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为报恩,送我国压箱底宝贝,美最担心的事发生
众所周知,苏联解体后,乌克兰这个前苏联主要加盟国继承了仅次于俄罗斯的重工业遗产。然而,不幸的是,乌克兰没有珍惜这份宝藏,总是面临着重大的经济危机。我国一直在帮助乌克兰,从乌克兰购买大量的武器,包括瓦良格号,帮助乌克兰来缓解经济困难,我国还提供了许多其他基础设施来支持乌克兰。乌克兰为了报恩也送我国一个礼物是在我们国家急需的一个真正科学家,是前瓦良格号总设计师,现在也来到中国工作,这导致很多人说美国最担心的事情已经发生了。
瓦良格号总设计师巴贝奇此次访华目的非常明确,不是参观学习,而是参与船舶设计工作,他将参与设计和开发许多船只。这位帮助设计建造大型水面舰艇的宝贵经验。
有些人可能会质疑瓦良格号航母前总师巴比奇·瓦列里的能力。必须承认,他的确是一位优秀的船舶设计师。在过去,他有为苏联设计建造航空母舰的经验。在这方面,有必要提及巴比奇·瓦列里在简历中隐藏的一个经历。
瓦良格号航母前总师巴比奇·瓦列里设计了带有弹射器的1160型航空母舰,这只是在苏联解体前的计划阶段,所以它不在他的简历上,但它是他最好的设计之一。航母战斗能力完全可以和美国尼米兹支持,在未来中国航母的发展还将少走很多弯路。
瓦良格号航母前总师巴比奇·瓦列里有设计航母技术和经验,我国有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强强合作肯定会取得成功。所以总师之前在瓦良格号的经验也帮助我国相应的技术成熟。有了第一手经验,避免走弯路,从而更好更快的国产航母实现起飞。
这名优秀的航母总设计师来到中国工作,这意味着未来国产航母存在的许多问题将迎刃其解,新船的下水速度也可能加快。这对美国来说是个坏消息,可能会妨碍美国未来在亚太地区的计划。也许美国现在正在后悔自己的行为。毕竟,如果美国没有施加压力,黑海造船厂就不会破产,乌克兰的其他军工企业就不会解散。大批乌克兰工程师先后来华工作,为中国船舶工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1
俄罗斯发动机再次发力,中俄差距明显
据俄新社6日报道,俄罗斯前瞻性研究基金会称,由3D打印技术制造的转子活塞航空发动机近日在俄罗斯问世。
这一转子活塞式发动机是由俄罗斯前瞻性研究基金会和中央航空发动机研究所共同研制出来的。该发动机采用了独特的涡轮增压系统,其中一些部件采用3D打印技术制成。
基金会指出,转子活塞式发动机运用领域广泛:无人机、轻型飞机、机器人、混合动力发电装置、船用和汽车发动机等都能用上它。运行发动机使用的燃料也多种多样,包括航空煤油、天然气和汽油等。
这是俄罗斯在发动机以及3D打印领域内的又一次突破。当然,俄罗斯的发动机技术以及实力得益于苏联雄厚的工业实力。到目前为止,美俄依旧是发动机领域内的两大巨头。中国虽然近些年军事实力大增,但是不得不承认,在航空发动机领域,中国和美俄差距很明显,其中发动机寿命以及发动机叶片的材料就是很显著的地方。
例如美国的F-22猛禽战机的F119发动机,它的寿命远远超过14000小时。俄罗斯的发动机平均寿命也是超过3000小时,并且目前研发的新型发动机——30发动机,据说能达到6000小时以上。中国现在的航空发动机才触及5000小时的门槛,这相较于他国,中间的鸿沟起码需要10年以上才能齐平。
2
我国航发与发达国家差距的原因
航空发动机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它体现着一个国家工业的最高制造水平。
飞机想要产生巨大的推力,就必须有一个好的航空发动机。不管是客运飞机还是军用飞机,航发决定着飞机性能的好坏。
如果说石油是工业的血液,芯片是电子行业的命脉,不那么大推力航发一定会是航空工业的命脉。一个飞机像要产生巨大的推力,离不开一个好的发动机。不管在军用领域还是在民用领域,航发依旧是最为关键的一环,航发的好坏甚至决定了战斗机性能的好坏。
在烽火君看来,纵观中国整个航空工业体系中,发动机依然是制约我国航空发展最大的短板。究其原因,一是我国航空事业发展起步晚;二是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技术封锁;三是航发内部构造复杂,需要工业技术的水平极高。
在航发领域,西方国家、乌克兰和俄罗斯占据着整个世界航发市场的主导权。虽然我国一直在研制属于自己的航空发动机,但是由于西方国家一直以来对中国的封锁,航发的进展缓慢。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制造出了优秀的第四代战斗机引擎涡扇10B,但是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这才是开始。因为在民用领域以及轰炸机、运输机等领域,我国落后西方国家太多太多了。
而要想在短时间内,造出来性能强悍的发动机,目前来说只有两条捷径。一是引进国外先进的发动机,学习国外发动机的技术,从模仿到制造的转变。另一方面是加大科技投入,从材料学入手,解决发动机材料的问题。
当然,最快的方法还是买技术学习消化。想要通过研发实现追赶毕竟是需要时间的,短期之内又无法缩短与西方国家的差距。
不可否认,近些年来,我国也制造出了像涡扇—10B这样的发动机,但是在民运以及轰炸机发动机领域,依旧是一片空白。
3
引进乌克兰技术成为救命稻草?
