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标3000亿 美国倒吸一口冷气:简直太恐怖了
近些年,我国在基建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比如大兴机场、港珠澳大桥以及京张高铁等。于是乎,我国在江湖上就多了个称号“基建狂魔”。那么它是啥意思呢?
其实,所谓的“基建”指的就是基础设施建设,简单点就是公路铁路、供水供电、大坝码头等。不过,千万不要以为,中国只会造大桥建铁路,那就大错特错了。最近,中国企业接下了埃及的订单,要帮助埃及建造一座新首都。
据外媒报道,埃及高管在一次记者会上,提出要与中国企业合作建设新首都的项目。这个新首都项目预计将在2022年竣工,占地面积约700平方公里,可容纳500万人。仅仅是第一期的项目预算,就达到了3千亿人民币。
那么为什么埃及要将新首都项目交给中国呢?
埃及有多落后?
埃及和中国一样,同样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几千年的灿烂文化。然而,真实的埃及却比我们想象中的要更加残破贫穷,许多埃及人根本无法享受到最基本的公共服务。
埃及存在着许多贫民区,没有学校、医院、电力,假如居民区发生火灾或者需要急救,消防车和救护车根本开不进去。另外,埃及并没有先进的排水设施,街道上到处都是污水,垃圾堆在街边,散发出恶臭,无人清理。
在许多人印象中,埃及开罗毕竟是个首都,应该是繁花似锦的样子。其实,这种繁华美丽仅仅局限于开罗市中心,贫民区才是埃及的主流群体。
为了改变现状,埃及邀请中国修建一座新首都,未来埃及将会出现几十栋高楼大厦,建成后,将成为埃及的国家商务区。
中资企业在埃及的故事
日前,一部关于埃中资企业的形象片《我们在埃及》上映,这部短片仅有5分钟,却翻译成3种不同的语言。别看时间短,信息量却十分惊人,让秃鹰带大家看一下,究竟发生了什么?
短片中,记录了中国企业在埃及的每一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3万名埃及员工走进中国企业开始工作。
每一天
埃及新首都CBD标志塔项目向上爬升3.2英尺
中国企业为埃及生产石油9268吨,天然气328.88百万立方英尺
中国企业在这里进行三维地震勘探平均日效10000炮以上
平均帮扶19名女童走进学校接受正规教育
中国企业对埃及新增直接投资额6454691埃镑
中国企业将先进的中国技术和中国速度带入了埃及,影响了埃及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当时,埃及新首都的项目吸引了美国、日本等企业前来竞标,最后,中国企业脱颖而出,成功拿下了这一项目。
中国企业是靠什么才脱颖而出的呢?主要有以下3点:
1.中国建造所需成本最低。在基建方面,中国拥有丰富的经验,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可以最大程度节省成本。对于贫穷的埃及来说,必然是优先选择中国。
3.中国不搞技术垄断。中国企业会邀请埃及工程师一起研究工程,并且还会毫无保留的教导埃及人。中国企业的存在,不仅解决了埃及就业问题,还传授了先进的技术。
正是拥有这3个优势,其它国家才愿意选择中国企业。总而言之,只需要等到2022年,埃及新首都全面投入使用后,中国基建将再次让全世界惊叹。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中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突破3.5万公里,约占全球高铁网的七成。可以说,高铁如今已经成为中国一张靓丽的“名片”。进入2020年后,高铁在持续发力的同时,中国的航天事业也迎来了新的巅峰。
按照计划,今年,中国航天将开启“超级2020”模式,预计全年发射任务超过40次,这一万众瞩目的“中国速度”,再度刷新世界纪录,就连美国也自叹不如。具体来看,今年中国航天主要有六大方面的任务。
一是建设长期有人照料的近地载人空间站。该空间站预计在2022年左右建成,可支持3名航天员长期驻留,在轨运行10年,将向国际社会开放合作,提供全球共享的空间应用平台。二是实施探月工程三期嫦娥五号任务,实现月面无人采样返回,圆满完成探月工程三步走的总体规划目标。三是北斗导航卫星全球系统建成由30颗卫星组成的混合星座,服务范围延伸至全球,真正做到“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
四是完成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卫星的发射与在轨应用。五是建设低轨移动互联网星座“鸿雁星座”。该星座由运行在轨道高度1000多公里的数百颗卫星构成,预计在2023年在轨部署完成。六是实施首次火星着陆探测任务,计划于今年发射首个火星探测器。
