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听名字都震耳欲聋!中国这十位栋梁 比航母导弹的威慑力还要强
今天来给大家介绍下中国近代以来著名科学家,他们每一个都是国之栋梁,为国家、为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当然,受篇幅及学识所限,本文介绍的并不全面,只是着意挑选了10个,也没有排名。
1、邓稼先
邓稼先是我国杰出物理学家、两弹元勋。在美国普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面对美国人提供的优厚薪资以及完善科研条件等,毫不犹豫选择回到当时条件还很艰苦的祖国,一头扎进大西北,隐姓埋名28年,为我国原子弹的研制立下不朽功勋,被称为“原子弹之父”。直到弥留之际,还念叨着“千万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下太多”。
2、钱学森
钱学森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了解,可无论读几次,都是那么令人动容。时任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一句“无论走到哪里,他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让所有人意识到了钱学森的重要性,更让美国人明白不能让钱学森回国。
威逼利诱不成之后,他们采取限制自由行动、24小时密切监视、强行检查信件往来等极为卑劣的恶霸行为,想迫使钱学森屈服,甚至还曾将钱学森投入监狱。然而,无论美国人怎么折腾,也浇灭不了钱学森报效祖国的一腔热血,最终在他自己的坚持、努力以及祖国的帮助下,他回到了祖国怀抱,用一身所学,将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至少向前推进了20年。
3、赵忠尧
他以一己之力,突破重重阻挠,为祖国原子弹的建设,送来了关键设备。1946年,赵忠尧到美国比基尼岛观看原子弹爆炸试验,亲眼目睹其巨大威力后,他心潮澎湃,“如果祖国有这么强大的武器,还会遭受侵略吗?要是祖国未来没有这样的武器,是否还继续遭受侵略?”思绪万千的他,带着自己的秘密任务,留在了美国。
在1946-1950这几年时间里,他辗转于美国各大实验室钻研核物理学理论和实验技术,建造静电加速器,并以极少的经费,费尽心思采购实验器材,为此他还经常给实验室“打零工”,以求用最少的成本,换来零件设备。后来准备工作完成了,他在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监控下,想尽办法将那些设备和器材运回国,期间饱受磨难,还被送到关押战犯的巢鸭监狱监禁了一段时间。好在,有惊无险,在国际舆论的压力以及我国的争取下,赵忠尧几经辗转,安全回国。
4、束星北
这位天才式的人物,被称为“东方的爱因斯坦”。从麻省理工毕业后,束星北回国先后任教于浙江大学、暨南大学、交通大学,教出了李政道、程开甲等一众优秀科学家,为中国近代物理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然,他并未满足于教学,还醉心国防科技,亲眼目睹日寇战机横行,他立志要造出雷达,终于,在1945年,研制出了中国第一台雷达,被认定为“中国雷达之父”,为我国今日在雷达事业上取得的成就,打下牢固基础。
后来1979年底我国进行洲际导弹试验时,蒙受不白之冤、身患重病的他,凭借一支笔、一摞纸、一个不怎么好使的计算器,算出了导弹弹头数据舱在公海最佳的接收和打捞时间。而此前,国家专门拨出100万,也没找到相关领域的专家,一时陷入僵局。
5、黄旭华
他隐姓埋名30年,用算盘“拨拉”出了中国第一艘核潜艇。1957年,他回家看望母亲,母亲很高兴,希望他能多回家看看,他也答应了。可谁料,下次再见面,就是30年后了。
接受了绝密任务的黄旭华,为了中国的核潜艇事业,30年里没有回过家。在这30年间里,依靠从国外学术资料上寻找的蛛丝马迹,他带领团队摸索核潜艇的研制方法,期间大量计算工作,都是用算盘完成的,“算珠声一天到晚都停过”,在接受采访时黄旭华如此说到。就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中国人终于有了自己的第一艘核潜艇,在随后的下水试验中,为了激励士气以及有一个更直观的感受,身为总师的他,决定亲自下水,由此成为世界核潜艇总师中第一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
6、于敏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应该算是两弹元勋中最“神秘”的一个,在公开资料中,只能知道他是一位核物理学家,也只知道他在中国氢弹研制工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到底是什么样的作用,到现在为止还是处于保密状态,唯一能知道的,就是“于敏构型”让我国氢弹保存时间以及小型化等,都优于其他国家。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只用了27个月的时间,还采取了创新式构型,让所有国家都好奇不已,从来没有到国外留过学的于敏,是怎样工作到的?
