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必有我师 中国为何要与泰国搞联合军演?一大优势脱颖而出
【军武次位面】:风林火山
2019年8月中旬,代号"鹰击-2019"的中泰两国空军联合训练演习在泰国的乌隆空军基地展开,在这一个月里双方空军精锐进行了联合训练以及实战化对抗演习。中泰双方曾经在2015、2017、2018这三年举办过代号为"鹰击"的联合训练演习活动,可以说,这项中泰两国空军之间的联合训练已经成为两军之间一种常态化的交流。在历次演习中,中国方面派出的飞机均不相同。
在2019的联合演习中,出征的是歼-10家族中最新的型号——歼-10C型多用途战斗机。由于泰国空军装备的是采用欧洲标准设计的"鹰狮"JAS-39C/D第四代战斗机,同时该国空军一直以来装备欧美空军装备,且采用北约规格的技术标准和训练体系。因此中泰空军联合军演成为我国空军飞行员交流练兵,观察借鉴外军训练战法,从而提升自身训练水平的宝贵渠道和窗口。
从"鹰击"-2015演习开始,我军轮番派遣空军现役的多种战斗机和多支部队参加中泰空军联合演习活动。从机型上来说。中方先后派出参加联合演习的机型有歼-11、歼10A和歼-10C。其中,歼-11战斗机是我国国产第四代重型双发歼击机,分为由苏-27SK仿制而来的早期型号歼11A和国产改进型号歼-11B。其中前者普遍接近使用寿命,逐步退居二线,而且在航电、机载武器、电子对抗系统等方面技术水平较为陈旧。而歼-11B不但一上来就采用国产机载雷达、航电系统、飞控系统和机载武器,技术水平和国产化程度均高于歼-11A,而且经过多年使用和不断技术升级改进,歼-11B在部分机载系统配置和技战术性能指标上已经逐步接近四代半水平。加上双发重型机在探测、载荷方面的先天优势,歼-11B在国内各种军事演习和对抗中表现抢眼,是我国空军空中优势战斗机中的骨干力量。
歼-10战斗机是我国独立研发的第四代单发轻型战斗机。2004年正式量产并装备部队,是我国第一款摆脱苏式思路独立开发的战斗机,因此歼-10战斗机在我国航空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歼-10A作为歼-10的首个量产型号,航电系统先进、飞机敏捷性机动性强,且具备一定的截击作战能力,是中国空军一型非常优秀的制空战斗机。歼-10C型战斗机是歼-10家族中最新的改进型号,歼-10C延续了老版歼-10战斗机的气动布局,依然采用单发、单座、单垂尾设计,但是和歼-10A最大的区别就是机腹的进气口改用DSI型进气道,减轻了进气道的结构重量,又增加了隐身性能。同时内部更换了全部的航电系统,使用全新的AESA型雷达替换了原先歼-10A上装备的平板缝隙雷达,并且增加了部分内置电子对抗装备,还增加了前视ISRT,在不开雷达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ISRT获得约40千米左右的侦测距离。歼-10C战斗机整体性能已经达到了西方四代半的水平,在技术上明显优于泰国空军装备的JAS-39C/D"鹰狮"战斗机。歼-10C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进一步优化了中低空中低速性能,使得歼-10C战斗机拥有了更强的多用途作战能力,成为一款制空兼多用途战斗机,堪称中国空军中的多面手。
而近些年来,我国空军积极走出去,与外军进行对抗演习,也曾与土耳其空军、巴基斯坦空军等举行联合演习,但由于受到美国用户合同协议的限制,上述两国空军无法拿出其最精锐的F-16战斗机与中国空军进行对抗,只能使用F-4和"枭龙"等机型,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联合演习质量的提升。相比巴基斯坦和土耳其空军,泰国空军却无此顾虑,该国空军主力战机是由瑞典萨博公司研制生产的JAS-39C/D"慶狮"轻型战斗机,该机的优点在于采用近距耦合鸭式布局,机动性和敏捷性优异同时能够挂载北约研制生产的种类丰富、性能突出的机载武器,无论对空作战还是对地作战能力都很突出,它还能通过独特的数据链与同为瑞典生产的"萨博"-340型预警机形成指挥作战联网体系,实现大幅战力增成。可以说,对于中国空军而言,"鹰狮"的确是一个好对手。
关于历次中泰空军联合演习的具体内容和对抗成绩,官方并无公开报道。但据外媒报道,在"鹰击2015"演习中,中国空军的歼-11战斗机曾在近距格斗中取胜,但在超视距空战中"输给"了泰国空军的"鹰狮"战斗机。在空空导弹技术性能较为落后、命中率低的时代,空军战斗机之间的搏斗仍以近距格斗空战为主。随着空空导弹和机载火控雷达技术的发展,战斗机空战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但中国空军善于近战格斗,敢于"空中拼刺刀"的优良传统还是传承保留了下来。无论是日常训练还是"金头盔"自由空战对抗中,可以看出近距格斗空战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我国空军飞行员在近距格斗中的优异技术也征服了对手。泰国空军飞行员表示,中国空军飞行员技术优异,是他们所见过最优秀的飞行员。
然而每件事都有两面,中国空军有注重近距空战的优良传统,但由于此前技术装备水平的限制和战法观念更新的一定滞后性,导致中国空军在远距离超视距空战中确实存在一定的短板。首先是此前装备的PL-11、R-27等中距弹,无论有效射程还是命中率,与美国AIM120C/D等先进空空导弹存在显著差距,日常训练中飞行员没法充分发挥中距作战的优势。其次就是空军战法更新存在滞后性,没有形成高度重视超视距空战的训练氛围,也没有进行更深入的战法研究,充分发挥我军飞机的超视距作战能力。
通过中泰空军联合演习,使得我空军飞行员认识到了超视距作战中存在的一定不足,比方说如何能够更合理地运用电子对抗手段和机动摆脱动作,摆脱敌军超视距导弹的锁定;如何更好运用航电系统,把握时机使用中距弹先发击中对手。中国空军的战法革新,加上PL-12、PL-15等一系列先进超视距导弹的列装、歼-10C和歼-16等AESA先进机载火控雷达的装备,使得中国空军无论在超视距的战法还是硬件水平上,都有质的飞跃。同时通过与外军的联合训练,也能使一些友好国家派出参观学习演习的使节和武官们,这对于促进中国先进航空装备外销,无疑也是十分有益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