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中央反复强调这四个字:新冠病毒的末日要来了
据人民日报2月9日报道,湖北省委书记、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指挥长蒋超良在武汉市督导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指示,确保应收尽收。这几天来,从中央到地方,“应收尽收”四个字反复在报道中出现,成为各级的高频词。
“应收尽收”的重要性无需多言。对于大众理解而言,所谓“应收”,就是已经患病的,就应该立马收治。否则,患者得不到救治,还存在感染更多人的风险。理想状态下,的确是一旦发现疑似病症,就应立刻收入医院治疗。然而,武汉的现状告诉我们,“应收尽收”很难!不是武汉不愿意,而是真的一时半会难做到!
难在潜在患者持续增加——
新冠病毒感染的潜伏期长短不一,患病症状表现不一,甚至有许多隐性患者。武汉是一个上千万人口的城市,在疫情爆发这么长时间里,疑似患者数量何其多也。起初,普通发热门诊挂个号都要排队几小时。一些患者甚至排队几天都等不到试剂盒,得不到确诊。
难在医疗资源捉襟见肘——武汉医疗资源的潜力已经挖到了极限。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4日介绍,前期武汉重症病人主要收治在三家定点医院,重症医学床位只有110张,其他重症患者分散在20多家医疗机构。好在目前火神山、雷神山医院都已经投入使用,方舱医院在迅速扩建,但武汉目前确诊患者超过16000人,纵然大部分是轻症患者,床位缺口依然存在。
要知道,方舱医院虽然建得快,但是收治能力也有限啊!9日,江汉方舱医院负责人孙晖介绍说,江汉方舱医院总容量近1600张,预计当日晚就将收满。此外,前线医护物资频频告急,各类防护用品需求缺口巨大。武汉市常务副市长胡亚波以6日的情况为例做了介绍,当天武汉医用防护服需求5.99万件,缺口4.14万件;N95口罩需求11.9万个,缺口5.68万个。
但我们相信,难只是暂时的!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相信应收尽收、不漏一人的目标很快就会实现。纵然一些网友会以各种段子吐槽,那只是因为大家对武汉爱得心切,希望武汉抗疫的每一个环节都尽善尽美,每一个患者都康复出院。无论如何,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声:胜利,属于武汉!
终于,武汉发起全面总攻了!
如果你仔细看这两天的新闻,你会发现:
1,就在过去这个周末,一批又一批医疗队员,从三线四线甚至五六线小县城出发,向武汉集结。此外,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中国医疗界四大王牌军会师武汉。有的医院,已经是派第二批第三批队员了。
2,这真是全国总动员啊。截至2月8日23:30时,全国各地增援武汉的医疗队,达到了121支,医疗队员共12215名,此外,还有人民军队援助湖北医疗队员1400名医疗队员。用网友的话说:全村的龙已把最硬的鳞给你,哪怕自己也伤痕累累。
3,2月8日起,火神山医院开始大批收治病人,9日继续收治重症患者,医院公布消息称,“已收治数百个新冠肺炎确诊患者。”雷神山医院,则由武大中南医院接管,截至9日中午,已接收 35名确诊患者。
4,方舱医院正在加紧改建。除了已经建成的洪山体育馆(800张床位)、武汉客厅(2000张床位)、武汉国际会展中心(1000张床位),2月8日,坐镇武汉指挥的孙春兰副总理,查看了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下达死命令:在2月9日夜晚前完成改造任务,开始接收确诊患者。
5,2月9日,武汉整合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职工及高校教师,共16739人,下沉到疫情较重的社区,统一编入街道社区工作队,全天候全覆盖排查“四类人员”,确保应收尽收、不漏一人。湖北一把手也说,推动机关干部下沉到各街道、社区,充实基层排查、收治力量……
这确实是一场总攻。
现在,全国看湖北,湖北看武汉。
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疗队员,在武汉集结。
各种措施增加床位,确保有足够战场。
机关和基层干部下沉,全面排查,不漏一人。
按计划,“四类人”将全部在“两山”等定点医院、方舱医院和党校高校分三级隔离。完成隔离后,武汉全市全方位消毒杀菌,其他各行业将可以开始运行工作。
这是决战啊!
当然,这也同中央的死命令有关。
按照新闻报道,2月6日上午,武汉开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动员会,副总理孙春兰出席,新华社相关报道的第一句话就是:湖北省特别是武汉市是全国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
重中之重,不容有失。根据报道,孙春兰副总理在动员会上指出,
要全力抓好源头防控,武汉市要举全市之力入户上门排查“四类”人员,测体温、询问密切接触者,全面落实辖区、行业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强化网格化管理,要不落一户、不漏一人,要第一时间将“四类”人员送往隔离点和定点医疗机构救治,实行首诊负责制、首访负责制。
一句话,武汉必须进行地毯式清查,所有人都要查到,不能漏过一户,不能漏过一人。
虽然走了500万人口,武汉毕竟还有900万人口。而且,大家也看到了大作为疫情源头的武汉,封城虽然封城了,但疫情仍在扩散。
就在元宵节当天,新华社还播发新闻说:连日来,孙春兰指导督导湖北省、武汉市刻不容缓依法采取果断措施,不折不扣落实“四类人员”分类集中管理措施,真正做到应收尽收、不漏一人。
请注意,这些关键词:
刻不容缓、
果断措施、
不折不扣、
真正做到、
应收尽收、
不漏一人。
紧迫感扑面而来,这真是在督导啊!
或者更准确地说,这是在督战啊!
所以,到了这个周末,总攻终于开始了。
几点感慨吧:
1,这确实是跟死神赛跑。看到方舱医院里花花绿绿的棉被,可想而知武汉的现在的努力。但必须快些、更快些,坦率地说,封城两个星期,却一直未能全面排查、应收尽收,很多人不理解怎么这么慢。这当然有难度,但没有难度,还叫考验吗?
2,思路一变,情况就不同。武汉没足够床位,这是事实,反正,过去一段时间,武汉也没找到有效方法。直到高人指点,建方舱医院,赶紧把体育场、会议中心等改一改,搭个床位,不就上万个床位了吗?重症不在这,轻症可以收过来啊,这样,既避免了疫情扩散,还有助于集中治疗。早一点这么做,局面可能就不一样了。
3,总攻开始了,未来几天非常非常关键。地毯式排查,不能漏过一户,不能漏过一人。对一个千万人口的大城市来说,毫无疑问,这是特别繁重的工作。但如果真能所有人都排查到,该收的迅速收治,该隔离的集中隔离,或许,武汉的疫情,就真到一个转折点了。
这是决战。霹雳手段,才是真正的菩萨心肠,更是执政能力啊。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