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面不标准的“五星红旗”,背后隐藏着最深沉的悲壮……
知乎平台,“人类文明中有哪些无比悲壮的场面?”这个问题下面,有一个回答获得了4.2万的高赞,成为这个问题最高赞的答案,打动了无数网友。文章中很多内容,以往我们或许听说过,却未必了解其中的细节和背后的故事。
我们跟作者联系,获得了这篇文章的授权,与大家分享。
一面款式极其特殊的五星红旗。
这红旗的排列方式很特别,中间一颗大星,四角是四颗小星。和现行的标准款式完全不同。
但这面五星红旗并非出现在国旗征集方案上的待选作品,而是制作者仅凭“五星红旗”四个字自己想象出来的。
因为制作者没有见过五星红旗,他们在渣滓洞。
被称为渣滓的一群人。最黑暗的地方关押着最光明的一群人,也是当时中国最宝贵的人才。
看照片便知,不乏高级知识分子和海归,那个年代的女博士是什么概念?以他们的学历经历,完全可以在国民政府担任要职,在繁华的上海南京纸醉金迷。
而他们却选择被关在这个暗无天日的地方,白天酷刑,晚上辗转反侧,身边的狱友在深夜中被一个个带出,再也没有回来,等待死亡。
蒋介石令毛人凤飞抵重庆,亲自部署屠杀工作,名曰“清理积案”。
渣滓洞特务头子徐远举日后被捕时交代,毛人凤部署时说,“过去因杀人太少,以致造成整个失败的局面。”
毛人凤对徐远举说:“蒋介石只是要将杨虎城杀掉。你们可将过去所逮捕的所有人,择其重要者先杀掉一批。”
1949年11月,新中国成立后一个多月。在举国上下一片振奋,准备迎接全中国解放时,远在西南重庆渣滓洞革命者的生命到了最后关头。
11月27日解放军攻击重庆。解放在即,国民党特务开始了最后的疯狂。
10月底到“11.27”之夜,在公开和秘密的大屠杀中,渣滓洞和白公馆两座监狱的绝大部分同志均已壮烈牺牲。
就在“11.27”子夜,白公馆的大部分敌人看守被调去支援渣滓洞屠杀,在白公馆的罗广斌带领尚未被杀的十多位难友,乘敌人疏于看守之机,冒死突围,冲出牢笼,蛰伏乡间,三天之后迎来重庆解放。
这红旗就是他们在狱中听说新中国成立,国旗是五星红旗,却连红旗的真实形象都无法得知,只好靠推算用黄草纸和饭米粒做出来这面特殊的“五星红旗”。
渣滓洞逃生墙。歌乐山连续降雨曾将这面墙冲垮,看守们命令革命者去修补。
革命者们在修补时用自己衣服里的烂棉花和在泥土里,使其牢固性降低。屠杀之夜大家冒着弹雨一起将这面墙推倒,只有极少数人在机枪扫射下逃出。
解放后,挖出的死难者遗骸,就有331人。
这其中,既有共产党员,也有民主人士,既有杨虎城、黄显声、罗世文、车耀先、江竹筠、许建业、陈然等等著名烈士,也有不少是普普通通的革命者和革命的同路人,他们是教师、学生、记者、工人、农民和游击队员。
同样在11.27之夜被杀的,还有爱国将领,带领沈阳公安局打响九一八沈阳抵抗第一枪、义勇军的最早组织者黄显声将军。
风华正茂,时年26岁的陈然,写下《我的自白书》: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
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
我不需要什么自白,
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
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
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
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
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陈然烈士最惊天动地的,就是出了“白宫版”的《挺进报》。即在从看守口中听说我军胜利进军的消息后,在一张香烟纸上写上几句话,然后标题:《挺进报》第一期,白公馆出版!
白公馆挺进报就用香烟纸在牢房里流传了好几期,通过黄显声将军偶尔得到的报纸消息,用香烟纸做的挺进报,在监狱传播新中国逐步胜利的消息。
大家看着一两句话组成的“报纸”,越发的坚信胜利的到来。
这就是革命者的胆识和意志,哪怕被你关着,宣传工作也要做到你眼皮子底下。
注:白宫版挺进报没能保存下来
枪决之时宣读名单:“陈然……《挺进报》负责人……”“成善谋……《挺进报》电讯负责人……”
知乎平台,“人类文明中有哪些无比悲壮的场面?”这个问题下面,有一个回答获得了4.2万的高赞,成为这个问题最高赞的答案,打动了无数网友。文章中很多内容,以往我们或许听说过,却未必了解其中的细节和背后的故事。
我们跟作者联系,获得了这篇文章的授权,与大家分享。
两个8岁的儿童,小萝卜头被特务用匕首刺死,杨拯贵被掐死。
这红旗的排列方式很特别,中间一颗大星,四角是四颗小星。和现行的标准款式完全不同。
但这面五星红旗并非出现在国旗征集方案上的待选作品,而是制作者仅凭“五星红旗”四个字自己想象出来的。
因为制作者没有见过五星红旗,他们在渣滓洞。
被称为渣滓的一群人。最黑暗的地方关押着最光明的一群人,也是当时中国最宝贵的人才。
刘国鋕烈士牺牲前两个月,他哥哥刘国琪专门从香港赶回来营救。他带了一张香港汇丰银行开出的空白支票给徐远举:“只要放了刘国鋕,你愿意填多少就填多少。”
徐远举也不愿跟钱过不去,他同意只要刘国鋕签一个认错书,立即释放。
但刘国鋕坚持,要释放必须无条件。
刘国琪当时跪倒在地,说国鋕你不要这样死心眼,只要命在什么都在。刘国鋕满面泪流,却摇了摇头。
刘国鋕可是西南联大经济系毕业的高材生,师从经济学大师陈岱孙、费孝通。
当时这样一位人才,完全可以去香港、美国更高更富有的平台,而他却选择了信仰而在牢里用苦难坚持。这也说明,能汇集如此优秀人才的信仰,是真正的崇高。
他是真真正正想把中国建设好。连日军轰炸西南联大的苦日子都挺过来了,却死在了国民党手里。
杀害这样一位优秀人才,对于国家和中华民族是怎样的损失!
