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有关俄罗斯停止履行《中导条约》的总统令上签字。克里姆林宫表示,俄罗斯将从该法令签署之日起正式停止履行《中导条约》,直到美国不再违反该条约,或该条约到期失效。
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称,俄方停止履行《中导条约》是对美国决定退出该条约的回应。俄方认为,“这是针锋相对的回应。”任何核讹诈企图都会导致国际紧张局势加剧。
《中导条约》失效后,不仅引发世界各国对对美俄争端升级的担忧,而且也引起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菲律宾等美国盟友担心,因为这些国家担心华盛顿可能在它们的领土上部署其研发的、受《中导条约》限制的导弹系统,从而使自身反受更加紧张的安全压力。英国《卫报》也称,如果掌握世界90%以上核弹头的美国和俄罗斯允许军控条约崩溃,将增加全球核扩散的风险。
更为严峻的是,《中导条约》失效后的连锁反应,以及引发外界对于另一份美俄之间的单独条约《新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New START)命运的担忧。该条约签署于2010年,规定美俄需将核弹头数量各限制在1550枚以下,比2002年旧条约的上限减少约30%,同时也规定将导弹发射架和轰炸机数量减少到800架,导弹发射器裁减一半,并建立新的裁武监督机构。
目前,这个《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已成为美俄两国间唯一的军控条约,问题是该条约将于2021年2月到期。俄方曾表示如果美国遵守协议,将考虑将该协议延长5年。
然而,《中导条约》失效的影响又使续约前景更趋复杂,因为无论是白宫还是五角大楼都多次明确表示,美方无意延长该条约。如果《中导条约》和《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都失效的话,这将意味着50年来美国和俄罗斯之间首次没有任何有关核武器的协约限制,此举无疑将对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及国际军控体系产生消极影响,其直接后果便是导致军控危机。
由此可见,美国在军控领域不断“毁约退群”,不仅使大国互信与合作面临危机,而且也使得全球战略失衡加剧,同时也使国际规则和多边机制受到冲击,并给国际安全带来不确定因素。就目前情况来看,无论是美国开始试射中程导弹,还是加紧研发和部署中程导弹,以及俄罗斯这次举行的核力量战略演习,都是美俄军控方面争端的反应,其消极影响无疑将引发新一轮军备竞赛。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