其实早在之前,我国一直在引进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发动机用来研究学习,并且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乌克兰马达西奇公司在航发领域造诣颇深,就连苏联时期最大运输机的航发都是马达西奇公司生产的。
就算今天,在乌克兰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乌克兰的航发依旧是全球最顶尖的技术。而马达西奇公司一直是中国引进技术的重点来源,该公司生产的发动机刚好填补我国多个空白。
对于我国来说,得到乌克兰技术的支持,对于我国航发的发展大有裨益,所以我国一直想收购乌克兰的这家公司。
当然,乌克兰方面也有意将航发卖给中国,但是碍于美国的从中阻挠,航发问题一再耽搁。
其实这已经不是美国第一次从中作梗阻挠了,美国的阻挠成功的阻止了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速度。
马达西奇公司涉及的发动机小到直升机发动机,大到巨型运输机发动机,这些技术如果全部被中国掌握,中国就拥有覆盖主要航空产品的动力系统技术,不但在军用飞机领域而且在民用飞机领域都有长足发展。
在烽火君看来,虽然我国一直在努力追赶,但是几十年的差距不是一年两年就能追赶的,最快的方法就是买技术,少走弯路。所以,在目前来说,乌克兰的航发的确是中国追赶世界最快的方式。
随着乌克兰经济的不景气,马达西奇公司的生意也并不好,资金缺少的马达西奇公司近些年航发技术更新慢,而中国有资金缺技术,所以来讲还是对马达西奇来讲,中国都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靠谁都不如靠己。中国一方面在寻求技术的时候,一方面也在研发航发的关键部位——叶片。因为叶片在高速旋转下产生的高温让很多材料无法承受,很容易损坏。而在前段时间我们研发出了耐高温、耐腐蚀的高熵合金。也许,再过几年,航发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这也算是我国在航发领域的一点星星之火吧!
提起乌克兰,很多人会联想到他们与中国长期的技术合作,以及最近美国人试图切断中乌合作,折让乌克兰一度陷入纠结,是听美国人的好,还是与中国合作,一时间难以定夺,那么乌克兰究竟会做出何种选择呢?
乌克兰国家科学院专家来华演讲
据媒体报道,近日,乌克兰国家科学院与广州高新区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广州共同建设中乌国际协同创新黄埔研究院,而该研究院主要将乌克兰国家科学院的技术进行转化,给中国带来关键技术,这将是中乌技术合作的重要一刻。
这个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同样来头不小,它是乌克兰最高学术机构和最大的科学研究中心,主要在新材料等领域拥有世界级的研究成果,而该研究机构研究的新材料可以制作现代高技术元器件。
材料具有耐热、导电性强、抗腐蚀能力强等特点,可运用于导弹涂层、舰船船体、装甲维护等,而中国如果能将其吸收,对于包括国防在内的多个领域都有很大的作用。中国的机构与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在很多年之前就有了密切的联系,双方经常互访交流技术经验,因此也促成了这一次的合作。
我们知道在苏联解体之后,乌克兰获得了庞大的苏联“遗产”,掌握了众多的前沿军科技术,而那时正值中国的崛起,急需技术支持,因此乌克兰成为了中国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
中国在建设军事现代化的过程中,获得了乌克兰诸多帮助,据获悉乌克兰共向中国转让了多达1500多项技术,中国也向乌克兰采购了大量的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军用运输机等设备,甚至中国的第一艘航母“辽宁”号也是从乌克兰购买改建而来的,可以说中国军事现代化进程发展如此迅猛,乌克兰在其中也助有一臂之力。
而说起与乌克兰的技术合作,很多人都会想起乌克兰的航空发动机企业马达西奇,这家乌克兰着名的航发企业也有着“动力沙皇”之称,而目前中国企业已经开始收购马达西奇的进程,双方同样也在重庆建造了合作厂房,共同研发新型航空发动机。
“辽宁”号航母
不过我们也知道,美国一直在暗中作梗,试图搅黄中国企业与马达西奇的合作,从而割裂中国与乌克兰的联系,甚至以援助乌克兰的资金作为威胁,导致中国收购马达西奇一事出现了变数,而我们也很想知道乌克兰方面对此究竟是何种态度,有是否将继续与中国合作,这一次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在中国建立研究院,则是一个很好的迹象。
目前受困于经济低迷,尽管手持多种技术,但是乌克兰方面最需要的的发展经济,因此以技术换资金是乌克兰的选择。对于乌克兰而言,既需要技术合作,又不缺乏资金的,中国自然是首选,而且两个合作多年,是乌克兰最理想的技术合作伙伴。
马达西奇发动机
而对于美国而言,他们对拥有乌克兰的技术并不感兴趣,甚至将其视为竞争对手,因此就算是不择手段也想破坏掉中国与乌克兰的合作,一方面阻碍中国发展,另一方面又可以彻底扼杀乌克兰的技术,可谓是一举两得。
虽说如今乌克兰在很多方面都依赖美国,但放弃与中国合作无异于饮鸩止渴,相信这个道理他们也懂,这次乌克兰国家科学院说明美国阻挠无效。在马达西奇之后,乌克兰又一技术部门来华合作,说明中国与乌克兰的联系不会轻易的断开。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