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克服对俄发动机依赖!美国坑中国失败遭了殃
歼-20隐身战斗机的研发从首飞到服役无疑让整个国际军事观察届感到震惊,但在震撼中国国防科技进步的速度同时,该战斗机装配的发动机也被频频提及,这的确是中国航空工业的一个短板,使用俄罗斯AL-31发动机毫无疑问的会限制这款战斗机的性能。
但这样的历史即将过去,中国为歼-20研发的新型发动机已经出现在了社交媒体,按照中国传统的做法,这意味着该发动机进入了量产,不出意外,2020年装配有新型矢量发动机的战斗机将会交付给空军。
俄罗斯媒体报道称,中国克服了对俄罗斯发动机的依赖。在此前,AL-31F是中国航空工业各型号战斗机能够装配的最好的发动机,虽然该发动机在先进的航空工业国家看了只是一款过时的产品。但中国还得依赖从俄罗斯进口来生产成品战机。
歼-20更换发动机
涡扇-10太行发动机改变了局面,这款发动机已经安装在歼-10、歼-16以及歼-11等战机上,目前尚不知中国是否还在进口,但据社交媒体发布的各类型战机的图片推测,中国已经能够满足自用。
涡扇-10及其各子型号的研发成功,显示中国掌握了航空发动机进步的窍门,接下来更先进的发动机研发只剩下时间问题。歼-20的发动机更换将视为一个分水岭,这是中国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旦歼-20指配发动机进入量产,至少可以说在战斗机的发动机方面,中国已经实现了独立,不再依赖俄罗斯。
另外就是运-20的发动机,中国有D-30的替代版本涡扇-18,以及指配版本涡扇-20,社交媒体也有照片显示这两款发动机的动态,但是具体状况不得而知。
分析称,一直以来,中国航空工业深知在航发领域的短板,因此在该领域也是倾注了大量资金和技术力量。2016年,中国启动了航空发动机和燃起轮机的专项研发,媒体报道称投入了3000亿人民币的研发资金。正是这样的投入和科学家工程师们不懈努力,让中国在该领域一路狂飙,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中国发动机技术的提升被指得益于乌克兰,这是乌克兰同俄罗斯一样是苏联科技的继承者,马达西奇公司作为全球知名的发动机生产商,一直同中国保持较为密切的合作。但从公开的消息上判断,同俄罗斯的土星礼炮公司一样,马达西奇也只是中国的供应商之一。中国寻求同马达西奇的更加紧密的合作遭到了挫折。
发动机
美国人一直在用各种动作干扰中国人挽救这架频临破产的乌克兰企业,导致数度要完成的合作最终被放弃。美国人推测中国将会从马达西奇获得先进发动机的技术,但是俄罗斯军事分析人士认为,这可能是一个错误的判断。
乌克兰同俄罗斯交恶之前,马达西奇一直为俄罗斯提供苏联时期的产品,俄罗斯人非常肯定的说道,这架乌克兰继承的苏联遗产在过去数十年几乎没有进步,缺乏创新,在坐吃山空。
当然,不是说马达西奇对中国航空发动机行业没有吸引力,毕竟这家企业有着非常辉煌的历史积累,放在十年前,马达西奇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宝藏。但现在,中国人收购马达西奇更像是一个礼节,收购方并非中国航发旗下的公司,而是一家民营企业,这显示了中国收购这家公司并不是那么迫切。
最重要的是,中国自己在航发领域的进步显示了马达西奇的吸引力大不如前,除了涡扇-10的成功,涡扇-15、涡扇-18以及涡扇-20,中国商发也有新的更加先进的发动机研发项目,这些项目对比马达西奇拥有的技术就可以得知,马达西奇的落后太多,这家公司唯一有价值的可能只剩下发动机材料方面的研究成果,但也是数十年前苏联的遗产。
航展展示的中国先进的发动机模型
最新的消息不出任何人的预料,中国企业收购马达西奇的协议又被美国人阻止了,不过这次同上一次阻止不太一样的是,美国人付出了代价,一家美国企业“被迫”接受收购马达西奇的股份。这显示,美国人这次投入了大量资金来阻止这笔交易,虽然美国人成功了,但是毫无疑问的是,这对马达西奇这家企业的发展没有任何好处。
美国人目的不是真的同马达西奇合作,他们的目的是搞死这家企业,且毁掉苏联的遗产。而中国人是要挽救这家企业,然后也可以学习一些历史经验。
最终,这起事件中没有赢家,中国收购失败,乌克兰一家企业消亡,而美国人则是花钱让这家企业消亡的冤大头。
中国已经对俄罗斯的发动机都没有了依赖,收购失败没有什么损失。只不过美国人花钱捆绑乌克兰拒售,本想坑中国,最终他们一起遭了殃。(战武军事)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军事领域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比如世人皆知的就是去年的那次大阅兵,我国向全世界展示了大量的先进武器,让一些国家久久都不能释怀。但谈到一个领域,目前的中国跟美俄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那就是航空发动机。不得不承认,中国在这方面的技术依然落后于美英俄三国。目前制造航空发动机世界公认较优质的有三家公司,两个来自美国通用动力公司和普惠航空发动机公司,另外一个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它就是来自于英国的罗尔斯公司。
这三家发动制造公司一度被世界军事专家们称为发动机领域的“御三家”。这个称号充分表明三家公司是航空发动机研发最优秀的代表,甚至连俄罗斯都要排在其后。说到俄罗斯,我们都知道它是作为如今仅次于美国的军事大国,整体军事实力是很强的。俄方研制过大量的各种型号的发动机,那么为什么还与美英存在差距呢?首先英美是最先研制发动机的国家,比俄罗斯要早很多年。而航空发动机的研制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就可以实现最优研发。它是靠漫长的经验积累,一步步更新换代才能实现逐渐完美化。