不得不说,六大方面的任务个个精彩,充分彰显了中国作为航天强国的雄厚实力,而这其中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更是成为继高铁之后,中国又一张闪耀全球的“名片”。众所周知,中国卫星事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且极其艰难的过程。但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北斗已累计发射51颗卫星。与此同时,北斗的各项功能也日趋完善,在工程建设、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抢险救灾、交通运输、日常生活等领域,提供了大量详实可靠的数据,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赢得了各界的广泛称赞与好评,令14亿国人都为之自豪!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北斗如火如荼发展的同时,美国GPS系统曾找上门来寻求同中国合作。原来,中国北斗采用的三频信号比采用二频信号的美国GPS系统更加先进,而要把二频信号更新成三频信号,需耗费大量时间和资金。因此,美国GPS系统也想学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将卫星接入中国北斗以完成更新。不过,美国的这一要求,遭到了中国专家的果断拒绝。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2019年12月27日报道,计划于2020年6月发射两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至此,北斗三号系统将全面建成。五角大楼目前对很多东盟国家用北斗取代GPS感到忧心忡忡。据悉,中方北斗基础产品已出口120余个国家或地区,深受其他国家的信任与欢迎。同时与“一带一路”工作开展合作,积极扩大自己的应用圈。在北斗系统尚未投入应用之前,东盟国家多用由美方控制的全球定位系统、由欧洲生产的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与俄国的格洛纳斯卫星定位系统。北斗系统的出现,势必会影响其他卫星定位系统的不满,由此也引发了其他国家人员的担心。
如果越来越少的国家使用GPS,那么北斗系统将全面取而代之。全球定位系统享誉甚久、应用范围广、投入使用时间长,但并非无一丝劣处。1990年海湾战争爆发,尚未完全成熟的全球定位系统给了美方很大的便利,他们以一种敌人想不到的方式实现快速穿越障碍区与精准打击,节省了大量军区物资和时间,在敌人尚未反应过来时便已结束战斗。之后,各国开始注重定位系统,但受各方面的限制,许多国家都只能借用别人的定位系统。之前最受欢迎的无疑是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向来只会向前走。北斗系统投入使用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青睐于它,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北斗系统前景良好。
美军在GPS留后门的劣迹令多国心有余悸,在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美国就瘫痪了伊拉克和南联盟的GPS,导致对方出现混乱。全球定位系统确实在之前一直受多数国家的青睐,但它并非无可诟病的地方。抛开技术上的硬伤不谈,定位受制于人就是一个隐患。除了上文提到过的海湾战争,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的精确打击惊呆了世界各国,误差控制在极小范围内。若是只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实现战争优势,那么还不需要太过担心,但是如果战争时期各项定位信息可被敌人干扰甚至控制就很可怕。
南海未来很可能出现GPS信号的真空,这才是白宫最担心的。俄罗斯已经研制出干扰GPS信号的发射器,并成功令一艘挪威军舰和货轮相撞。越到现代,科技的力量就越强大。全球定位系统被运用到战争中已不是个例,甚至不局限于某双方的战争1999年印巴战争中,印军此事军事实力已相当强大,装备了许多高科技武器,但是在美方关闭全球定位系统之后其发挥受到很大影响,也因为如此,印方建设了自己局部的定位系统。北斗系统势必会全面取代目前中方所使用的全球定位学院。白宫担心,一旦北斗系统发挥效果,南部海域必会不再时刻受他们的监视。俄罗斯在科技方面一直不落于人后,如今已成功研究出干扰定位系统的发射器,并成功运用到实例中。
北斗系统的成功标志着中方从此在这一方面不受其他国家的限制,信息安全提升许多,定位系统也全由自身掌控,这都得益于无数献身于此的先辈们。是他们的废寝忘食才换来了我们如今的自由。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