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吹美!我军卫勤保障全球领先,一句解放军来了,饱含百姓深情
作者:虹摄库尔斯克
美国10艘医院船挺进纽约抗击疫情的谣言还在传播,又来了180座野战医院在24小时在美国全国建起!这些连美国人都一脸懵逼的谣言就在中国的朋友圈和微信群中传播。
显然,这是有组织有目的的造谣活动,背后不可告人的阴险图谋是将人们的关注点从我国取得巨大抗疫成果上转移出去,转移到崇拜美国抗疫能力多么强悍,美军抗疫多么厉害!
而由于军事领域相对比较专业,人们对于什么美国海军、医院船、野战医院之类的概念只局限在美国电影中呈现出的表象,对于具体事实并不清楚,也让这些谣言比病毒更快地传播到了人们的手机中!
对此,我们军迷朋友要勇敢地站出来,承担起辟谣的职责,应用我们掌握的知识和信息,和造谣者作斗争!还一个晴朗的网络环境!
图片:这些谣言是利用人们对于军事专业领域的不了解去造谣的,军迷们应该站出来坚决辟谣!
剧本反转!打脸造谣者,美军只有2艘医院船,而中国海军有12艘
关于造谣者所说的医院船的事情,笔者在上一篇文章中已经阐明,读者可以参读!
其实,随着新型冠状病毒引发肺炎在全世界范围的扩散,一场没有硝烟的抗病毒、抗疫情全民战争已经打响了。
在国内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我们一次又一次地看到了人民解放军的身影,一大批我军医务人员乘坐战略运输机抵达疫情最严重的武汉市,投入到紧张而危险的抗疫一线工作。
而当国外媒体惊呼军队进城的时候,中国百姓却无比坚定地拥护和盼望着解放军的到来!
图片:解放军来了!
图片:解放军来了!
因为这是外国人根本难以理解的,人民解放军是人民的子弟兵!
从98抗洪,到汶川抗震,再到今年抗疫,一句“解放军来了!”饱含着人民群众对于子弟兵的期待,解放军来了,这个事情就好办了!这是全国人民的集体意识!
而国外,特别是美国,也有军队救灾,但是军队救灾更多的是荷枪实弹,防止灾区发生底层民众受灾后发起暴动。他们往往是乘坐在高头大马一样的装甲车上,手持步枪虎视眈眈地看着受灾的民众。
所以,对于中国人民对于解放军发自内心的喜爱和信任,是外国人始终理解不了的事情!所以他们的造谣生事,反而让人民群众更加团结!
图片:美国军警的救灾模样,装甲车进城,荷枪实弹。
闲话这么多,让我们来看看在我军的装备序列中,有哪些卫勤保障装备值得大家关注呢?
1、铁甲红十字——陆军装甲救护车
在弹雨纷飞的战场上,尽管装甲机械化部队的坦克和装甲车辆披坚执锐、所向披靡,但敌人的反坦克导弹、智能地雷、反装甲子母弹、末敏弹等形形色色的反坦克武器和弹药仍然可能击中了冲锋陷阵的铁甲战车,造成人员伤亡。
这个时候印有醒目的“红十字”的装甲车就会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迅速接近战伤坦克和装甲车辆,医护人员敏捷地救出车内受伤乘员,火速将伤员送往后方救治。这种流动在战场上的“红十字”装甲车就是我军装甲机械化部队重要配套装备——装甲救护车。
图片:我军新型装甲救护车。
1979年以前,我军装甲机械化部队装备序列中没有装甲救护车。
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参战装甲机械化部队暴露出伤员不易发现,发现后难以及时从火线救下来的问题。为此,我军在81式履带式装甲指挥车基础上研制了WZ750型装甲救护车,填补了这一空白。
该车有2名乘员,即驾驶员和车长(兼机枪射手),2名医务人员(医生和医助),可输送卧姿重伤员4人或输送坐姿的轻伤员8人。车内配有4副制式担架和两个制式急救箱,医护人员可在车内进行包扎止血、输氧、输液、骨折固定等各种急救和小手术。WZ750后来被中东某国军队看中,增加了空调设备后改称YW750装甲救护车批量出口。
图片:自卫反击战催生了WZ750装甲救护车。
由于WZ750装甲救护车所用的底盘较为老旧,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为满足老山和者阴山方向参战装甲机械化部队战场救护的急需,总参装甲兵部和总后卫生部又先后在85式装甲输送车基础上研制了WZ751装甲救护车,在89式装甲输送车基础上研制了WZ752装甲救护车。
这两款装甲救护车拥有更宽大的室内空间,安装了空调和加温设备,可以在严寒或酷暑条件下对救护仓进行制冷降温和加温,大大改善了乘坐人员的环境。此外,我军还在77式两栖装甲输送车基础上改制了用于专用两栖装甲救护车,具有渡海作战能力。
图片:WZ751装甲救护车。
图片:77式两栖装甲救护车。
到了新世纪,随着99式主战坦克、04式步兵战车、05式两栖突击车等新一代主战装备开始大规模装备我军部队,老一代的装甲救护车无论是车辆性能还是卫勤装备都无法满足新形势的需求,而老式装甲底盘早已停产,过去装备的装甲救护车维护保障问题日趋严重,研发新一代装甲救护车成为了当务之急。
