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拦不住导弹 伊朗炸不死人?15枚导弹然并卵 全因微妙默契?
8日,伊朗突然袭击美军驻伊拉克2个基地,可能造成至少1架战机被毁、设施被炸的损失!
强大的美军,为什么未能拦截所有弹道导弹,而伊朗的导弹又为什么没有造成严重伤亡呢?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据美国媒体报道,伊朗于当地时间8日凌晨,向伊拉克艾因阿萨德空军基地、埃尔比勒基地发射多达15枚弹道导弹,报复美国炸死伊朗将领苏莱马尼。
资料图片
美军未成功拦截导弹,但伊朗导弹也未获显著战果
目前关于导弹战果最可靠的信息,来自于指挥中东地区美军的美国中央司令部。该司令部一名军事发言人表示,至少有10枚导弹击中了艾因阿萨德空军基地,另有1枚导弹击中了埃尔比勒的一个军事基地,而4枚导弹没有击中目标。他还确认弹道导弹分两波来袭。
一名美国军事官员指出美军初步评估显示“没有人员伤亡”。部分媒体报道一架战机被毁,但并未获得证实。也就是说,如果美方目前说法属实,十几枚伊朗弹道导弹可能未获得出色战果。
简单而言,美军拦截所有15枚弹道导弹确实存在难度,而伊朗的弹道导弹命中精度有限,因此难以非常精准的命中基地内部特定的建筑或其他人员密集区域——而另一种可能是伊朗方面希望通过有限的打击行动,实现与美国重回谈判桌的目的,而并非追求给美军带来最大的杀伤。
一、拦截弹道导弹难度很大,而且部分导弹无需拦截
尽管美国五角大楼指出最近几天,针对伊朗的威胁和行动,美军已经采取了所有适当措施来保护人员和设施,而基地一直处于高度戒备状态,但要24小时不间断的监控和拦截弹道导弹,仍有着很大难度。
历史上,从91年海湾战争,到2019年沙特油库遭巡航导弹攻击,防空系统未能拦截弹道导弹的事件,频繁发生,这也从历史的角度证实了拦截弹道导弹的难度之大。
目前阿萨德空军基地配备了爱国者PAC3防空导弹,这是美军最为常见的反导弹拦截系统。PAC3拦截弹由一级固体助推火箭、制导设备、雷达制导头、姿态控制机动控制系统和杀伤增强器等构成。其作战距离30千米,作战高度15千米,最大飞行速度6马赫,这一性能实际上限制了PAC3只适合拦截技术水平较低的中近程弹道导弹。
它确实具备相当的拦截弹道导弹能力,但有多个因素可能导致无法完成拦截——首先,相关防空导弹系统必须开机值班,而实际上高度复杂的防空导弹系统涉及许多需要在相当比例的时间段内关机的部分,例如雷达、指挥通信、导弹与发射器、供电等硬件,乃至控制整个作战全程的复杂软件体系与操作人员,都会因故障、维护维修、过热或疲劳、机动、执行非作战任务等各种原因,未能开机值班,从而无法进行拦截。具体而言,PAC3的四个基本部分,地基雷达,交战控制站,发射装置和拦截弹全部都要在作战状态才可能拦截目标。
其次,即便爱国者PAC3防空导弹正在值班,但也未必满足拦截对方导弹的条件。例如该系统可能需要远程预警雷达提供来袭目标警告,假如没有获得警告,该系统或许在得知导弹来袭时,已经为时过晚,失去拦截的“窗口”。这也是爱国者PAC3未必开机值班的一个原因,如果预警雷达未能发现来袭目标,那么爱国者PAC3可能处于非值班状态,在等待警告传达时才开机备战。
阿萨德基地巨大的机库
另一个因素是伊朗弹道导弹可能不在爱国者PAC3的杀伤区之内,例如不在导弹系统针对的方向扇面之中。但这一可能性不大,因为伊朗弹道导弹只能从相对固定的方向、速度和高度来袭,弹道较为固定,所以不太可能在美军规划妥当的杀伤区之外。
