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一个村子,全部是中国人,至今村民们依然使用汉姓
日本和中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关系,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两个国家之间有着良好的民间交往。很多前往日本定居的中国人,也慢慢地融入了日本社会。比如当年汉献帝的后代阿知王,到了日本之后,他们更换了刘姓这一姓氏,彻底和日本社会深入融合。
但是在日本一处岛屿上,依然有一个中国村,名叫“久米村”,村子里的民众都是中国人的后裔,至今依然使用汉姓,这里面又有着怎样的一个故事呢?事情还要从中国明朝时期说起。当时在中国东海的东部,有一个琉球群岛,当年这里曾建立了一个琉球王国。谈到琉球名字的由来,在中国史书上也有过多种记载,他们又被称作为“琉求”。他们之所以被称作这样的一个名字,是因为中国沿海的居民认为琉球群岛就像是蚕下卵一样,在一张平面上密密麻麻地分布了许多的岛屿,所以这也是“琉球”这一名称的由来。
在明朝的时候,琉球群岛上的琉球王国,他们的国王不仅要接受明朝皇帝的册封,同时还是大明王朝的附属国。作为介于日本和明朝之间的一个王国,他承担着三者之间重要的贸易周转通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但是琉球王国的实力比较弱小。明朝时期,日本浪人在东南沿海一带兴风作浪,一时间倭寇成为了明朝边境主要的防御对象。对于实力强大的大明朝,还要时不时地受到倭寇的侵扰,就更别说小小的琉球王国了,他们也经常受到倭寇的袭击。为此琉球王国的国王向大明朝求救,毕竟明朝是他们的宗主国,遇到困难自然要向上面反映。明朝接到琉球的求救信息后,就将福建这里的三十六家船户迁移了过去,这些船户不仅拥有丰富的航海经验,也有着一定的谋略,他们来到琉球王国后,帮助琉球多次打败了倭寇的进攻。由于这些船户的功劳,琉球王国的国王划定了一片地方供他们定居生活,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名叫“久米村”的村子。这样的一个村子,对琉球王国是一个福音,但对于当时的日本来说,简直恨透了他们。随着时间的流逝,到了清朝的时候,强大起来的日本,逐渐吞并了琉球王国。而久米村的村民们,有些返回了中国。
还有些继续留在原地,不过他们却始终保留着中国很多的传统文化,不仅过中国的节日,同时还一直保持着汉姓不变,令人尊敬。需要插一句题外话的是,当年二战快要结束的时候,日本投降已经成为了迟早的事情。
这时中英美苏几个大国在一起开会,美国总统罗斯福多次暗示可以将琉球重新归还给中国,因为这里原本是中国所管辖的地方。但出于种种因素的考虑,当时的国民政府并没有答应美国的这一提议,至今想来,实在是令人倍感惋惜。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