2014年的“卫勤使命-2014”演习中,我军新一代装甲救护车第一次出现在媒体的镜头前,这种在04式步兵战车底盘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装甲救护车拥有一个6对负重轮的底盘,比过去4对、5对负重轮底盘明显长出一截,这增加的长度使得救护仓可以布置得更大,携带的医疗设备也可以越多。
图片:我军卫勤人员和新型装甲救护车。
新型装甲救护车还重点增强了在信息化条件下遂行医务救护的能力,在伤员转运过程中就能够先期将伤情上报野战医院,为后续的救治工作做好准备,并能够保障医生的远程医疗和会诊。
此外,我军还先后在05式两栖装甲突击车、08式轮式装甲输送车基础上研制两栖装甲救护车和轮式装甲救护车。
近年来,04式履带式装甲救护车和08式轮式装甲救护车还多次参加中国和德国之间举行的“联合救援”卫勤实兵演习,得到了德国军队的高度赞扬。
图片:中德联合救援卫勤演习,中国新型轮式装甲救护车首次部署欧洲。
2、和平方舟——海军大型医院船
在中国人民海军的装备序列中有这样一艘独特的战舰,一万多吨的庞大舰体上居然没有安装一门火炮,舰身也被刷成了纯洁无瑕但非常耀眼的白色,而舷侧和上层建筑顶部巨大的红色十字则表明了该舰的属性——救死扶伤的医院船。
920型医院船是世界上第一艘万吨级专业医院船,该船舰名为“岱山岛”号,但人们更多地将其称为“和平方舟”号。该舰自2008年服役后曾经多次执行环球航行和人道主义医疗救助任务,航迹遍布大洋深海,医治救助成千上万患疾百姓,为世界各地的患者带去了福音,被海内外誉为“生命之舟”。
图片:中国“和平方舟”大型医院船。
海上作战的特殊环境和海军高技术军种的特点决定了,人民海军在加强主战装备建设的同时,对支援保障舰艇和装备建设毫不放松。
1974年1月,人民海军南海舰队在西沙海战中成功驱逐南越入侵势力,一举收复西沙诸岛。这是人民海军的第一次远海作战,距离最近的榆林港也有240公里,当时的伤员需要多次转运、几十个小时以后才能得到专业救治,虽未造成死亡,但伤口普遍感染恶化。除了通信、指挥等等方面的问题,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我们缺乏专业的医疗卫生舰船。
保障战士们的生命健康就是科研人员们的使命。1981年10月,以“琼沙”号客货轮为蓝本、由422医院负责提出设计需求、广州造船厂负责设计与建造的我军第一代“南康”号医院船正式下水。该舰满载排水量2150吨,能够完成中近海医疗救治,船上设有手术、抗休克、重伤处置、X线检查、化验、传染病等科室,可收名伤病员100-130名。
图片:我军第一代“南康”号医院船是为了海上军事斗争准备而诞生的。
1996年,我国第二代医院船伴随着国防动员体制的完善而以国防动员船“世昌”号的名义服役,该船可搭载由标准集装箱改成的28个独立医疗舱。该舰满载排水量9105吨,加装医疗模块后可供100多名医护人员随舰训练。同时,该舰也为战时商船转军用提供了成熟可靠的实施方案。
图片:通过集装箱模块快速改装医院船。
近年来,海军卫勤建设受到了持续重视,在海上医疗装备建设上,包括中国第三代医院船“和平方舟”号在内的“一船、五艇、四机”海上医疗立体救护装备体系已经基本建成,这是海军建军以来第一次建成这么齐整的海上立体救护制式装备。“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是整个海军医疗体系架构中最顶端最大型的制式装备。
该舰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万吨级专业医院船,船上医疗设施完备,有电脑断层扫描室、数字X线摄影室、特诊室、特检室、口腔诊疗室、眼耳鼻喉诊室、药房、血库、制氧站、中心负荷吸引真空系统、压缩空气系统、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等,医疗设备共有217种、2406(台)套。船上设有多个手术室和护士站,拥有重症监护病房20床、重伤病房109床、烧伤病房67床、普通病房94床、隔离病房10床。船上还配有特殊规格的电梯3部,供伤员转运使用。
图片:“和平方舟”号大型医院船。
船上日常生活设施丰富,包括洗衣房、健身房、理发室、图书馆和餐厅等,为患者和伤员提供良好服务。
另外,该船还有一座面积近千平方米的飞行甲板,可以供予多种型号直升机起降,便于重症伤患的转运。整艘医院船其实相当于一座陆上的三甲医院,配备有军医人员多达120人。“和平方舟”号每年都将定期赴国外执行巡诊及医疗服务任务,该舰已经成为了中国软实力的重要象征之一。
图片:“和平方舟”号上的手术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