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打满全场!这支军队得勋章最多,为何又背上不抵抗的骂名?
东北军真的不抵抗?东北人不背这个锅!
清末和民国时期的中国,风云激荡,乱局纷纷,存在着许多支事实上独立存在的势力及其军队,这些“地方军”,成为独特的历史角色。
今天咱们就来说说东北军。
东北军是清末到民国时期奉系军阀的军队,这支军队曾经拥有中国最好的装备,海陆空齐全,甚至有南下统一中国的实力。然而,东北军最为人所知的标签,却并不是这些,而是面对日本侵略时的“不抵抗”——他们真的是完全丧失了战斗意志的弱旅和废物吗?
事实上,东北是早遭到日本侵略的地区,东北军是打响抗战,甚至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第一枪的军队,他们的抗日功劳,不能被抹煞!
▲清末的东北鱼龙混杂
东北军的故事,要从清末讲起。1894年,19岁的张作霖投奔了清军老将宋庆麾下的毅军,因为人比较机灵,很快升任哨长。短短一年后,因甲午战争失败,张作霖被遣返回乡,以当兽医为生,后来又投奔了土匪董大虎,当了“胡子”。
1900年,沙俄入侵东北,清朝盛京将军逃跑,张作霖乘机拉起了一支“保险队”,收取保护费,也确实维持了当地的秩序,名利双收,控制了20多个村子的地盘。
此后,张作霖在乱局中见缝插针,先被收编,投靠赵尔巽,在日俄战争中左右逢源,围剿过土匪,镇压过革命,挺过袁世凯,步步高升。到1918年,已经控制了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成为北洋政府的“东三省巡阅使”。他这一派军阀被称为“奉系”,其军队被称为“奉军”,东北军就起源于此。
张作霖是一个多重面貌的复杂人物,他出身乱世,思想守旧,镇压革命,反对民主,参加军阀混战,依靠外国势力。同时,他又尽力经营东北,东三省的工、农、军、教等事业皆有长足发展。
奉系统治期间,内战基本都在关内打,东北未受战火摧残,十年间东北净增人口一千万,耕地净增4000多万亩,中国80%的钢铁、93%的石油、55%的黄金、30%的电力、47%的铁路,都在东北,奉系由此成为军阀中实力最强的一支。奉军是当时各路军阀武装中,唯一海陆空齐全的军队。
1921年,张作霖设立了“东三省航空处”,组建了东北空军,先后从英、法、德、日等国采购了阿弗罗公司(造出兰开斯特轰炸机的那一家)、高德隆、容克、川崎等企业生产的飞机,同时开办航空学校,派遣学员到法国和日本学习航空,张学良本人就会开飞机!
东北空军鼎盛时,拥有飞机250至300架,曾参与直奉战争和平叛石友三,效果非常不错。当时的奉系甚至还能自己造飞机!比如“辽F1”和“辽H1”式飞机,此等实力,令其它军阀乃至中央军都非常羡慕。
▲海圻号巡洋舰
东北海军共拥有舰船30多艘,最大的军舰为4300吨的“海圻”号巡洋舰,总排水量达3.22万吨,官兵3300人。
值得一提的是,东北海军拥有中国第一艘“航母”——“镇海”号飞机母舰,这艘由商船改装而来的“航母”可搭载三架水上飞机,曾在内战中出场,攻击中央系海军,空袭过上海,是中国最早的“海军航空兵”。
奉系建有奉天军械厂等一系列军工企业,能生产从子弹到火炮,从被服到手枪的全套武器装备,是当时中国唯一能自产武器的军队。“东北陆军讲武堂”培养了从排长到最高统帅(张学良)等一万多名军政人才,使得奉军较为正规,装备着从“花机关”到雷诺F17坦克等先进武器。
东北工农业发达,资源丰富,经济基础好的因素,奉系甚至有一统中国的可能。张作霖的确有过入关的行动,他经过直皖战争、两次直奉战争击败吴佩孚,控制了北洋政府,于1927年6月18日就任“陆海军大元帅”,成为北洋政府的元首。
这是张作霖的人生巅峰,也是他的末路——1928年6月4日,张作霖乘专列途经沈阳南满路与京奉路交叉的“三孔桥”时,被日本关东军预先埋好的炸弹炸成重伤,不治身亡。在二战结束后的东京审判中,清算日本罪行正是从此开始计算的。
张作霖之死,正是源于奉系的致命弱点——要在日俄(苏)的夹缝中求生存。虽然军阀好对付,但日苏两大列强虎视眈眈,日军中的少壮派还更等不及,认为张作霖势力一大就会不听话,索性弄死算了!
