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奋战抗疫一线的“白衣战士”这样过除夕
△除夕夜,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隔离病房的护士付行为肺炎患者送年夜饭,并拉着患者的手拉家常,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除夕夜,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隔离病房还在连夜抢救重症武汉新型肺炎患者。
1月24日,农历除夕
当万家团圆,欢欢喜喜过大年时
有一群人奋战在抗击肺炎疫情一线
帮大家“过关”
在武汉,像付行一样的医护人员还有很多很多,今年的除夕,他们坚守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最前线。
为了防控肺炎疫情,1月23日上午10点,武汉市地铁、公交正式停运,这给还要坚守岗位,保证医院正常运转却又没有车的医务人员上下班带来了不便,然而这并没有阻断他们上班的脚步。
步行+单车上班!
1月24日早5:40,家住后湖的武汉儿童医院医生李昌建早早地起了床,赶紧洗漱完毕,不愿浪费一分钟。他没有车,家距离医院4公里左右。平时他都是早上7点出门坐地铁前往医院上班,今天没车了,他打算骑自行车。从小区出来走了两个路口,接近20分钟才找到一辆共享单车,再骑车20多分钟,早上7点35,他浑身大汗到了科室,这时科室的同事们陆陆续续到了,一问没车族都是步行加单车。
耳鼻咽喉科护士王晓华也是骑车一族,公交系统停运后她每天骑行7公里,“腿已废,人已瘫,感谢有单车”,她的朋友圈下同事们纷纷叮嘱她骑行保暖,上班已很累,注意别抵抗力下降染感冒。
以院为家!上班前带好换洗衣服
在武汉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23日来上班的护士朱颖颖和万瑾有预见地带了换洗衣服上班,她们住的地方距离医院20公里左右,每天上班坐地铁换乘也得一小时。
“带上衣服,先就住在值班室吧。”为不耽误上班,她们打算以院为家。
冷清的出租屋迎来暂住同事
家住外地的小护士肖玮、梁婉莹、王珠坤、阳涟、毕亮,都将回家的车票退了,主动跟护士长提出来上班,留下来坚守岗位。“我们租的房子都在医院附近,欢迎住的远的同事来搭伙。”
在医院附近租房的外地护士的出租屋成了临时宿舍,一个人的出租屋原本冷清,这时却突然变得热闹。
出行互助,医护人员相互搭顺风车
原本在家休息的实验室主任胡晞江,一早就赶到医院,换上隔离服,到检验窗口支援。医务人员还组成了出行互助群,相互搭顺风车上下班,不当班的热心医生也在同事里组上下班带人车队。“集中通勤会增加感染风险,我们互助,搭车时也相互提醒戴好口罩、开窗通风。”
夫妻双双是医生上班前教会孩子煮面
23日晚,眼科尹芙蓉医生和正在上24小时班的孩子爸爸都接到准备上发热门诊的通知,想到两个人很可能同时不在家,她赶紧培训10岁儿子使用煤气灶煮泡面,两个人天天上班家里没有什么物资,只剩泡面。
“以前我们两不在家,孩子吃冷牛奶冷面包了肚子痛,教会煮面以备不时之需。”以前夫妻两人忙,儿子不理解,现在长大了也懂事配合。
“护士长,婚礼取消,随时待命”
邓光西是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手术室的一位90后男护士,本来早与同为医务人员的妻子朱凡订好了2月1日(大年初八)完婚,请帖也早早发给了亲友。但自从疫情发生以来,邓光西和妻子始终都奋斗在防疫工作的一线。近日,本该利用排休筹备婚礼的两人一合计,心里有了打算——取消婚礼和排休,返回工作岗位和同事们一起战斗。
做通家里长辈工作的当晚,小邓就给护士长发了消息请命:“护士长,婚礼取消……随时待命……”
身心俱疲也坚决服从命令
武汉市第一医院肿瘤科护士长曹翠琴和她的护士们,从疫情开始就奋战在第一线,已经有三四周没有回家了。在接到支援对口医院的任务后,有护士当即流下了眼泪,曹翠琴的眼睛也红红的,但她们仍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服从命令。
抗疫一线申请入党去最危险的地方
△武汉四医院医护人员
△胡建武入党申请书
从17日起,针对疫情,武汉四医院两院区从各科室抽调医护人员,组建起呼吸内科二病区,收治疑似病人。夜以继日,虽然是临危受命,但都很从容,今天是他们连续工作的第八天。呼吸内科奋战在一线的胡建武医生申请入党,提出去最危险、最需要他的地方。
△武汉四医院放射科医务人员
“井喷”的病人,让放射科工作量暴增。每天超过500+的病人等待检查,工作人员已经不堪重负,却不得不继续坚持,精益求精阅读每一张影像。所有肺炎病人危急时候都需要麻醉医师去插管,直接与呼吸道面对面,危险系数非常高。但是他们全部都勇敢面对,没有退缩。
我对你只有一个要求:活着
夫妻同为医务工作者,同时奔赴一线,彼此的唯一要求不过一个让人心酸的:活着。
万家团圆的背后
是“白衣战士”的坚守
14亿人健康背后
是“白衣战士”的付出
感谢为过好这个年
奋战的所有医务工作者
有了你们
在防疫的赛场上,我们一定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