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声巨响!美使馆凌晨拉响导弹警报,战机升空坦克出动
据俄罗斯卫星网2月16日报道,伊拉克时间16日凌晨3点25分左右,美国驻巴格达大使馆所在的“绿区”再次遭到火箭弹袭击,美使馆所在区连续传来了四声爆炸巨响,随后美方紧急拉响了导弹来袭的预警警报疏散人员,美军方消息人士透露,美军在巴格达的军事基地也遭到了爆炸波及,目前美方还未透露具体的损失情况。
但是消息人士透露,在袭击发生之后,美军出动了多架战机在巴格达上空徘徊,紧接着同样位于巴格达的伊拉克民兵武装“人民动员力量”总部遭到了空袭,外界认为,这很可能是美军的空袭报复行动,如果消息得到证实的话,那么此举标志着美国和伊朗直接的冲突可能再次升级。
据报道,在美国使馆区遭到了火箭弹袭击后,美军此次的反应十分迅速,多架美军战斗机迅速升空,对巴格达东部地区的伊拉克民兵总部发动空袭,随后当地升起了黑色烟柱。
据介绍,伊朗是这支伊拉克民兵的最大支持者,之前在美军空袭伊朗苏莱曼尼将军的行动中,“人民动员力量”的副司令穆罕迪斯将军也遭刺杀,随后美军驻伊拉克基地和使馆连续遭到火箭弹袭击,五角大楼认为,这就是伊朗代理人武装的报复行为,并警告要对其发动反击。据介绍,伊拉克近年来和美国关系不断恶化,该国一直希望美军能尽早撤离,尤其是伊拉克的强硬派更是对美国恨之入骨,认为美军是导致该国长期战乱的最大责任人,据称美军目前在伊拉克拥有17个军事基地,部署了超过5千人的部队,之前在遭到伊朗弹道导弹的袭击之后,美国曾传出要从伊拉克分批撤兵的消息,紧接着华盛顿方面又出面否认,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联盟甚至扬言要扩大在伊拉克的“安全行动”,拒绝回应伊拉克人的撤兵呼声。
军事专家表示,从今年年初至今,美军驻伊拉克基地和其他机构已经遭到了多次火箭弹袭击,虽然美军在当地部署了“爱国者”防空导弹,但是事实证明,对付这种十分灵活的近距离火箭袭击,美军先进的反导系统没有任何作用,而俄军的“铠甲-S”弹炮合一防空系统更加合适。由于美军基地和外界保持着隔离,因此事实上处于“孤岛”的状态,无法及时对火箭袭击做出提前预警,这意味着只要美军一天不从伊拉克撤离,这种神出鬼没的火箭袭击就不会被杜绝,伊拉克还将出现更多针对美国目标的袭击。
2003年,美国国务卿鲍威尔拿着疑似洗衣粉的白色颗粒物质,在联合国安理会指责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没有得到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美国发动了伊拉克战争,推翻了萨达姆政权。结果,16年过去了,美国在伊拉克掘地三尺,也没有发现任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那么,美国指控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情报是哪来的呢?
2002年9月,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萨达姆受到了一则让他十分疑惑的事情,这则消息来自英国军情六处和英国伦敦联合情报委员会发布,并经过了美国情报机构的证实,看似头衔很大,但内容却指出,萨达姆政权领导的伊拉克拥有大量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能够在45分钟之内全部启动并使用。
但事实上经过事后证实,萨达姆在当时甚至怀疑过身边的下属拥有自己不知道的情报和秘密,那么伊拉克人自己都不知道的消息,英国军情五处是如何得知的呢?
于2002年3月20日爆发的伊拉克战争,正是由先前指责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美国、英国领导,这也是联军对伊拉克开战的最主要理由。事实上早在2002年11月,英美就假惺惺地根据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1441号决议,要求伊阿列克立即配合联合国与国际原子能总署检验解除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但是由于英美缺乏证据,就连联合国安理会都没有说动,更不要说大张旗鼓进入伊拉克境内,冒着和萨达姆政府起冲突的风险展开调查了,于是美国时任总统小布什美其名曰“通过和平解决伊拉克问题”的手段失效,随即于2003年直接出兵,挑起伊拉克战争。
伊拉克在1931年签署日内瓦议定书,1969年签署核武禁扩条约,1972年签署禁止生物武器公约,到1991年6月11日才正式批准落实,英美绝对不可能以此为借口大举发难伊阿列克,那么有趣的是,这份信誓旦旦指出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情报,究竟是哪儿出错了?
这一问题可以分为两个层面:第一,英美情报机构的情报来源有误;第二,对收集来的情报没有进行假设性分析,而是直接将其当真。2002年曾经军情六处就闹过笑话,因为英国外派的情报人员曾经收集到一份看似不靠谱的情报,指出伊拉克正在向尼日尔购买铀,所以情报经过初步分析后竟然得出了伊拉克“要研制核武器”的奇怪结果,要不是最后情报交由国防部情报部门的技术专家做鉴定,估计英美对伊拉克就又要多一个宣战借口了。
事实上该情报完全是假的,因为事后证明伊拉克并没有向尼日尔购买铀,由此可见,英美得出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似乎就一点儿都不奇怪了。
关于伊拉克拥有可以在45分钟内就可以启动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说法并没有其他支持性的证据,比如武器生产和储存的信息,以及启动这些武器的具体时间表等。英国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化学武器专家表示,似乎没有人严格审查这些信息,只能认为是人们太想希望这些信息是真的了。
有关伊拉克可能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传闻,战争开始后全世界就都将目光聚焦到在伊拉克的残垣断壁间搜寻的联合国监督人员,根据英美提供的情报,联合国的监督人员去往了每一处可疑地点展开细致搜查,但结果都是什么也没找到。
美国领导的调查发现伊拉克早已停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情报里的地下室还是地下室,养鸡场还是养鸡场,根本没有虽未的秘密武器藏储点。显然,这次什么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都没找到,就是分析情报的失误,因为情报人员固执地认为,伊拉克在1990年代拥有这种武器,虽然核查人员空手而归,但人们不愿意对这些情报作重新核查。
那么,广泛传播的鲍威尔化学武器洗衣粉的著名段子,是怎么来的呢?
每当人们想嘲笑美国的时候,都会将这个段子翻出来,仿佛鲍威尔拿的真的是洗衣粉。其实这个段子是普京说的。2014年6月5日,普京接受法国媒体采访,在被问到西方国家指责俄罗斯秘密派遣军队在乌克兰东部作战时。普京急忙否认:“证据在哪?拿出来让我们看看!”
普京接着说:“整个世界都记得,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出示有关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在安理会摇动一些装有粉末的试管,搞不好那是洗衣粉,”
不过,萨达姆时代确实是有化学武器的。
在2018年3月13日,总部设在荷兰海牙的禁止化学武器组织发表新闻公报,对伊拉克全面销毁化学武器表示祝贺。伊拉克在2009年3月申报了其境内已查明的化学武器库存。并陆续销毁。此外,禁止化武组织公报确认,伊拉克还申报了其境内4处化武生产工厂,也已被彻底销毁,其中一处化武生产厂的设施将被改造为民用。至此,伊拉克完全销毁了化学武器。这真是,一袋洗衣粉毁了一个国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