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孤立计划破产?关键时刻伊朗传来三个好消息
为了彻底压垮伊朗,美国可说是大费周章。
接连制裁伊朗经济、限制伊朗石油出口后,美国以航母、战机、军舰将波斯湾围了个水泄不通,以色列更是堂而皇之地“劝告”德黑兰,称只要伊朗敢从海上运出石油,以军就会给伊朗油轮点颜色瞧瞧。
“斩首”伊朗少将后,美国一边威胁、拉拢了欧盟八国和日韩等势力出兵中东,以此强行将白宫盟友捆上美国战车。另一方面,美国海军已经装置了低当量核武器,赫赫有名的“福特”航母也将装载激光武器。美国强调,潜在对手的“有限核攻击”将失去任何优势,美国海军的攻防能力将得到大幅度提升。
就在美国咄咄逼人的节骨眼上,伊朗传来了三个好消息。
据俄新社2月10日报道,伊朗在日前表示,从2019年10月27日开始,伊朗与欧亚经济联盟的经济合作规模已经超过了10亿美元。德黑兰强调,未来欧亚经济联盟的合作规模将继续扩大,印度等国也会加入伊朗与欧亚的经济联盟。
根据该联盟的有关协议,伊朗将对欧亚相关国家的输伊商品减免税额,与此同时,在伊朗出口到该联盟成员国的商品中,至少有80%是免收税额的。这意味着:美国对伊朗的孤立计划已然破产,如果白宫不能采取有效措施,等到印度等国也加入该联盟后,伊朗经济状况很可能在2020迎来好转。
对伊朗而言,眼下的当务之急主要有两个:如何复苏萎靡不振的经济局势?怎样避免遭到美国及其盟友的围攻?在伊朗危机四伏的节骨眼上,如果欧亚经济体能为伊朗雪中送炭,白宫必然非常头疼。
当然,伊朗的出招并不限于争取欧亚经济体的支持,清除伊朗本土为美国CIA搜集情报的间谍、研制新武器也是德黑兰的重要招数。
当地时间2月4日,伊朗表示,已逮捕了多名为美国CIA提供情报的间谍,其中一名被直接判处死刑。伊朗强调,这些家伙向美国提供了核数据,伊朗安全已受到威胁,因此他们必须付出代价。很显然,和俄罗斯一样,伊朗对待叛国者丝毫不会手软。
2月9日晚,伊朗“胜利”号卫星发射失败,但值得一提的是,运载火箭虽然没有被送到相应轨道,速度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但该火箭在发射过程中却是顺利的。在美国看来,因为火箭运载与发射弹道导弹的技术很类似,所以伊朗此举很可能是暗度陈仓——表面上是要发射卫星,实际上却是测试导弹发射技术。
然而,不管伊朗的真实意图如何,美国在此次较量中都已经处于劣势——白宫根本无力阻止伊朗这么做。对德黑兰而言,这也是对美国发起公然挑战的好机会:和轰炸美国军事基地一样,伊朗就是这么干了,白宫又能如何?
