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府巡按”是个什么官?最低时的职级你绝对想象不到......
在传统戏剧中,人们塑造了心目中的清官——包拯包青天。几千的封建社会,虽然都是有王法的,但是,基本上仍处于人治,所以,能碰到一个勒政爱民的好官,是一方百姓的福分与期盼。
在清官戏中,有一个角色是最受观众追捧的,那就是手持尚方宝剑微服私访的“八府巡按”。因为,当地方官为非作歹、欺压良善,民间正义得不到伸张时,只要“八府巡按”大人一出场,就贪官得惩、恶人当诛,还当地百姓一片纯净的天空。
电影《九品芝麻官》中,主角包龙星在被皇帝封为八府巡按之后,很快就为戚秦氏翻案,并且人人畏惧,那么八府巡按这个官职在古代是否真实存在呢,答案是肯定的,这个官职相当于如今的纪检委,而且其权力大的难以想象。
那么,历史上真有这样英明神武的“八府巡按”吗?
严格意义上来说,在封建专制时代并没有“八府巡抚”这个官名。
在正式的官衔之中,八府巡按的名字叫监察御史或者是巡按御史,而八府巡按大多是喜剧之中和民间流行的叫法。
“八府巡抚”实际上可能是个御史,而且是最低级别的御史,正式的叫法可以称“侍御史”。
秦时就设置有侍御史,两汉时延用秦制,只是,那时的侍御史是朝廷里官员,不带下乡视事的。
到了唐中宗时,才从御史台和内外五品以上官员中遴选二十人担任巡按使,临时由朝廷委派,负责巡视各省,考核官员。这是“八府巡抚”最早的原型。
在唐代,御史却只有正八品,相当于现在的科级干部。宋代的御史也是八品官,明代则为正七品,清代略高,约为从五品。
人们之所以在戏剧中赋予“八府巡按”以巨大的权力与威名,应该是受了“巡抚”一职的误导。中国的戏剧与小说是诞生于元明期间的,而巡抚一职最初就是设于明代。
巡抚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又称抚台。
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清代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
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名。
虽然这个官职的品阶不高,但是其权力却是大的让人想不到,尤其是对于巡查地方官的巡按御史来说,他们就像是皇帝的眼睛。
帮助皇帝监督各地的官员,一旦发现有人徇私舞弊,那么他们就可以直接向皇帝汇报,所以巡按御史对于地方官来说就是最大的克星,因为只要他们在皇帝面前说点坏话,那么自己的乌纱帽就有可能不保。
这是一个美丽的误会,愿望虽然美好,但,封建专制的统治本身,是不可能清官遍地的,要想让一个小小的侍御史来改变官风是不可能的。只有在以法治国的今天,巡视制度才发挥了巨大的威力,就像一把达斯魔之剑常悬在贪官恶吏的头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