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中国在就好?美盟友退路已找好:再也不怕美国
自从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以后,一系列操作让很多人看不懂。就说美国这几年的退群,不顾日本等一群盟友们直接退出了TPP,也不怕承受欧洲怒火直接退出了巴黎协定,更是为了赖账5亿美元退出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等。近一年来特朗普又开始了制裁各国,就连盟友也不放过了。近日,特朗普在2020年的国防授权上签字,并对俄罗斯与德国共同建立的项目北溪-2进行制裁,就这个举动可以说是在逼反德国,为此德国表示并不会停工的,如果有必要会将金融基础建设总部迁到俄罗斯或者中国。
北溪-2项目主要是一条从俄罗斯出发到德国,再到欧洲其他国家的天然气管道,建设这个项目总共需要95亿欧元,其中俄罗斯投资了50%,承建单位是欧洲公司,目前的完成度为90%。本来这个项目2019年就应该完成了,但是中间因为美国制裁俄罗斯之后,那些公司已经停工了,不过德国这次却站在了美国对立面,选择跟俄罗斯共进退,毕竟是美国先不顾“盟友情谊”让德国受牵连的。
至于特朗普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根据俄罗斯外长表示美国为了不让自己天然气的霸主地位受到威胁才这么做的。这样看来特朗普有这个举动就不难理解了,因为如果这个项目完成,那么美国在天然气方面的优势将会下降。但是美国却对此回应是为了保护乌克兰,因为北溪-2项目中管道会绕过乌克兰直接到达德国,这样不仅会增加能源安全,还会大幅度的节约成本,但是美国却说此项目对乌克兰或造成战略安全与经济上的伤害。不过特朗普自从上台之后为了防止其他国家的超越,编制了很多的谎言,就拿我们身边的事例来说,中国在5G上面已经超越了美国,但是美国为了自己地位多次制裁中国的科技产业。
而且美国在能源制裁上土耳其也深受其害,2019年底,美国就宣布对土耳其的的天然气管道进行制裁,要求世界上的任何一家银行都不许对其有业务往来,而且前段时间伊朗也成为了受害者。因此德国为了避免步入土耳其的后尘,表示如果有必要将要建立一个独立金融基础设施,这样不仅避免了美国的制裁,还会摆脱对美元依赖,这个总部将会设立在美国管不到的地区,比如中国或者俄罗斯。
这次德国被逼站在俄罗斯这边并不是突然做的决定,而是近一年美国在经济与军事上多次刁难德国,德国作为今年的欧盟轮值国,显然想要反抗美国是不是一天两天的。美国此次的制裁相当于把德国推到了对立面,而且德国此前就在5G领域与中俄站一起。如果特朗普今年在大选中连任的话,那么德国与美国的盟友关系将会有破裂的那天。
日前,特朗普正式在美国2020年国防授权法案上签字,意味着该法案当中,美国对德国和俄罗斯合作的“北溪-2”项目的制裁正式生效,随后欧洲方面立刻做出反应,欲采取措施抵御美国的制裁。
在美国敲定制裁之后,已经有多家欧洲公司停工,而德国作为牵头人并没有向美国妥协,而是坚定地站在了美国的对立面上,一直跟俄罗斯保持联系,一方面是告诉俄罗斯会坚持推进“北溪-2”的建设,另一方面则是跟俄罗斯商讨如果抵御美国的制裁。
目前德国内部已经商讨出了很多方案,德国外交部副部长安南表示,欧盟需要新的方式来进行自我保护,以免受到恣意的治外法权制裁活动影响。新的方式是什么呢?德国高官表示,德国在2020年接任欧盟轮值主席国的时候,会推动全欧洲建立用来抵御美国制裁的“防火墙”。
具体方式是打造一个独立的金融基础设施,欧洲将把总部设在美国无法触及的地区,比如说中国或者俄罗斯。德国提出的这个方案,并不只是一个假设,跟之前专门为伊朗建立的独立交易机制异曲同工。
建立一个独立的金融设施,有两个好处,一个是规避美国的制裁,另一个则是进一步摆脱对美元的依赖。欧盟打造独立交易机制帮助伊朗也是这个意思,就是想在去美元化的大潮当中,再点上一把火,同时为欧盟的金融体系转型进行探索。
