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这几项中国军事技术,可以PK外国,独步天下!
长期以来,因为西方对我国的集体性技术封锁,导致我国不得不独立自主进行科研和技术发展。在这一严峻的外部环境影响下,在很多产业、技术领域,我们都不得不得与西方为主体的发达国家体系进行集体PK,因此,自然也形成了中国PK外国的这一说法。
近年以来,随着我国在军民领域的技术研发投资不断增加,研发水平也呈现快速提升的趋势,尤其在军事技术领域,我国更涌现出了一批世界领先性技术。毫不客气的说,这这些技术领域,即便是中国PK外国,我们也能占据上风。
因为资料和篇幅的原因,笔者今天仅举几例我国已经公开报道了的、独步天下的军事技术。
1、舰船中压直流供电系统技术
在国外,船舶综合电力系统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综合电力系统研究,近年来已经实现中压交流综合电力系统的工程应用。
2009年7月服役的英国45型驱逐舰,是世界上首艘采用中压交流综合电力系统的水面主战舰艇。此外,英国CVF航母、美国DDG1000驱逐舰、法国“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等均采用了中压交流综合电力系统。
海军工程大学舰船综合电力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在马伟明教授的临到下,提出一二代混合的综合电力系统技术方案,牵头并联合国内船电行业优势单位,构建了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同时完成全系统联调试验,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实现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的国家。
马伟明院士:领先就要领先美国
2、高超音速滑翔弹技术
JF-12高超音速风洞
图片为我国JF-12大型高超音速风洞系统,这是世界上最大和最先进的高超音速试验设备,据悉,我国高超音速武器进度优于美国的主要原因,就是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高超音速飞行器研究设备,通过模拟还原高超音速飞行器的飞行环境,来了解飞行器在层流和湍流中的反应。
为弄清高超音速飞行器边界层转捩问题,美国和澳大利亚科研人员耗资5400万美元,2006年至2015年,曾多次在澳大利亚武麦拉靶场进行飞行试验,其项目代号为HIFiRE计划(高超声速国际飞行研究试验),虽然成功进行了超燃冲压发动机实验,但是边界层转捩实验并没有完全成功。
美国空军决定在2017至2019年继续在澳洲靶场进行高超声速飞行器边界层转捩(BOLT)实验。然而在美俄还在苦苦挣扎的同时,位于四川绵阳的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为解决我国高超音速飞行器边界层转捩这个空气动力学基础问题,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基金的支持下,在某卫星发射中心进行了某型航天器飞行试验,试验飞行器点火、离架、飞行正常,获取了可供分析的遥外测数据,飞行器全程飞行稳定,防热和承力结构无破坏,工作可靠,实现了圆锥边界层的自然转捩和强制转捩,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并成功回收飞行器残骸和黑匣子,成为世界上唯一完成全飞行试验的高超音速跨大气层飞行器实验,成为完全掌握高超音速飞行器转捩特性研究的国家。
3、固体激光武器技术
自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就开始研究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和激光技术,经过20多年努力,在国际上首次生长出可直接倍频产生深紫外激光非线性光学晶体,并发明棱镜耦合技术,率先发展出实用化的深紫外固态激光源,使中国成为当今世界上唯一掌握深紫外全固态激光技术的国家。
KBBF晶体可用于激光武器
与美国从化学激光开始出发不同,我国一开始就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固体激光武器领域,尤其是在最关键的核心技术——激光倍频材料上远远领先于国际同行,早在90年代,我国中科院陈创天院士就攻克了“局域自发成核生长技术”,研制出了世界上唯一可以直接产生极窄频宽深紫外激光的KBBF晶体,长期独家垄断制造技术并且限制向国外出口,美国直到2016年初步才实现了KBBF晶体的自主化生产。
然而中国又鼓捣出了更新一代的RABF晶体,让美国的国产KBBF晶体陷入了“未使用既落后”的窘境。
4、火炸药技术
我国火炸药专家王泽山利用自己创立的装药新技术和相应的弹道理论,研发出了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远射程与模块装药技术。依照他独创的补偿装药理论和技术方案,火炮用一种装填模块即可覆盖全射程,从而大幅度地提升了远程火炮的打击能力。从此,我国火炮的射程提高20%以上,或最大发射过载降低25%以上,弹道性能全面超过其他国家的同类火炮。该项技术获得201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先进火炸药技术让传统火炮威力大为提升
“这项技术在不改变火炮总体结构、不增加炮管压力的前提下,通过有效提高火炸药能量的利用效率来提升火炮的射程。”王泽山说,这样一来,火炮只需用一种操作模块即可覆盖全射程,从而大幅度提升了远程火力的打击能力。
5、单体碳化硅反射镜技术2018年8月21日,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完成的4.03米口径高精度碳化硅非球面反射镜是世界上迄今公开报道的最大口径单体碳化硅反射镜,其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大口径碳化硅非球面光学反射镜制造领域的技术水平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全球最大口径的单体碳化硅非球面反射镜
单体碳化硅反射镜是太空光学侦查卫星的核心组件,装备了这一反射镜的光学侦查卫星不仅可以让太空探测“拍摄”的“图片质量”从“卡片机”蹿升到“单反相机”效果,而且还相当于给“单反相机”加了一个可以高质量成像的镜头,捕捉蛛丝马迹会更加清晰立体。
碳化硅反射镜进入太空后,“拍照”成像只是最基本的工作,而从空间俯瞰大地、遥感数据、纵观寰宇,都将是大口径碳化硅反射镜的职能工作。未来,这一全球最大直径反射镜发射进入太空后,将推动我国构建全球领先的天基光学侦查系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