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爆炸巨响!中国科学家彻底惊醒 美国:中国速度太可怕了!
随着工业时代的来临,能源变成世界各国争相开发的第一件大事,能源决定生产力,没有能源就没有国家的立足之地,但是因为人类消耗的能源也越来越多,各个国家都面临资源贫乏的状态,寻找新能源一直是每个国家探索的目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经常的从各个国家买断能源,为的是自己国家保存更多的资源。因为一旦世界战乱,缺乏能源的国家根本毫无实力可言。
但是进口能源的成本越来越高,为了节约成本,美国首先从海洋中探索新的石油资源,但是茫茫大海,想要从里面寻找切入点不是那么容易的,而且对于海洋勘测这一块,美国一直都是对外保密的,以免被其他国家眼红,前些年美国在墨西哥湾发现了一批石油资源,因为钻井技术的不成熟,造成了爆炸并且烧毁了美国的大批设备,源源不断的石油从海底流出,冲向附近海域。
美国的这一爆炸行为,不仅彻底地惊醒了其他国家,也把中国给惊醒了。中国组成专门的小组对于石油勘测这一块进行研究,短短的四年就成功的建造了一台测试机,经过不断的检测,中国科学家发现它不仅能够很好地发现石油的所在位置,而且特别的精准,为我国海洋勘测这一块争取了时间。
中国用短短的四年时间就成功的研发出了勘测能源的设备,而且依然能够投入使用。
美国科学家表示,中国速度太可怕了,自己在经历了很长的一段时间才找到了一些门路,中国的科学家却已经研发出来,对于这样的效率,美国专家感到了后怕,从短时间制造出科技成果就可以看出,中国人远比他们想象中的聪明。
中国人的智慧一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直以来中国给予外国的印象就是懦弱、无能,其实这都是错误的理解,清政府时期,中国政府闭关锁国,虽然造成了一段时间的创造了和想象力的限制,但是当中国崛起之后,人们的思维被彻底的解放出来,中国科技的发展道路还很长,前途是无可限量的。
导读“中国政府花了四年,60亿英镑,建了108英里铁路。HS2还没开始建,预计就要花520亿英镑。”
上周,《每日邮报》上发了这样一条新闻:为助力北京冬奥会,中国第一条智能化高铁线路,连接北京和张家口的京张高铁于2019年12月30日开通运营。
据悉,京张高铁全长174公里,时速350公里,耗资60亿英镑,建成只花了4年左右。
除了“中国速度”,让英媒惊叹的还有中国的“黑科技”,在这么快的高铁上,即便线路中隧道数量众多,旅客还可以接收到稳定的4G和5G信号。
“中国速度”再度引发了英国网友的热议。一条点赞数最高的评论表示:“这简直让英国的铁路羞愧。”
有网友表示:“现在的中国总给我一种‘一切皆有可能’的感觉。
还有网友表示,今年应该移民到中国,因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先进的国家了。
其实,“中国速度”引发各国媒体的关注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之前华闻君就写了一篇文章总结了近年来英媒点赞“中国速度”的文章(点这里)。
最近,马斯克在上海出席特斯拉工厂的交付仪式,还动情地“感谢中国政府”,使得工厂“神速”交付。
英国网友除了惊叹京张高铁线的建设速度之外,不少网友不约而同地联想到了英国谈了十几年,却仍未开工建设的高铁HS2上。
这个网友说:“赶紧让中国来英国建HS2,这样早就建好了。”
有网友表示,想到HS2就很来气:“中国政府花了四年,60亿英镑,建了108英里铁路。HS2还没开始建,预计就要花520亿英镑。”
还有网友气得数都算不好了:“港真???60亿英镑!我们的HS2要花1000亿,还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停运,什么罢工啦,铁路上有小叶子啦,天气冷热啦,然后票价还炒鸡贵啊!”