显然,欧盟作为美国最大的盟友,已经彻彻底底被美国逼反了。在2019年间,德国遭到了美国的百般刁难,经济上、军事上全部遭到了针对,而德国作为欧盟的主心骨之一,已经做好了反击的一切准备。
欧盟新主席就是德国前任防长,今年德国又将成为欧盟轮值主席国,这相当于掌握了欧盟的大权,同时德国在天然气和5G领域一直站在中俄一边,已经彻底跟美国撕破脸,因此,有理由相信,德国想要反抗美国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而是早就开始找后路。
如果特朗普在今年的美国大选中胜出了,那么美国和德国的关系几乎不太可能挽回,同时法国也开始跟俄罗斯暗通款曲,在英国脱欧已成定局的大背景下,整个欧洲必将会在法德的带领下,跟美国渐行渐远。(国际纵横)
据媒体12月26日最新报道,俄罗斯能源部代表人士在接受《俄罗斯商业咨询报》(RBC)采访时表示,即使面对美国限制,“北溪-2”项目天然气管道也要继续铺建完成。据悉,俄罗斯已经计划用一艘“铺管船”,以完成通往德国的Nord Stream 2天然气管道的建设,目前“北溪-2”项目还有不到160公里完工,不过有可能会延后完工。
资料显示,“北溪-2”项目涉及两条从俄罗斯海岸经波罗的海到德国的天然气支线管道建设,建成后预计俄罗斯每年可向德国输气550亿立方米,耗资近110亿美元,可满足欧洲10%的天然气需求。而从去年开始,美国就扬言俄欧“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进行限制,并在12月20日当天正式宣布了此决定。
目前,在美国的举动之下,俄欧合作的天然气管道项目“北溪2号”的主要承建商——瑞士-荷兰公司Allseas已宣布停工暂避风险。外界看来,俄罗斯采用“铺管船”这一招来应对美国的限制,可以说是充分考虑到了Allseas的立场。据悉,此前Allseas在建设项目时也曾受到来自美国的限制,就是通过使用“Pioneering Spirit”号和“Solitaire”号两艘船铺设管道,最终平安无事。
此前有分析指出,尽管美国有心对北溪2号项目进行干扰,但俄罗斯的天然气不卖给欧洲国家,还可以向东卖给中国、日本等东亚国家。因此,美国影响实在有限。据俄罗斯媒体25日消息,俄罗斯对外经济银行(VEB)经携手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以及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签署了阿穆尔天然气加工厂融资协议。
据悉,总融资规模高达7860亿卢布(约890亿元人民币),来自欧洲的银行也参与了此次合作。(金十数据)
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2020年度《国防授权法》。该法允许特朗普在60天内,对参与北溪天然气管道二线和土耳其溪天然气管道项目铺设工作的企业及个人实施制裁。此举让不少自视为美国盟友的欧洲人很是受伤。
“北溪2线”项目受到严重影响,力推该项目的德国非常愤怒却又无可奈何。面对“咄咄逼人”的“美国优先”政策,跨大西洋关系面临严峻考验。
美国优先是真正原因
“北溪2线”穿越波罗的海,总长度1222公里,是目前世界最长的海底管道,设计年输气能力达550亿立方米,将可满足欧洲约10%的天然气需求。通过这一造价高达95亿欧元的管道,直接将天然气从俄罗斯运往德国,可以绕开陆路上的中东欧国家,避免类似俄乌矛盾导致的断气威胁。该项目原计划在2020年年中完工并投入运营,目前仅剩约300公里的管道尚未铺设。
美国政界一直批评北溪项目会加大欧洲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认为这是俄罗斯对欧洲“胁迫和施加政治影响力的工具”,将削弱美国与德国和欧洲的关系。特朗普本人就多次公开反对这个项目,甚至在推特上写道:“向俄罗斯输送天然气美金是不可接受的!”另一方面,美国也希望向欧洲出口更多的液化天然气,为自己产量日益增长的页岩气寻找销售市场,尽管其价格比俄罗斯的管道天然气要昂贵很多。