当然,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美国的实力都要超过伊朗太多,这注定了伊朗只能在冲突中处于被动局面。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十足把握,美国也不敢轻易对伊朗动武——伊军那数千枚弹道导弹可不是摆着玩的。要知道,光脚的尚且不怕穿鞋的,一旦伊朗发动猛烈反攻,美国及其马前卒肯定也会付出沉重代价。
自从1月8日击落乌克兰航空PS752航班以来,伊朗高层就一直处于巨大的国际政治被动和舆论漩涡之中。如果说外部压力反而能让伊朗人同仇敌忾的话,那么这场内部危机让原本就暗潮汹涌的伊朗高层斗争表面化和极端化,这就必须让伊朗人万分小心了。
就在近日,一名来自英国的情报专家就终于将这层窗户纸捅破,他宣称,“伊朗革命卫队有可能发动政变,推翻伊朗现总统鲁哈尼。”
革命卫队
自1979年革命之后,伊朗的统治权力体系划分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伊朗拥有西方式的议会和总统制度,但在议会和总统之上,则是真正握有大权的什叶派伊斯兰教士阶层,以及这个教士金字塔最顶端的最高领袖哈梅内伊。
显然,哈梅内伊和这些教士们明白要让总统、议会乃至整个伊朗听话,并不能完全指望宗教,只能指望手里的枪杆子。但受制于伊朗原有的这套议会国家制度,靠造反半路起家的教士们并不能将属于议会和总统的国家军队彻底掌握在自己手中。于是,自革命成功的那一刻起,“革命卫队”这个由最高精神领袖直接掌握的“护教军”就注定要在伊朗的统治阶层政治生活中扮演着异常重要的角色。
哈梅内伊与革命卫队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的革命卫队早已发展成一个独立于政府体系之外的庞大利益山头集团,在保证坚决拥护宗教、教士阶层和最高精神领袖的前提下,革命卫队在伊朗内外拥有者近乎无限的权力和影响力:
他们可以无视政府和议会,直接向叙利亚、伊拉克、也门等地输出革命并与美军交战,而政府和议会却要为这帮大爷提供资金支持并为他们捅下的篓子擦屁股。
这一切显然就让身为民选总统的鲁哈尼厌恶不已。鲁哈尼本就是个温和派,极其反感革命卫队那帮莽夫整天喊打喊杀,而早在2015年也门内战爆发时,鲁哈尼就坚决反对苏莱曼尼要到也门开辟新战线的做法,原因是伊朗的财政已经无力支持革命卫队到处开战,再这样下去搞不好伊朗自家的民众就要先揭竿而起了。
阅兵式上的鲁哈尼
鲁哈尼这种正常人该有的思维在狂热而傲慢的革命卫队眼里显然就是个妥妥的投降派,是一个惧怕美国的软骨头,双方你骂我一句,我骂你一句,梁子也就自此结下。
再到苏莱曼尼被美军炸死,革命卫队誓言报复;而偏偏此时革命卫队的导弹没打中美国人,却击落了乌克兰航班。两件事赶在一起,革命卫队与鲁哈尼之间的这层窗户纸终于被捅破:
打下这架飞机的革命卫队自然要想尽办法逃避责任,但鲁哈尼这时候面对国内国际的双重压力,只能不惜以辞职要挟哈梅内伊让革命卫队承认真相严惩凶手,给伊朗人民一个交代。而被卖了的革命卫队不会对鲁哈尼起杀心,想必谁都不会信。
航班坠毁现场
另一个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哈梅内伊早在数年前就被确诊为癌症晚期,接班人的事情在伊朗早已成为公开的秘密。但先是1月3日苏莱曼尼被美军杀死,让革命卫队痛失一大夺嗣战力,接着1月8日误击客机又让革命卫队的名誉大受损害,短短一周之内,革命卫队在这场关乎自身命运的接班人选拔战中瞬间就跌落到一个岌岌可危的位置。
在革命卫队“自己人”的苏莱曼尼身亡后,鲁哈尼的接班人顺位必然提升,而这也是美国人引爆伊朗内部矛盾的一石二鸟之计。对鲁哈尼等非革命卫队势力来说,美军是帮忙送人头;可对革命卫队来说,万一让鲁哈尼真上台,自己会有怎样的下场自然可想而知。