再次,即便爱国者PAC3发射导弹进行拦截,命中率也并不像想像中那样出色,这是因为美国的宣传过度美化了爱国者PAC3的能力,但实际上各种爱国者防空导弹型号均只有一定的拦截成功率,远非百发百中。
PAC3导弹的弹头以“碰撞杀伤”方式取代过去爱国者型号的“高爆碎片杀伤”方式,命中时威力更大。它在中程使用惯性制导,首先飞向预定的拦截位置,在飞行中接收地面发来的更新数据。在飞行的最后2秒PAC3利用Ka波段主动雷达终端导引头制导。但即便如此,据信爱国者导弹PAC3单发命中概率在90%上下,对相对先进的弹道导弹只能更低,在实际中这一防空导弹都是通过多发齐射解决杀伤概率的问题。
考虑到来袭的伊朗弹道导弹可能是密集的两个波次,若干枚导弹同时来袭,可能令拦截成功率进一步下降。而且因为来袭弹道导弹是多枚,PAC3可能只有足够导弹攻击其中一些目标,只能坐视其他目标飞向阿萨德基地。
“无需拦截”也是一个很大的可能性,这主要是因为伊朗弹道导弹的命中精度较低,又不具备末段修正瞄准能力,很可能在飞行时已经被美军测得并不会命中有价值的区域,所以无需拦截。这在以色列铁穹导弹系统拦截加沙地带火箭的作战中,也非常常见。
二,伊朗可能无意造成美军严重伤亡
一个比较难以证实的可能性,就是伊朗并非计划精确命中阿萨德基地的美军高价值目标。实际上,伊朗表态如果可以与西方达成恢复遵守2015年核协议的共识,伊朗无意与美国这一强敌死磕。美国实际上也无意将伊朗逼到绝境,假如伊朗倾力一击,美军短期伤亡事小,在中东再次陷入一场血腥苦战事大,这必将是比阿富汗、伊拉克战争更为血腥的一场恶斗。所以,确实不能排除伊朗并未精确攻击大量美军人员存在的目标的可能性。通过蓄意“不太精确”的导弹袭击,实现伊朗在舆论上反击美国、迫使西方重启谈判的目的,也许比伊朗炸死几十上百名美军要好得多。
这里就可以讨论为什么伊朗十几枚弹道导弹似乎未取得明显战果——具体而言,伊朗90年代开发的流星系列导弹,命中精度从几百米到150米不等,考虑到遭遇强烈横风、发射点定位校准不力、故障等各种原因,十几枚导弹中有几枚无需拦截是非常可能的。这也说明了导弹强国打造的弹道导弹末段修正能力何其重要。
反过来,已知的参与袭击阿萨德基地的征服者-313、Qiam-1弹道导弹的精度确实也不高,这导致十几枚弹道导弹并未取得重大战果。Qiam-1的原型飞毛腿C的精度仅为700米,伊朗版本恐怕也有几百米的偏差可能。征服者-313作为低档固体火箭发动机导弹的定位,更难以保证精度。总而言之,它们在庞大的阿萨德基地中打中空地的可能性确实大于打中高价值目标的可能性。当然,目前我们得知的具体伤亡情况只是美军一方含糊的“没有人员伤亡”的描述,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美国五角大楼官员告诉福克斯新闻,美国最新的情报评估显示,伊朗拥有超过2000枚弹道导弹。所以,如果伊朗进一步发起攻击,终究会造成美军相当大的伤亡,毕竟海湾战争时一颗误打误撞的老旧伊拉克飞毛腿导弹就炸死了美军28人。不过伊朗已经表态自卫作战阶段结束。
美国数千名官兵、大量战机(包括战略轰炸机)“杜鲁门”号航母战斗群已经与两栖攻击舰、导弹驱逐舰、导弹巡洋舰和至少一艘潜艇进入了阿曼湾。所以双方均具备了开打的条件,但从双方目前的表态来看似乎有缓和的迹象。这一事态如何发展,还有待时间带给我们答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