对于92%的天然气来自国外进口的德国而言,能源采购多元化是提高能源供应安全性的必要之举。由于巨大的环保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压力,德国正实施逐渐退出核能和煤炭能源的能源转型政策,这使得德国对天然气的需求不断增加。通过“北溪2线”项目,德国可以从俄罗斯直接获得天然气,这将有助于缓解能源转型带来的问题和挑战,确保能源供应的安全性。
为了缓和与美国在“北溪2线”项目上的紧张关系,德国已经承诺支持修建进口液化天然气的码头,在液化天然气领域加强与美合作。而近期俄欧与丹麦就“北溪2线”项目达成协议,几个月后即将完工,而美对欧出口液化天然气的份额徘徊不前,2019年3季度仅占欧洲进口液化天然气总额的12%,位列卡塔尔、俄罗斯和尼日利亚之后。于是在“好言相劝”无效之后,美果断祭出“制裁”法宝,企图在最后关头阻止该项目的顺利完成。
德国不满却无可奈何
美国的制裁法案显然进一步恶化了德美之间的关系。德国政界这一次基本上都站在了批评美国的立场上。默克尔总理表示,德国政府无意撤销该项目。但是,也不会考虑采取任何反制裁措施。默克尔在联邦议院中说:“除了举行会谈外,我别无选择,但非常确定的是我们不认可这些制裁。”联邦副总理兼财长朔尔茨称,这是“对德国与欧洲内政、以及我们自身主权的严重干涉”。这类措施“对于因共同的北约成员国关系而联系在一起的盟国来说是不能理解也不恰当的”。德国外交部也表示,欧洲的能源政策将由欧洲来决定,而不是美国。
不过美国似乎对德国的反弹并不在意。美驻德大使格雷内尔表示,有15个国家,加上欧盟委员会和欧洲议会,都对该项目表示了担忧。美对“北溪2线”项目的制裁立场是“极端亲欧的”。格雷内尔的讲话有夸张之嫌,因为欧盟发言人已经批评美方“针对开展合法生意的欧盟企业实施制裁”。但美国就是故意要加剧欧盟内部关于“北溪2线”项目的争议。乌克兰、波兰等中东欧国家原本就对该项目有疑虑,特别是乌克兰,项目一旦建成,其收取俄罗斯的天然气过境费就不那么容易了。
欧盟委员也曾疑虑,该项目不能帮助欧盟实现供气来源多样化的目标。但到2019年2月,欧盟成员国已经就“北溪2线”达成了一致,决定对欧盟的天然气法规进行修改,对项目制定更严格的规定,同时确保项目能继续完成。欧盟希望加强对管道的主控权,降低对俄罗斯的依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作为该项目的最大的受益者,德国在这一问题上是孤立的。因此,才会有德国绿党的欧洲议会议员比提科夫表示,希望美国的制裁能制止德国政府这一“反欧洲”的路线。
欧洲妥协难独善其身
“北溪2线”项目需要在约30米深的波罗的海海底铺设管道,每一段长12米,重达24吨,完成这项工作需要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以及特殊装备的船舶和设施。目前的承建商瑞士的Allseas公司,在美国正式签署制裁令之前就已宣布停工避险。据媒体报道,从全球来看,有能力完成此项目的可替代企业不超过五家。谁来接手,成为目前“北溪2线”项目的一大难题。
尽管制裁会带来一些阻碍,但业普遍界估计,这些措施可能只会让工程延期,而不会造成中断。德国已经明确拒绝接受“那些域外制裁”。俄罗斯政府也表示,会坚持完成这条管道的建设。俄罗斯国有天然气公司正在对自己的船只和属于俄承包商的船只进行改装,准备用来继续推进该项目建设。这些承包商在俄罗斯境外没有业务,因此不惧怕美国的制裁。
德国不对美国采取反制裁措施实际上是无奈之举。在与中国达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后,特朗普政府已经“磨刀霍霍”准备升级与欧盟的贸易对抗。12月17日,莱特希泽明确表示,美对欧贸易逆差高达1800亿美元,因此“必须想办法向欧盟出售更多商品。”这其中,除了卖更多的液化天然气,还可能会提高从欧盟进口汽车的关税,而这将给已经陷入困境的德国汽车业带来更加“致命的影响”。在“美国优先”的政策面前,德国乃至欧盟都无计可施,跨大西洋关系将面临更加严峻考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