因此一旦哈梅内伊“驾崩”,革命卫队趁乱暴起乱刀砍死鲁哈尼,然后另立新帝自己当太上皇,这么美滋滋的诱惑恐怕很难拒绝。那么革命卫队的这场“革命”在将来真的能成功么?其实还是颇有难度。
鲁哈尼虽然是温和派,但却只是相对革命卫队这帮疯子而言。鲁哈尼喝过洋墨水,两伊战争时期也上过战场当过指挥,伊核危机爆发后又担任过伊朗首席核谈判代表与西方各国周旋十几年。所以要比打仗,鲁哈尼的资源是真不如革命卫队,但要论政治手腕和宫斗能力,革命卫队这帮大老粗又怎么能与鲁哈尼相比。
鲁哈尼
革命卫队的另一个机会就是过几天就要举行的伊朗议会选举,鉴于眼下美国人咄咄逼人的局势,革命卫队与强硬派联合逼宫鲁哈尼也不是什么难事,但前提是革命卫队会玩这种需要耐心和狡诈的针线活,而鉴于革命卫队前些日子的表现,反正笔者是不抱多大期望。
当然,不管我们再怎么猜测,以上这一切除了希望不大的议会逼宫都是建立在哈梅内伊已死的基础上,而眼下哈梅内伊依旧活蹦乱跳,革命卫队再怎么恨鲁哈尼也只能继续强颜欢笑了。
在今年美军刺杀了伊朗重要指挥官苏莱曼尼之后,伊朗同美国的冲突便持续恶化甚至慢慢上升到使用导弹火箭弹等武器攻击美国驻伊军用设施的地步。尽管伊朗在事后宣布将会停止一切报复行动,但是美军杜鲁门号航母进入波斯湾海域的消息还是让这一地区铺上战争的阴霾。美国是目前少数拥有战争“冷启动”能力的国家之一,因此美军军舰在这一区域内的一切行动自然都备受关注,目前战争阴云笼罩之下,伊朗也警告美国不要小看伊朗的实力。
对于伊朗的警告,许多军事专家判断称,这很可能是伊朗对铀浓缩丰度提升的信号之一。说到底美伊冲突的核心便是伊朗是否拥有生产核武器能力。在中东地区已经有了以色列这个在众目睽睽之下,秘密研发核武器成功的例子,而对于美国来说,一旦伊朗拥有核武器,未来对于中东地区的控制能力将会被极大削弱。因此,美国总统在2018年撕毁了此前签署的伊核协议,希望重新提出条件进一步阉割伊朗的核能力。
霍尔木兹海峡的重要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伊朗的防御重点
而美军在经济制裁的同时,也开始在波斯湾海域进行集结。对于一般国家来说,发动战争的前夕一般都会伴随明显的战争准备和动员,但是美军的战备以及动员能力全球数一数二,所以同样具备冷启动——既不需要明显的前期动员,部队在进行集结甚至军事训练演习过程中便可以直接投入实战之中的能力。因此美军大军压境自然也让伊朗感到万分紧张,而伊朗也对霍尔木兹海峡进行了加强防御的举措。
被伊朗击落的美军无人机附近还有一架满载的P-8侦察机
此前伊朗面对美军对于伊朗境内目标的多次试探和侦查也是万分谨慎:在此前击落美军全球鹰无人机的行动中,在无人机不远处便有一架P-8侦察机伴飞,并且当时机内为35人满员状态。伊朗有意避开载人机的目的便是防止事态扩大。而袭击阿萨德空军基地后,也有军事媒体报道称阿萨德空军基地最出名的便是因为此基地刚刚被重启不久,基地内驻扎的人员仅有部分工程人员和少量安全部队,很多区域都是空房或者库房,很难造成人员伤亡。
但是随着美国近几日不断爆出在阿萨德遇袭中,有美军士兵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这让伊朗提高了警惕:美国似乎正在营造伊朗袭击美国基地造成了人员伤亡的情景,为美军对伊朗进行军事行动提供借口。尽管伊朗此前为平息事态表示目前伊朗提升铀浓缩丰度的举动可逆,但是却没有提及目前铀浓缩丰度提升的工程是否暂停,这意味着伊朗很可能给自己留好了后手:一旦事情一发不可收拾,伊朗便会加快对核武器的研发进度,以此来对美军的攻势进行反击。
伊朗核设施浓缩铀丰度的进度如今成为谜团
可以说美伊冲突尽管随着伊朗的声明在表面上平息下来,其实依然暗流涌动,目前多国专家正在劝阻美伊双方不要升级事态,尽量保持克制。一旦美国真的对伊朗发动战争,目前正在中东地区活动的土耳其与俄罗斯肯定不会坐视不管。这场小型区域冲突正在走向战争的深渊。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