7、华罗庚
华罗庚堪称是数学史上的奇迹,是当之无愧的天才。出生于一个小商贩家庭的他,只上了初中就辍学在家帮助父亲打理生意。可他并未放弃对数学的热爱,百忙之余抽出时间争分夺秒的学习,以此成功打动了时任清华大学算学系主任熊庆来,由此开启了传奇的一生。
在清华大学,他从系图书管理员,到助理、助教、讲师,在工学兼读的过程里,只花了6年半时间,就读完了高中到大学的全部课程,并发表了十几篇论文。后来他更进一步,彻底解决了欧洲数学之王高斯提出的“完整三角和的估计”这一历史难题,轰动全世界。
取得成就的他,并未迷失在荣誉和赞美之中,而是在战乱的年代,回到祖国,为祖国培养科学人才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他的研究成果,为祖国科学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8、苏步青
有“东方第一几何学家”、“数学之王”等名号的苏步青,和华罗庚的经历十分相似,两人都是“半道出家”。出生于农家的苏步青,家庭条件十分艰苦,当其他孩子去上学的时候,他从父亲手上接过牛鞭,成为一个放牛娃。可好学的他,经常抽空去私塾的外面“偷听”,意识到孩子渴望学习后,父亲就省吃俭用,送他进入学堂。
就这样,他慢慢走上了研究数学的道路,一生著作颇丰,特别是在祖国艰难的时候,冒险回来,教出了很多优秀学生,为中国数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他以一己之力,突破重重阻挠,为祖国原子弹的建设,送来了关键设备。1946年,赵忠尧到美国比基尼岛观看原子弹爆炸试验,亲眼目睹其巨大威力后,他心潮澎湃,“如果祖国有这么强大的武器,还会遭受侵略吗?要是祖国未来没有这样的武器,是否还继续遭受侵略?”思绪万千的他,带着自己的秘密任务,留在了美国。
在1946-1950这几年时间里,他辗转于美国各大实验室钻研核物理学理论和实验技术,建造静电加速器,并以极少的经费,费尽心思采购实验器材,为此他还经常给实验室“打零工”,以求用最少的成本,换来零件设备。后来准备工作完成了,他在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监控下,想尽办法将那些设备和器材运回国,期间饱受磨难,还被送到关押战犯的巢鸭监狱监禁了一段时间。好在,有惊无险,在国际舆论的压力以及我国的争取下,赵忠尧几经辗转,安全回国。
4、束星北
这位天才式的人物,被称为“东方的爱因斯坦”。从麻省理工毕业后,束星北回国先后任教于浙江大学、暨南大学、交通大学,教出了李政道、程开甲等一众优秀科学家,为中国近代物理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然,他并未满足于教学,还醉心国防科技,亲眼目睹日寇战机横行,他立志要造出雷达,终于,在1945年,研制出了中国第一台雷达,被认定为“中国雷达之父”,为我国今日在雷达事业上取得的成就,打下牢固基础。
9、李四光
李四光被评为“中国科学界的一面旗帜”,他拥有众多头衔:地质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音乐家……简直可以称之为全才。新中国成立后,当时旅居国外的他,受到了祖国的来信,就毅然决然的回到国内,参加新中国的建设。可他实在太过出名了,回国之旅十分艰难,绕道好几个国家,才平安回来,为我国地质科学的发展,贡献了全部力量,大庆、大港等油田的发现,都和他独创的理论有莫大关系。
10、袁隆平
“杂交水稻之父”,想必没有谁会陌生。从一个乡村教师,到名满天下,他从未放弃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梦想,而他也用自己的双手做到了。他用知识和汗水换来的研究成果,让中国人把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里,让中国用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全世界20%的人口,创下世界奇迹,确保了国家粮食安全。
上述这10位科学家,以及其他许许多多没能提到的科学家,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是真正的民族脊梁!从这我们也可以看出,唯有重视科技,才能实现兴国之梦,而这也恰恰就是国家的战略方针。
9、李四光
李四光被评为“中国科学界的一面旗帜”,他拥有众多头衔:地质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音乐家……简直可以称之为全才。新中国成立后,当时旅居国外的他,受到了祖国的来信,就毅然决然的回到国内,参加新中国的建设。可他实在太过出名了,回国之旅十分艰难,绕道好几个国家,才平安回来,为我国地质科学的发展,贡献了全部力量,大庆、大港等油田的发现,都和他独创的理论有莫大关系。
10、袁隆平
“杂交水稻之父”,想必没有谁会陌生。从一个乡村教师,到名满天下,他从未放弃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梦想,而他也用自己的双手做到了。他用知识和汗水换来的研究成果,让中国人把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里,让中国用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全世界20%的人口,创下世界奇迹,确保了国家粮食安全。
上述这10位科学家,以及其他许许多多没能提到的科学家,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是真正的民族脊梁!从这我们也可以看出,唯有重视科技,才能实现兴国之梦,而这也恰恰就是国家的战略方针。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