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项核心军工技术中国已成功掌握 决定国产航空母舰成败
目前,中国已成功掌握飞行甲板特种钢制造这门真正的核心军事工业技术,据悉,这将成为直接决定国产航母原材料自主化生产之路成败的关键性因素,有网友评论道称,中国工程师攻克这项核心技术,一举打破了多年被西方国家所占据的垄断地位,至少从技术自主化与发展潜力上来说,国产航母从此不输美军。
建设一艘大型船舶对于很多国家来说已经不是一件难事,但是可以打造航空母舰的国家却是寥寥无几,军工强国瑞典曾经研发过舰载型鹰狮战机及P90浮船坞,但最后还是选择暂时放弃,俄罗斯就更惨了,拥有米格29K,苏33这两款性能优异的舰载战斗机,也具备发展航母所具备的技术条件,但因为财力匮乏及技术缎断代,连修复自己现有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都十分吃力。
在南亚次大陆上,印度的首艘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至今待在克钦船厂的码头、等待着能遨游大海的那一天,英国虽然有两艘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甲板上的却是美国主导生产的F35B垂直起降舰载战斗机,而自己掌握航母飞行甲板钢技术的法国,在建设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时却最终选用了其盟友美国生产的HY80特种钢。
就目前而言,制造一款性能优越的飞行甲板特种钢,大体上需要突破两个重点关卡:第一是材料关,第二则是工艺关,要让飞行甲板长期承受住舰载机着舰时猛烈的冲击和尾焰的灼烧而不变形,必须要用上碳含量尽可能低的钢材作为基础、进行复杂的多道锻造加工,这些都十分考验一个国家的重工业基础。图为法制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
另外,来自军工系统内部的扶持和准备也必不可少,首先要有充足的发展资金,因为军工科研其实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首先需要消耗大量的金钱,其次要有充足的人才及工业体系作为后盾为其提供支持,试验必须有人去实际操作,锻造钢材的机械设备及材料供应等,都要经过多个部门和单位的交流与合作才能得到。
在研制的道路上,加班加点日夜不停赶工自然不在话下,出现方向性或者关键技术节点上的各种不明原因导致的细节性错误及问题,半年甚至一年的各种努力就因此打了水漂,幸运的是,优秀的军工科研人员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所以很多人说,正因为有这些人的默默付出,才使得中国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之大的进步与突破,在未来,必然还会有更多突破性的好消息陆续传来。
中国航母处于攻坚克难阶段 俄伸出援手,交换这项技术
中国海军的崛起之后可谓是历经千难万阻,可谓是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才终于修成了正果。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新中国在建国之处,我国在大型水面舰艇的建设上可谓是一穷二白,此后很长一段的时间内我们只能靠苏联引进军舰。而如今随着我国国产航母山东号的交付,我国在海军实力方面已经超越了俄罗斯。
即便是现在我们已经拥有了包括辽宁舰在内的两艘航空母舰,但显然我们是不会满足现状止步不前的,未来我国还要建造排水量更大的航空母舰,但由于此前我国没有建造核动力航母的经验,因此对于核动力航母的建造我国还需要克服不少的难题。
不过早前俄罗斯就曾表态愿意想我国提供核动力反应堆的技术,用于帮助我国知道更大动力的破冰船,但是后来由于外界的各种原因,这项合作最后被搁置了下来。
即便是这样,也没有能够阻拦我国发展核动力的航母的决心。但我们都知道对于这项技术的研究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突破的,因此在国内就出现了另一种声音,即将核潜艇的反应堆技术用在航母上;但我们从法国的戴高乐航空母舰上就可以看出这种做法的弊端。
然而就在中国为发展核动力航母而一筹莫展的时候,邻国俄罗斯就表态称愿意跟中国互相交换航母的核心技术,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众所周知,在去年年底俄罗斯唯一的一艘航母在维修的过程中发生了一场大火,如何修复这艘年迈不堪的航母成了困扰俄罗斯的一个难题,在这期间就有俄罗斯专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
俄罗斯专家还表示,中国人只用了三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一艘“库兹涅佐夫”级别的航母建造;而相比之下,俄罗斯最新型的排水量仅为3000吨的护卫舰,却足足花了11时间才完成下水。如果中国帮助建造或者修复库兹涅佐夫,还可帮俄罗斯避免这一型号动力不足的根本缺陷,而作为报酬俄罗斯可以拿核动力反应堆技术作为与中国交换的条件。
其实仔细一想,最赚的还是我们,不管怎么说航母的核动力技术,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难得俄罗斯人鼎力相助,我们当然不能拒绝。
而如今大家都知道我国在核动力航母的研制中最缺的就是核动力技术,可以说俄罗斯专家的这个建议是非常令人感到兴奋的。如果最终中俄两国能够达成这样的一份协议,最终就能实现双赢的局面。中俄两国都可以用极低的成本让本国拥有核动力航母,不过由于这个想法太过于前卫,更重要的是俄罗斯究竟会不会同意这个建议目前还不好说。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