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将迎新一波机遇,崛起之势已无法阻挡
2020年,所有人都过得很艰难,许多逆行者冲向了一线,集体迎战疫情。在过去,我们一直讨论着,人工智能将如何服务于医疗事业?如今,疫情为专家留下了一道难题,人工智能究竟如何助力攻克疫情?
上面这张图片,正是一个为机场消毒的“小浣熊”。这个智能洗地机器人正是一个特殊的“逆行者”,服务于各大机场以及火车站等人流量密集的地区,通过大面积自动驾驶清洁杀菌,从而提高了消毒工作效率。
不仅仅如此,在医疗方面,人工智能也发挥神力。比如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隔离诊区,一款名叫“小白”的机器人正忙碌着。医疗专家通过“小白”的帮助,对患者进行远程会诊以及查房,它的存在,降低了医患交叉感染的风险,同时也提高了诊治肺炎的效率。
类似于“小浣熊”和“小白”的人工智能还有很多,它们真正成为了一线的好帮手。过去,许多人讨论,人工智能根本没有用,如今,在各行各业中,人工智能大显神威。不过,目前人工智能的表现最多只是辅助功能。
关于人工智能,网友讨论最多的当属未来是否会取代人类?关于这个话题,秃鹰可以很负责的告诉大家,绝不可能。
人工智能会造成大量失业?
究竟什么是“智能”?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不难回答。通俗来讲,就是让机器展示出类似于人类的思考能力,能够和人交流,更能够为人类工作。试想一下,如果未来有一天,你的敌人是一个人工智能机器人,你会作何感想,是不是觉得毫无胜算?
关于机器人与人类的不同,在秃鹰看来。主要有3点区别:第一,机器人擅长通过大数据分析推理,不会倾向于故事的叙述。第二,机器人情商更高。第三,机器人的视野更加广阔,智慧远比人类高。
看起来,人工智能似乎是无所不能。正是因为人工智能的强大,让我们感受到了疑惑和担心。既然人工智能这么聪明,会不会抢走我们的“饭碗”,害得我们失业呢?
来自世界顶级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曾大胆预测,2030年以后,美国有38%的工作将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不过,我们不必感到忧虑,人工智能确实会取代一部分工作,不过对于富有审美性、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工作仍需要我们完成。说白了,人工智能只是我们的工具,未来必然是人机协作的崭新时代。
如今,已迈入到2020年,人工智能将迎来新一轮机遇,那么在该领域,又将呈现什么趋势变化呢?
2020年,你必须知道的几件大事
人工智能在疫情控制中大显神威,从而令人工智能热度大增。根据调研机构Gartner公司的预测,今年将是人工智能相关业务发展的关键一年,将会有180万个工作岗位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但最重要的是,也将会诞生230万个新的工作机会。
这听起来似乎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人工智能可以帮我们更好的就业,让我们去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不过,在秃鹰看来,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新就业机会的出现,会让我们面临更大的竞争,或许,新岗位的吸引力还不如过去的工作。
不过,对于肯钻研和敢创新的人才来说,2020年将会是咸鱼翻身的好机会。
比如说自动驾驶,今年自动驾驶行业或许将迎来爆发期,全球许多国家将自动驾驶列入了国家顶层规划,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加入了这个行业,以求抢占先机。
据业内专家预测,到2020年,全球拥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000万辆。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例子,秃鹰就不一一列举了。
不过,看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后,大家也需要关注一下人工智能的安全问题,尤其体现在个人安全隐私上。
前段时间,网上迅速刷屏的AI换脸软件Zao,引起了许多人的恐慌,另外,国外还曝出了通过人工智能收集窃听用户隐私的新闻,结果让人工智能的声誉跌入谷底。毫不夸张的说,安全隐私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拦路虎。
人工智能+5G
今年是5G元年,5G+人工智能技术,必然将增强用户隐私的安全性。5G+人工智能技术,将拥有更大的大数据、更强的算力以及更优秀的算法,这正是未来10年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中国作为5G的先驱者,领导着全球5G的发展,因此,充分利用5G+人工智能技术,将助力我国打造科技强国。那么我们作为普通人中的一员,应如何利用好这个趋势呢?