在苏联时期,苏空军就开始喷气飞机的研发阶段,不久就遇到了发动机研发的瓶颈期,主要在三个方面很难突破,比如尺寸过大,推力不够,整体质量总是达不到验收标准。这个问题一直缠绕苏联很多年。而在当时,出现一个契机,英国由于开始逐渐走下日不落帝国的神坛,想加强与苏联的关系,于是就免费送了两台新型发动机给苏联。而苏联专家拿到这两台发动机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研究,最终居然真的仿制成功了,并迫不及待地装在了当时最先进的喷气式战机上,效果也是出奇的好,而这些也令当时的苏联人欢呼雀跃。
这两款战机就是当时名震江湖的伊尔28战术轰炸机和米格15,此消息一出令英美大为震惊。了解到,跟苏联伊尔28战术轰炸机相类似的我国战机叫轰5,它在我国航空史上留下了不朽的一页。但是航空领域发展到现在,今天的俄罗斯依然在发动机方面的技术无法超越英美两国的三家公司。尽管当时英国给了个机会,大大缩短了摸索的进程。但是到目前为止在同类型的发动机中相比较,这三家公司的产品在材料质量和技术上都更精良一些。
而说到我国的发动机研发的起步阶段,当初我国是紧跟着前苏联的步伐,像当初苏联仿制英国发动机一样,我们开始仿制俄罗斯的发动机。比如靠逆向仿制俄罗斯的D-30KP-2发动机,才有了我们后来的涡扇18发动机的诞生,这款发动机最终装在了当时最先进的20运输机以及轰6K轰炸机上,一度成为了我国航天发动机领域的里程碑式进步。
也不得不说,即便是在如今仿制一款发动机,都需要具备极高的工业水平和巨额的资金投入,因为根本没有哪个国家会直接转让现成的技术。而中国目前跟其他几个军事大国比起来,在这些领域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中国目前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强大的经济实力将给我国的军事领域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即使他国对我国技术封锁,不提供现成的技术,在如今中国有航天发动机领域井喷时代来临后,随着中国的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制造出世界一流的航空发动机也是指日可待。
近日,据媒体报道,白宫方面正在考虑停止对中国颁发LEAP-1C喷气发动机的许可证,并且限制美国公司提供LEAP-1C发动机的配件。该消息一出,顷刻间掀起了热议。这个消息之所以能引起轩然大波的原因,是因为LEAP-1C发动机是要用于C919大型客机的。但很快事情发生了反转,白宫方面否认了这些消息,称不会断供C919的发动机。虽然这件事只是一场虚惊,但也给中国敲响了警钟。
虽然美国表示不会断供,但未来一旦出现情况,导致中国无法使用LEAP-1C发动机,事情是否会变得十分糟糕。事实上,这种担忧并不是空穴来风,西方发起禁运这种情况并不少见,一旦C919的发动机断货,对于它的试飞工作将是重大的阻滞,后续还会影响到C919对客户的交付。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流言开始出现,有些人认为C919可能会落得和当年的运-10一样的下场,以下马收场。
D-30发动机就是中国的保底计划之一
首先,可以确认的是,C919不会像运-10一样下马,因为中国早在十年前就已经启动了“备胎”计划。这个所谓的备胎,其实就是中国的运-20运输机和其目前所搭载的D-30发动机,以及同步进行研发的国产化D-30,即涡扇-18发动机。众所周知,在航空领域上,各国的惯例都是军民两用同步研发,中国如今也未能免俗,运-20和C919同步研发。除此之外,给大飞机们配备的发动机,也有了多个选型,有些甚至十年前就开始筹备了。
伊尔-76运输机为中国积累了大量经验
这件事还要从伊尔-76运输机开始说起,此前中国陆续进口了伊尔-76运输机,但是维护和保养都是比较大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先后解决了伊尔-76的维修和保养问题,随后解决了国产D-30发动机的问题。当时,按照计划,D-30作为中国大飞机的“起飞”保障,是兜底的存在,即便是实在没有发动机可用了,D-30也能顶上去用一段时间。除此之外,中国还进行了CJ1000A涡扇发动机的研发,双管齐下。
图为CJ1000A发动机
这款发动机由中国商发公司研发,是准备用于C919客机上的国产发动机。2019年,该机就已经下线并且进行了整机测试。据悉,CJ1000A发动机采用了先进的材料技术,性能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前列,如果一切按部就班,它将很快装载在C919上使用。与此同时,它可能还会衍生出军用型号,解决运-20的发动机问题。而这样的部署,让任何外部因素都无法干扰中国的大飞机进程。
甚至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也将会逐步将C919完全国产化。只有在国产化之后,C919才能承担更多的任务,譬如改装为货运飞机,反潜机乃至加油机等。所以,美国是否断供发动机,对于中国而言只是挑战难度的增加和减少,并不意味着打击。相信在不久以后,中国的大飞机就可以自信地翱翔于蓝天。(墨者善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