但继位的张学良不仅没有更听话,反而宣布“东北易帜”,归顺南京国民政府,使中国有了形式上的统一。奉军也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东北军”的称呼就是这么来的。
日本的如意算盘落空了,但怎会甘心?三年后的9.18,关东军发动偷袭,彻底占据了东北。东北军从此背上了“不抵抗”的骂名,抬不起头来!
为什么会“不抵抗”?除了对日政策的软弱,还不能不提之前的“中东路”事件。
1929年7月,张学良做了一个决定——收回中东铁路。这本是一个维护主权的行动,但时机却不对,导致大败。张学良晚年回忆:“那时,我不自量力,很想施展一下子……要想把东北的地位提高”。
苏联虽然在国际上被孤立,又经过了大清洗,貌似是一个软柿子,但真打起来,这个对手并不好对付。东北军在水陆两个战场完败,死伤被俘达九千多人,苏联报复性的占据黑瞎子岛,直到2004年,中国才通过谈判收回了一半。
▲日军进占沈阳
东北军的强大只是相对于国内军阀而言,对付传统列强仍然力不从心。如同苏军进攻芬兰的糟糕表现让纳粹轻视一样,中东路事件也让关东军信心十足——俄国就是手下败将,现在张学良又是俄国的手下败将……干!
▲北大营
但是,东北军真的就没有抵抗吗?答案是否定的!
“不抵抗”更多的是来自北大营被日军突袭时的印象,但不是所有东北军都听从了这个荒唐命令,他们拿起武器,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
19日凌晨2时许,日军打到北大营东部第620团营房前时,团长王铁汉果断下令开火突围,日军伤亡25人。凌晨5时,驻长春日军突袭东北军663团2营,遭到顽强抵抗,他们“利用坚固的俄式墙壁和多处枪眼,疯狂阻击,不肯轻易放下武器”,与日军激战至中午方才失利。
沈阳市公安局局长黄显声警惕性很高,提前给警察部队分发了枪支弹药,当日军突然袭击时,沈阳2000名警察和公安队第一时间投入了战斗,在二经街一带依靠简陋街垒与日军对战,死伤400余人,后来辗转撤至锦州。
19日10时,日军第4联队攻击驻长春南岭兵营的东北军第671团,“不时遭受反击而陷入苦战”,被毙66人,中队长仓本茂大尉战死;铁道守备队第一大队长小河原重伤,关东军调骑兵第二联队增援,才最后攻占了南岭。
东北军第3旅旅长马占山,在辽吉沦陷,大批官员投敌或逃跑时举起义旗:
“吾奉命为一省主席,守土有责,不能为降将军!决不能让黑龙江寸土尺地给日本人夺去……我马占山心意已决,就是要和日本人拼命!要是我打错了,给国家惹下乱子,就请你们把我的头割下,关到中央领罪。”
▲上海福昌烟草公司推出了“马占山将军”牌香烟,被抢购一空
他率领驻龙江(齐齐哈尔)的东北军,在嫩江铁路桥畔组织抵抗,史称“江桥抗战”。日军仅在11月4日一天就被击毙四百余人,但马占山终因得不到支援和休整而失败,他先以诈降自保,寻机逃脱,后来在山西与八路军合作抗战,1950年病逝于北京。
▲今天的呼伦贝尔建有“苏炳文广场”
东北军第15旅旅长苏炳文组织“黑龙江自卫军”,在海拉尔和满洲里坚持抗日,坚守嫩江西岸,曾以假意归降为诱,骗了日伪16万日元!被戏耍的日军恼羞成怒,第十师团出动8千兵力,以坦克和骑兵助战,大举进攻。苏炳文在富拉尔基的冰天雪地中孤军苦战一月,毙伤日军2000余人后被迫退入苏联,后经海参崴和欧洲辗转回国。
▲冯占海
东北军第1旅旅长冯占海,24旅旅长李杜,将麾下队伍组成“吉林自卫军”,封锁控制下各县的银号、银行和财税部门,拒缴税款。1932年1月,两位将军率部进抵哈尔滨。1月30日晚,关东军第3旅团先头部队抵达哈尔滨南郊双城堡车站宿营,半夜时分遭东北军第22旅赵毅部突袭,日军大乱,伤亡数十人。
▲李杜
2月3日至5日,自卫军与日军激战,虽杀伤千余日军,但自己也损失严重,被迫退守依兰。冯占海率部艰难南下到了热河,李杜坚持到了1933年1月,由虎林退入苏联,经欧洲辗转回国。
▲黄显声在锦州的留影,后因为张学良奔走被捕死于狱中是“小萝卜头”的狱友
黄显声在锦州将收拢的部队和警察编成“辽宁抗日义勇军”,在保卫锦州的战斗中击毙汉奸张学成和四名日本顾问,活捉伪军旅长荣庭,转战白旗堡、田庄台、盘山、打虎山等地,还一度反攻过营口,为东北军残部撤入关内提供了掩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