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中国发生了一件大事:人均GDP超1万美元!和俄罗斯 巴西差距...
2019年过去了,虽然这一年的总体经济数据尚未公布,但中国发生了一件大事:人均GDP首次超1万美元!
这个数字突破不仅有数学意义,实质意义也很大,一些国家就是在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后,陷入了近10年的发展困境。
中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后,会发生什么?
文|陈经
编辑|李浩然瞭望智库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人均GDP达1万美元是一个坎儿
2019年2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人均GDP达9732美元,比2017年的8836美元增长了10.1%,已接近1万美元的门槛。预计2019年中国人均GDP应该会稳稳地超过1万美元。
那么,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的国家,经济发展与国民生活是什么状态?
人均GDP在1万美元左右的小国有毛里求斯、多米尼加、格林纳达、赤道几内亚等。这些国家人口少则十几万,多的也不过上千万,没有太大的借鉴意义。
真正值得研究的是20国集团(G20)。G20是19个国家加欧盟,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突出。
G20中,美、日、德、英、法、意、加这七个西方国家,人均GDP最少的意大利也有3.4万美元,其它都在4万美元以上,而人均GDP最高的美国更是达到了约6万美元。即便中国人均GDP超过了1万美元,但跟前述西方七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G20中的韩国,人口5000多万,人均GDP约为3.2万美元,与人口6000多万的意大利比较接近。再过不久,意大利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可能会被韩国超越。
G20中三个明显落后的国家是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南非,人均GDP分别为大约2000美元、4000美元和6000美元的水平。
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阿根廷的人均GDP分别为6万美元、2.1万美元和1.5万美元,他们都属于人均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不适合进行比较。
如果去掉欧盟和上面提到的14个国家,G20就只剩下中国、俄罗斯、巴西、墨西哥、土耳其5个国家,巧合的是,这5个国家的人均GDP正好都在1万美元附近扎堆!
人口最少的土耳其有8000多万人,巴西人口2亿多,俄罗斯和墨西哥都为1亿多。这些国家与中国可以进行一番比较。
此外,还可以再加入一个G20之外的国家——马来西亚,马来西亚人口3000多万,是G20以外国家中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而人口较多的。
很多人对俄罗斯、巴西、墨西哥、土耳其、马来西亚这些国家(以下简称“俄巴墨等国”)的经济发展有些陌生,下面分别是他们的人均GDP增长轨迹。
图为1992-2018年俄罗斯以美元计人均GDP
图为1962-2018巴西以美元计人均GDP
图为1993-2018年墨西哥以美元计人均GDP
图为1998-2018年土耳其以美元计人均GDP
图为1957-2018年马来西亚以美元计人均GDP
可以看出,俄巴墨等国都是从2000年左右开始人均GDP高速增长,用了10年左右时间翻了三四倍,在2008-2010年间纷纷冲上人均GDP1万美元。然而,接下来近十年时间,这些国家围绕着1万美元不断震荡。
这不是偶然的,说明这些国家都不约而同地在人均GDP1万美元附近落入了“中等收入陷阱”,发展模式碰到了瓶颈,人均GDP1万美元真是一个坎儿。
相比之下,中国的人均GDP增长曲线很光滑,还没有陷入瓶颈的迹象,不久后就会超过俄巴墨等国。虽然舆论不时会说中国经济增速下滑,面临各种经济困难,但那是以6%的“保底”经济增长为背景的,在增长的基础上,有一些结构性问题也是正常的,不会出现像俄巴墨等国那样,连以美元计的人均GDP都不时出现震荡大降。
图为1957-2018年中国以美元计人均GDP
2 这是中国不得不提的巨大优势
人均GDP增长轨迹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与俄巴墨等国发展过程及前景的不同,但很多人更想知道的是,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后,其现实表现与俄巴墨等国有什么不同?
我们可以从基础设施建设、国民收入及生活水平、产业发展状况几个方面来看。
先来说说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号称“基建狂魔”,基建能力比俄巴墨等国明显强得多。但其实,中国在基建方面发力的时间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长,也就近十年才全面赶超俄巴墨等国。
中国在基建上优势最大的当属高铁,因为在所有庞大的基建系统中,高铁网络所需资金、技术及组织能力几乎最高。
俄罗斯有一条650公里长的高铁,连接莫斯科与圣彼得堡,最高时速为250公里,相当于我国的动车。俄罗斯想将高铁从莫斯科扩展700公里连接喀山,再于2030年扩展到叶卡捷琳堡,远期甚至想跨越7000公里连到北京。但2014年后,国际石油价格大跌,俄罗斯陷入了经济困境,没有资金继续其宏大计划。
2010年的巴西,经济繁荣。为迎接2016年里约奥运会,巴西一度想修建从圣保罗到里约热内卢的高铁,全长约400公里,预计耗资110亿美元。然后,巴西的繁荣转瞬即逝,后陷入经济危机,放弃了高铁计划。