有网友干脆表示:“创新思想和高新科技。这才是英国需要的。我们不需要HS2,建好可能都过时了。"
英国建设HS2高铁的设想,早在2007年6月就提出了。当时由于英国乘客的出行量逐年增加,英国政府在铁路业内人士的游说下,决定建立新的高铁线路,也就是HS2 (High Speed 2),高铁二号线 。
HS2一期工程从伦敦始发,到达伯明翰,全程220.5公里,一共经过21个站点,时速目前被预计为362公里一小时。如果算上从伦敦到利兹的二期铁路线,全程预计为555公里。
支持修建铁路的人称,HS2会为沿线地区带来更多就业和投资的机会,也会使居民的出行更加便利。
然而,铁路还没开修,幺蛾子就闹了一堆。项目前前后后遇到了不少阻碍,包括民众抗议、议会讨论、计划大规模整改和项目主席辞职等等的各种“抓马”。
后来,项目好不容易有了眉目,第一阶段的修建计划终于在2017年被议会批准。
但由于英国历届政府几年来不断对高铁线路做出修改,项目预算从2007年定下的71亿英镑,到了2019年8月鲍里斯约翰逊执政时,已经涨到了560亿,翻了好几倍。
就在前几天,约翰逊扬言要重新审核上百个“浪费钱”的政府项目。不少媒体猜测,其中就包括HS2。也就是说,搞不好,这个英国人“吵”了十几年的项目,最终可能会被砍掉。
不仅是HS2,包括伦敦希斯罗机场第三条跑道在内的很多英国的大型工程的开工建设,都经历了一波三折,甚至与中国速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背后有哪些原因呢?华闻君综合英媒的分析总结了以下四个主要原因。
1.前期论证和审批耗时极长
在英国,新的基建项目往往需要经过为期漫长的公众咨询、议会辩论和层层审批才能最终开工,而且每一环节缺一不可。
比方说,在HS2建设计划公布前,有关部门总共咨询了五万多人,必须逐一解决受询者提出的质疑和问题。
而在计划公布后,英国政府花了整整3年才正式征得议会的同意,获得允许能够施工。
据《每日电讯报》报道,英国政府2013年上交的HS2修建法案总共有53000页。法案提交过程的繁琐复杂,也由此可想而知。
2.居民反对
据英媒报道,如果受项目兴建影响,居住在郊区的居民不想出售房屋的人,可以申请现金补偿,一次性可以得到房屋价值的10%的补偿。
但一些开工建设工程周边居民却不愿意搬走,甚至发起抗议。
因为居民的不断抗议,HS2的路线已经被多次调整,重新设计了不少地下隧道,以减少对居民和环境的影响。因此,其造价一再上涨也是情有可原的。
3.考古和文物保护需求
在英国,修建的铁路或公路如果穿过乡村地区,就要在建前接受考古专家的实地考察,确保重要的文物不会被毁坏。
据BBC报道,专家们在HS2一期的工程线路上建了60个考古发掘地。目前已经发掘出了古罗马人建的城镇、玫瑰战争时期的古战场、铁器时期的人类定居点,以及一些史前人类工具等遗迹。
除此以外,HS2的始发站伦敦尤斯顿车站在两世纪前还是个公墓,墓里埋葬了6万多具遗体。
而英国法律规定,在墓地动工必须先通知家人,施工方还要负责迁移墓地,重新入土。
4.工会因素和工人安全问题
除了以上三个原因外,英国各项与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这些项目的建设速度也有影响。
工会组织在英国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它代表着工人的权益。如果工会不高兴了,他们最常用的手段就是罢工。
另外,英国的职业健康法律会对施工过程中,任何对工人健康造成威胁的环节也会进行监督。如果施工进程逼得太紧,工人容易受伤,项目就要延期。
比方说,英国著名地标大本钟就在维修中停止敲钟,静音4年。
据《每日邮报》报道,静音维修主要是出于工人的健康考虑。如果不能静音,维修工人的听力或许会受到一定的损害。
其实,中英两国在各种大型工程的建设上,也各有各的考量。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体现了中国的优势,从而也创造出了“中国速度”;而在英国,新建项目要经过议会审批、反复讨论,同时要保障民众权益和工人的安全等,慢也有慢的道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