白公馆的最后关头,刘国鋕被提往刑场。他还要说“别急,等我先做首诗!”“死到临头,还做什么诗?”
没机会用笔写,刘国鋕索性高声朗诵起来:“同志们,听吧!像春雷爆炸的,是人民解放军的炮声!人民解放了,人民胜利了!我们——没有玷污党的荣誉,我们死而无愧!”声音回响在通往刑场的山间小路上。
白公馆幸存19人之一的郭德贤在57年后依然铭心刻骨:
“‘你们一定要灭亡!共产党一定要胜利!’他们跨出牢房时都喊口号。那场景跟电影、电视上演的不一样。他们的声音并没有多大,是很低沉的。那才是从内心底发出的声音。”
11.27之夜,杀完白公馆后前往渣滓洞的国民党特务端着冲锋枪在门口埋伏完毕。
一声幸存者永远难以忘记的哨响,冲锋枪开始扫射。
曾向地下党组织写出求救信的重庆妇委书记胡其芬第一个喊出口号:“打倒国民党反动派!”随即骂声口号声响成一片。
胡其芬,复旦大学新闻系高材生
枪声中,国歌声口号声回荡不绝。
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的胡作霖也是一位高材生,他在开枪之时扑向牢门,用身体挡住敌人的机枪眼。
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是川南著名画家的何雪松是个衣食无忧的富家子弟。却选择在投身解放事业,在渣滓洞受苦受难。
临死前高喊:你们这些强盗也活不了多久了!
陈作仪被敌人打中了脚,他直接站起来吼了一句:“不要打脚,我起来你们打头好了!”
这是何等的勇气和信仰,才会在临死时喊出来你们打我头!
同时还有至少6名儿童烈士:13岁的蒲小路,男;8岁的杨拯贵(杨虎城将军之女),女;3岁的王小华,男;1岁零3个月的卓娅(小说《红岩》中的“监狱之花”),女;1岁的王幼华,男;9个月大的苏菲娅,女。
除了蒲小路,其余儿童一出生就在监狱里,直到死亡,没有见过高墙以外的世界。
这里面最广为人知的,就是宋振中烈士,年仅8岁,挖出遗骸的时候还攥着铅笔头。
入狱时8个月,牺牲时8岁,整个童年全在监狱里度过。
他还有个外号,小萝卜头。
两个8岁的儿童,小萝卜头被特务用匕首刺死,杨拯贵被掐死。
而1岁零3个月大的卓雅,其母亲左绍英怀胎七个月的时候被捕,随后早产在监狱里。国民党当局毫无怜悯,一切全靠难友救济。
用白糖、小包鱼肝油养到1岁,但终究在11.27当晚和母亲一同被杀害。
旁边的小盒子,就是儿童烈士
特别是9个月大的苏菲娅,其母亲彭灿碧烈士,临死前,紧紧地把孩子搂在怀里,试图用后背抵挡特务的子弹,誓死保护孩子。母亲牺牲,孩子侥幸逃过一劫。可当特务进入牢房补枪时,发现小苏菲娅还在动,于是拔枪就要扣动扳机。
见此情景,腿部受了伤的狱友罗娟华,硬挺着坐起来,以带血的身躯为孩子挡枪,想用最后的挣扎,保住这个9个月的孩子。
可国民党,在杀害罗娟华烈士后,拖开她的遗体,对着苏菲娅,连开数枪!
于是9个月大的苏菲娅,是整个渣滓洞殉难中年龄最小的烈士。
此外,还有王小华和王幼华,当着他们父母的面,特务用刀戳死了王小华,又掐死了王幼华,然后开枪打死了孩子的父母,王振华烈士和黎洁霜烈士,一家四口全部罹难。
就是要让你作为父母,心疼到死,死不瞑目!
终于,1949年12月1日,解放军冲进了渣滓洞、白公馆。
中共川西特委委员车耀先的二女儿车毅英回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