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架美军机“从天而降”,成就今日中国无人机大国地位
自上世纪开始,美国就频频派出U-2高空侦察机非法入侵我国领空进行侦察监控。随着我军地面防空部队从苏联引进“萨姆-2”地空导弹,U-2的高空神话被彻底粉碎。
不死心的美国空军随后又祭出了“火蜂”无人侦察机这款新装备。这款无人机体积更小,很难被发现,而且因为造价成本低可以大批量使用,传统的“导弹打飞机”战术并不适用。
不过,中国空军很快就有了新对策,以歼-6战斗机近身狗斗的作战模式,让“火蜂”无人侦察机无处遁逃。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空军共击落20架“火蜂”无人侦察机。这些战机残骸也被我国军工科研人员充分利用,其中多达300项美国新技术被吃透掌握,为本土航空工业的发展注入强心剂。
回顾历史,特别是在国防领域,面对在上万米高空肆虐横行的美军高空侦察机,当时还在襁褓中的火箭军并没有足够强大的实力加以反制。尽管在苏联的帮助下,我军陆续装备了一批“萨姆-2”地空导弹,让美国空军不得不放弃使用U-2。不过,当“火蜂”无人侦察机再度来袭,却给解放军带来了大难题。
一方面,这款无人机能够在1.7万米高空飞行,飞行速度达到了750公里/小时,一般的地面炮火根本无法对其形成威胁。另一方面,我军装备的“萨姆-2”地空导弹尽管射程、威力都达到了反制要求,但本身造价昂贵、数量稀少,用来打击无人机显得过于奢侈。正因为此,美军配备了海量“火蜂”无人侦察机,就是认准了中国军队不敢用地空导弹和他们打消耗战。
在经过多方认证和群策群力后,打击“火蜂”无人侦察机的重任交给了中国空军。
当时,我国沈飞公司在苏联米格-19的基础上成功仿制出国产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歼-6。这是一款双方超音速喷气式战斗机,其功能定位就是针对国土防空的制空战斗机。
我军在摸清了美国空军的作息规律之后,在1964年10月13日,开始了歼-6VS“火蜂”的首战。
当时,我军地面雷达侦测到,一架美军“火蜂”无人机在广西上空非法入境,随后我军一架歼-6升空迎敌,但就在接近目标时,由于油料消耗殆尽,不得不遗憾返航。就在当天下午3点左右,又有一架“火蜂”不期而至。遗憾的是,尽管歼-6战机抓住战机猛烈开火,但“火蜂”无人机还是通过超强的机动性逃出生天。
经历了两次失利之后,中国空军内部进行了经验总结,决定充分发挥歼-6在高空快速爬升的战
术优势。与此同时,在各地政府的配合下,西南多个地区都设立了高空作战点,一张严密的大网已经全面铺开。
1964年11月15日,无比嚣张的美“火蜂”再度入侵我国海南岛领空,这一次升空作战的歼-6没有再给对手任何机会。自两机距离400米开始,歼-6就锁定目标精准开火,最终将其一举击落。
这不仅是中国空军历史上首次击落美制高空侦察机(此前U-2是被地面导弹部队击落的),也是战斗机首次在平流层击落飞机,创下了世界空战史上的新纪录。
此后的数年间,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不断总结经验、优化战术配合,在打击“火蜂”方面更加得心应手,短短四五年内就击落20架“火蜂”。甚至在1968年,我国军工科研人员还借助多架“火蜂”残骸的零部件,拼凑出一架完整的“火蜂”,并且完成了飞行实验。在此基础上,我国在1972年就成功研发出国产首架无侦-5型无人机。可以说,这批“从天而降”的宝贝,为我国无人机研发在内的国产航空工业的飞速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