秃鹰借用比尔盖茨的一段话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总是高估今后一两年内将要发生的变革,而总是低估未来10年将要发生的变革。所以,不要让你自己陷入无所作为的窘境。
最后,秃鹰想说,不要以为人工智能距离我们还很远,其实它早已渗透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可能你会问,如果未来我们身边到处都是人工智能,那么科幻片中的场景是否就变成了现实?我认为,这并不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
尽管新型冠状病毒让全国人民都没能过好年,但本周,我们还是告别了2020年代的第一个春节。对于进入2020年代的解放军来讲,新的一年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
落实到具体装备上,今年解放军既要练兵备战,让各个军种熟悉刚刚列装的三代装备;也要铺开列装2010年代研究的第四代装备,摸索新装备带来的新技术、新理念、新战法,为30年代推进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任务打好基础。本周的军评将“预言”一下今年解放军在装备方面的一些动态。
2000年来的“三个阶段”
要讨论今年解放军的动向,我们还要从“20年来解放军都做了什么”说起。新世纪以后,解放军的军事建设根据内外形势,大体经历了三个特色鲜明的周期。
第一个周期是2000年到2008年的临战周期,这一时期,解放军的特点是为了可能的祖国统一军事斗争,快速研发、采购和列装铺开了一批二代装备和三代装备。这些装备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基于成熟技术,缩短研制、生产、采购周期,以便尽快列装,帮助解放军一线部队获得压倒台独分裂势力的装备,使其在关键时刻具备“使用武力”的能力。
解放军在这一时期“快速”列装了05系列两栖装甲车族、96A主战坦克、04式步兵战车、039型常规潜艇、053H3和054型护卫舰、基洛级潜艇、歼-10A、歼-11B战机、东风15B/C等新一代装备。这其中不少装备,例如96A型坦克、武直-9装直升机和053H3护卫舰的技术水平还属于“二代半”;这一时期列装备军队的三代装备,例如05式两栖车族和2007年紧急入列人民空军的歼-11B战机,为了尽早装备部队也不得不“舍弃”部分先进功能。
建国60周年大阅兵,可以看做是第一个军事周期的集中成果汇报展示
虽然这些为了潜在战争紧急列装部队的装备在性能方面“差强人意”,但是相较仍大量服役的一代装备,这些新装备毕竟有了质的飞跃。由于采购规模大,这些为了应对台海危机而紧急采购的装备成为了目前我军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陆军为例,目前列装陆军的4000余辆坦克中,有60%以上是2000年以后采购的96式或96A式主战坦克。而空军则列装了包括歼-8F、歼-10A、苏-30MKK、歼轰-7A等一系列具有应急战备色彩的三代机或者二代半飞机。
进入2010年代早期,解放军装备建设进入了第二个周期。由于预想中的“节点2008”随着台湾当局的“政党轮替”没有到来,2008年以后,内外形势的变化使得解放军有了相对宽松的内外环境。在军事建设上,解放军不仅研发完善了一批三代装备,还根据“装备一代、预研一代”的思想,预研了一批四代装备。
这一时期,第二炮兵“杀手锏”武器,例如东风-21D、长剑-10、东风-26等导弹相继服役;空军方面则以差不多每年一百架的速度装备了约500架三代机,“虽迟但到”地构建起了媲美其他军事强国的空军三代机队;以轰-6K为核心的远程航空兵部队和以空警-2000预警机为代表的支援机群的发展,使得我国空军在“攻防兼备”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陆军定型了大量下一代战场机械化装备,包括99A在内的“土豪旅”的八大件信息化装备和陆航旅的武装直升机也是在这一时期定型的;海军则开始为后续的“大建”定型下水了052D型驱逐舰、071型两栖登陆舰等。
这些三代装备的换装定型,让解放军“改头换面”,在主力部队的装备水平上追平了西方发达国家,并在多个方向上建立起对周边军事集团的技术优势,在部分领域甚至获得了压制强敌的手段,也为后来2015年以后至关重要的“军改”以及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打下物质基础。
2015年的九三阅兵是第二周期的成果集中汇报展示,这一时期,“杀手锏”武器集中亮相
