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简陋,信息闭塞!110年前伟大的中国人民如何战胜世界疫情?
【军武次位面】:风满楼
自新型冠状病毒侵袭全国以来,国家迅速启动响应机制,隔离、封城、兴建专门医院、集结专业医护人员等等,国际上纷纷称赞中国采取措施有力。但截止目前拐点仍没出现,确诊数和疑似病例仍存在,有效的检测方法和特殊的治愈神药成了全国人民的期盼,打赢这场无硝烟的战病毒战争还在持续。
历史惊奇的相似。110年前战胜病毒侵袭的奇迹充分证明没有任何困难难住英勇的中国人民。
1910年11月25日,家住满洲里傅家甸的村门得了一个怪病,突然毫无预兆地晕厥,随后吐血而亡,且全身黑紫,样子极其恐怖。这一怪病迅速蔓延,没几天全村一半以上人都已死去,甚至整个家族无一幸免,顿时恐怖来袭。
▲1910年的傅家甸(图片来源:《哈尔滨傅家甸防疫摄影》)
一死一片,区域不断扩大,3日后迅即传至北满中心哈尔滨,迅速以哈尔滨为中心蔓延,在今后的4个月时间内便波及5省6市,死亡达6万多人,一时尸骸遍野,举世震惊。
▲尸骸遍野,恐怖至极
这是什么病?莫名的死亡让清政府措手不及。1910年12月,清政府外务部紧急电召时任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早年留学英国并获得剑桥大学医学博士学位的伍连德迅速赴哈尔滨调查处理,并任命为总医官。
▲伍连德
伍连德到达东北后仔细调查了爆发最严重的傅家甸,从解剖死亡人员尸体获得血液标本中发现大量鼠疫杆菌,确定了这次流行的是肺鼠疫。再追本溯源发现,早在1个月前沙俄爆发了这种鼠疫,但消息被严密封锁,把不明真相的东北劳工赶回了国内,随着人员的流动,病毒横扫整个东北大地。
▲鼠疫病毒
后来伍连德发现肺鼠疫最初的携带传播者是生存在蒙古、俄国贝加尔湖和中国东北地区的一种穴居于干燥寒冷地带的旱獭。猎人在捕杀旱獭和贩卖獭皮时被感染。最初感染者死亡率近百分之百,传播途径是直接通过人与人之间呼吸和飞沫,而不是间接地从老鼠到跳蚤再到人。
掌握了发病源,又了解了传播途径,当务之急最重要的是控制疫情,减少人员流动,全面隔离。
▲东清铁路的车厢,后来成为了临时隔离所
为控制传染并方便管理,避免交叉感染,伍连德把诊病院分为疫症院、轻病院、疑似病院和防疫施医处四个区,每个区配备一定数量的医员、警察以及医疗物资。不同区的居民,佩戴颜色不同的证章,并且只能在本区内活动,如果想去往其它地方,需申请通行证。病人的房屋还会通过燃烧硫磺、喷洒石碳酸溶液的方法来杀菌,平时医护人员的用品也会用福尔马林消毒。医生和检疫人员每天巡视各区,一旦发现患者,立即送去诊病院,病人的亲属和其他接触者也会被隔离。
▲1911年,哈尔滨停业的客栈、学校等被用来当作防疫的办公室、消毒室和病房
傅家甸的防疫模式为整个东北做了一个表率。随后,长春、奉天、黑龙江全省纷纷仿照傅家甸的分区治理方法,建立起了防疫体系。
虽然防疫体系建立起来了,但新的问题又来了。年关将至,将要回家过年的人会越来越多,一旦哈尔滨甚至是东北其他地区的人大量向关内移动,疫情将会进一步扩散,必须加强铁路交通管制。于是东三省内一些重点线路的铁路运输迅速被禁止或部分隔断,阻拦了鼠疫南下的脚步。这就相当于现如今湖北等地封城。▲全民防护切断病毒
同时,省内各个火车站以及出入关口开始紧急添设病院、检疫所。来往的商民,无论哪个国家,什么地位,都要经过查验,5到7日后才能放行,类似于现如今的隔离观察15天。
同时,为了减少恐慌,防疫局每天都会发布头天的确切死亡人数,很多报纸也会相应进行刊登。无论是官方的传单、告示还是民间的报纸,都开始用大白话或者漫画,宣传鼠疫的知识以及具体的防疫措施。
▲防疫进行时
经历了4个多月综合防控,1911年3月1日零时,哈尔滨无一例新发感染,无一例死亡。随后的日子里,也没有感染和死亡。4月23日,清政府宣布东三省鼠疫肃清,浩劫结束。
隔离解除后,百姓纷纷走上街头,劫后余生的感觉,恍若隔世。
天佑中华,百毒不侵。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