墨西哥也曾有耗资44亿美元的高铁计划,从墨西哥城到第三大城市克雷塔罗,全长210公里,时速300公里。2014年11月6日,中国铁建本已中标墨西哥此项目,但由于美国因素、墨西哥自身因素等交织在一起,项目很快被墨西哥总统否决。因出现毁约,墨西哥最终赔给中国铁建2.7亿人民币。2015年1月底,墨西哥宣布上述高铁计划无限期搁置。
马来西亚近几年也在高铁建设上闹得沸沸扬扬,尤其是新加坡到吉隆坡的“新马高铁”计划,全长350公里,时速320公里。马来西亚上届的纳吉布政府本已跟新加坡完成签约,但2018年新任总理马哈蒂尔上台后又取消了,赔偿给新加坡上亿美元。
此外还有马来西亚跟中国合作投资上百亿美元的东海岸铁路,其建设过程也充满了波折——开工后一段时间就暂停了,大幅削减开支后又于2019年重启。
相比之下,土耳其高铁发展得还不错。
土耳其从2003年开始建设高铁,安卡拉至埃斯基谢希尔、安卡拉至科尼亚、安卡拉至伊斯坦布尔等线路相继建成通车,线路总长为533公里,形成了“小网络”。
后来,土耳其又规划了安卡拉到伊兹梅尔、安卡拉到锡瓦斯,安卡拉到布尔萨等几条支线,还准备在伊斯坦布尔和保加利亚边境之间建设高铁。如果建成,土耳其高铁网络会形成一定规模,在发展中国家中已经实力较强了。
图为土耳其高铁线路图(红线为主干,黄色为计划的支线,五个标U的是有地铁的城市)
2016年底,中国高铁营业里程达2.23万公里,约占世界的60%,长度为日本的8.5倍,由于我国人口是日本的10.8倍,所以人均高铁长度相比日本稍低。2017年底,我国高铁营业里程增至2.5万公里;2018年底,又增至2.9万公里,这一年,我国人均高铁长度也超过了日本;2019年底,我国高铁营业里程更是达到了3.5万公里,占世界比例升至70%。
也就是说,短短三年中国增加1.2万公里高铁。
人均GDP跟中国差不多的俄巴墨等国,增加几百公里高铁都需要很久,虽然这些国家也有需要、有规划,但高铁建设速度、资金投入和中国差了好几个数量级。即使考虑到中国人口规模跟经济规模是俄巴墨等国几倍到十几倍,但还是能看出基建组织能力的巨大差距。
中国另一个优势较大的基建项目就是高速公路。
2018年底,中国高速公路里程达14.3万公里,居世界第一;2019年底这个数字将接近15万公里,约是美国的1.5倍。中国高速公路已形成密集网状,投入了海量资金。俄巴墨等国修几条高速公路不难,难的是修成网状,缺乏所需的大量资金。
俄罗斯地域辽阔,天寒地冻,沿路人口稀少,修高速公路收益不高,所以一直没有高速公路。近年来,俄罗斯准备修一条2000公里长的高速公路,连接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成为中国到欧洲运输距离最短的高速线路中的关键一段。
巴西号称有20万公里“高速公路”,其实大都是铺了路面的公路而已,按照这个统计方法,中国有约200万公里。巴西达到中国高速公路等级的线路没有具体统计数据,但总体来说,巴西公路收费昂贵,路况很差。巴西国土面积跟中国相当,公路系统却相差很大。
根据美国CIA World Factbook数据,马来西亚高速公路里程为1800公里,土耳其为2000公里,墨西哥为6200公里。即便这些国家的人口和国土面积较小,但高速公路里程依然严重不足。
要修建密集的高速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不仅需要坚定的决心和长远规划,还需要海量的资金投入,而且能承担得起资金回收、财政负担等风险,难度相当大。但如果不进行这样的基础设施建设,又将会影响经济效率及产业发展,从而拖累整体经济运行,这也是俄巴墨等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原因。
3 中国基建远远甩开俄、巴、墨了?
中国在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方面的建设能力确实强,但在整体基建方面,中国并没有跟俄、巴、墨等国拉开太大差距。
这里我们来看人均水泥产量和人均粗钢产量这两个数据。水泥和粗钢是基建的基础材料,其产量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基建力度。
2018年,中国的水泥产量约为22亿吨,占全球55%,人均水泥产量约为1.57吨,总量及人均皆为世界第一。如果去掉中国,世界人均水泥产量为0.29吨。
近几年,俄罗斯水泥年产量约为5400万吨左右,人均年产量约0.37吨,是中国的四分之一;巴西是南美洲的水泥生产大国,2014年和2015年水泥产量都是约7200万吨,人均年产量约0.34吨,跟俄罗斯差不多,但受经济危机影响,巴西2018年水泥产量已降至5200万吨;2018年土耳其水泥产量为8400万吨,人均产量约1吨,算是比较多了,跟中国差距不大;墨西哥水泥产量常年在3500万吨左右,人均产量为0.27吨,相对较少;马亚西亚年产水泥1600万吨左右,人均约为0.5吨。
2018年中国粗钢产量为9.28亿吨,占全球51%,也超过了一半,人均粗钢产量为0.67吨,如果去掉中国,世界人均粗钢产量为0.14吨。
图为中国与世界粗钢产量
同期俄罗斯粗钢产量为7170万吨,人均产量0.496吨,数据较好;巴西粗钢产量3470万吨,人均产量0.166吨;土耳其粗钢产量3730万吨,人均产量0.46吨,仍然不错;墨西哥年粗钢产量在2000万吨左右,人均产量0.15吨,接近巴西;马来西亚年粗钢产量约500万吨,人均产量与巴西、墨西哥相当。
从人均钢铁、水泥产量来看,中国相对俄巴墨等国有一些优势,但人均差距并非大到不可想象,土耳其人均钢铁、水泥产量也是世界水平的三、四倍。
因此,中国人均钢铁、水泥产量并没有跟人均GDP1万美元左右的俄巴墨等国拉开太大差距,俄巴墨等国也在进行较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
怎么样算是拉开太大差距呢?
印度人均钢铁、水泥产量只有中国八分之一到九分之一,城市外观跟中国差别太大。
我们再以地铁(指“地铁交通网络”,包括地面快轨)为例。
截至2019年6月,中国33个城市有地铁,总长度超4600公里,上海以669公里的长度居于首位。但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现有地铁长度还远远不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