2015年举行的九三阅兵,可以看做是第二个军事建设周期的集中汇报展示。而2015年开始全面推进的军改以及随后建设发展的新质战斗力则可以看做是第三个周期的开始。
进入第三个周期以后,得益于此前“装备一代,预研一代”的长期规划,一系列下一代战场装备,如055舰、歼-20、下一代高超音速武器厚积薄发。除了武器装备稳步推进以外,解放军先是在“军改”中建立起适合未来信息化战争的上层架构,随后各个军种在第三代武器的推动下也开始推进内部的体制编制改革。2019年的建国70周年阅兵则是一次第二个周期跨步到第三个周期的“承上启下”的汇报。海军、空军、火箭军在本次阅兵中展示了大量下一代战场系统,以及部队架构重塑后的面貌。很多新一代,或者说第四代的战场系统集中亮相,很多相关系统,甚至是强敌在短时间内也难以企及的。
2020年,解放军要干什么
梳理完解放军过去20年的军事发展,不难看出2020年作为“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的意义所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要“三步走”,第一步就是力争在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第二步则是在2035年推进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任务。我们在前20年,用两个军事建设周期基本能完成了原先计划的第一步目标,而2020年,解放军各个军种将开始大量列装新一代战场系统,为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国防现代化目标打好基础。
首先是陆军方面,对于2020年的解放军陆军而言,落实2017年“脖子以下”军改带来的合成化改革成果,进一步推进陆军信息化、机械化、合成化建设无疑是这一时期的重点。反映在装备上,则是重型旅、中型旅和轻高机旅成体系的大规模换装。
在网上讨论中大家经常戏称陆军“没钱”,不过玩笑归玩笑,现实情况是,当前的陆军依托较为宽裕的军费以及各平台日趋成熟的优势,正进行史无前例的大采购和大换装。即使按照公开露面的新装备推算,陆军每年采购的机械化装备已达四位数。在陆军突击力量的核心——重型旅建设上,在2019年,陆军为三个旅——82集团军某旅、78集团军某旅和81集团军某旅换装了以99A式坦克为代表的下一代信息化装备,让他们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土豪旅”。
值得一提的是,陆军的“新装备”替换的已经不再是“五对轮”,而是“六对轮”。陆军现在的机械化装备主力,是以1996年以后购买的第二代半和第三代主战装备为主,仅有个位数的合成旅和装甲团还在使用20世纪90年代以前遗留的一代或一代改进型装备。
2020年的陆军无疑将保持2019年的换装速度,在重点方向继续普及新一代战场装备。可以推算,随着台海形势走向又一个“四年周期”,我军今年换装的重点,可能是负责台海地区战备工作的南部战区和东部战区的各个单位。
这意味着除了99A和直10、直20等重点三代半装备以外,陆军今年还要大规模列装在2018年以后摸索成形的、具有信息化时代新理论基础的机械化装备。随着15式轻型坦克的列装,南部战区和西部战区甚至东部战区的一些重型旅今年也许会成建制接受新装备;同时第三代装甲猛士的采购量激增,陆军实验性打造的第一支由三代装甲猛士构建的轻型高机动旅也有可能会在今年亮相。
除了地面突击力量,陆军今年另外一个重点依然是陆航力量。在去年阅兵中高调亮相的直-20直升机在2019年前就已经加入我军某空突旅和陆航某旅两个单位。目前,所有陆军陆航旅都对10吨级的直-20突击运输直升机有着极为迫切而巨大的需求,随着直-20系列产量不断提升,从今年起,陆军航空兵部队将进入直-20的高速换装期。
除了地面突击力量以外,成建制换装的新型370毫米模块化箱式火箭炮、新型无人机、电子战系统等等一批具有新质作战力量也是一个看点。这些“战区级”的武器。对于陆军的高级指战员们来讲可能更加重要——毕竟有了它们,才最能保证陆军在新时代有效的“全域作战”。
在空军方面,对于解放军空军来讲,2020年最大的事情,无疑是歼-20的全面铺开。在看了好几年飞训某团歼-20、歼-16、歼-10C混编的画面后,中国空军在2019年终于迎来了第一个全面换装歼-20的作战部队——王海大队所在旅。从公开信息来看,该旅至少已经列装了两个大队歼-20战机。随着作战旅正式列装歼-20战机,我军的四代机,已经摆脱了“试训”的性质,走上一线部队执行战备勤务,成为维护我国空天安全的重要精锐力量。
解放军目前拥有4个大队的歼-20图源:中国空军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