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改成功?日本海上自卫队正式开启航母时代!
“出云”号系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出云”级直升机驱逐舰,2013年8月下水,建造总费用1200亿日元(约合75亿元人民币),是当时海上自卫队最大的军舰。该舰全长248米,宽38米,标准排水量1.95万吨,满载排水量2.7万吨,最多可搭载14架直升机,可实现5架直升机同时起降,并能为其他舰艇提供燃料补给。
“出云”号的舰载直升机主要包括SH-60“海鹰”反潜直升机、MCH-101多用途运输机,还可搭载UH-60“黑鹰”通用直升机、UH-1“休伊”通用直升机和V-22“鱼鹰”倾旋转翼运输机等。由于与二战前旧日本海军的“出云”号装甲巡洋舰同名,“出云”号从一下水就引发广泛关注。
2014年1月11日,日本防卫省曾表示,为了强化冲绳附近诸岛的防卫力量,决定对即将服役的“出云”号直升机驱逐舰进行系统改造,使其成为对自卫队陆海空力量进行统一指挥的“前线司令部”。
防卫省计划在“出云”号内设置指挥中心,加装能够兼容和指挥三大自卫队的通信系统,实时收发和处理水陆两栖夺岛部队、运输舰艇和空中支援平台等信息流,指挥三大自卫队的协同作战。防卫省还希望在未来5年内,为“出云”号配备V-22“鱼鹰”倾旋转翼运输机,使之兼具夺岛部队指挥舰与最大支援舰的功能。由于《2014年后的防卫计划大纲》提出组建水陆两栖夺岛部队即水陆机动团,所以外界当时普遍认为“出云”号很可能会成为自卫队实施两栖夺岛作战的指挥舰。
2015年3月,“出云”号直升机驱逐舰正式服役。2017年3月,“出云”号的姊妹舰“加贺”号也正式服役。
这两艘军舰从外观和设计上已完全具备了轻型航空母舰的特点。“出云”级采用航母式全直通飞行甲板,设有重型升降机和大型机库,可搭载多达14架“海鹰”反潜直升机,在加装滑跃甲板后甚至可以直接起降F-35B战斗机,这些都属于航母的标准配置。外界一致认为,“出云”级是直升机母舰,甚至是轻型航母。
不过,日本官方却将“出云”级定位为直升机驱逐舰。日本政府之所以欲盖弥彰主要基于两点:一是规避法律限制。日本和平宪法不允许日本自卫队装备攻击型航母,“直升机驱逐舰”的定位可以规避合法性问题。防卫省一直辩称,“出云”级不具备起降战斗机的功能,不属于攻击型航母;二是淡化舆论影响。发展航空母舰容易引发周边国家的不安,“直升机驱逐舰”的称谓则从媒体传播的角度淡化了威胁色彩。事实上,在发展“大隅”级和“日向”级的问题上,日本同样也采用了这种“暗度陈仓”的策略。
在将“出云”号改装为航母的问题上,日本政府担心会违背“专守防卫”政策,曾一度准备放弃将其写入新版《防卫计划大纲》。但其最终还是认为,“在没有基地的太平洋加强防空和西南诸岛的防卫力量,航母必不可少”。今年5月,执政的日本自民党在《防卫计划大纲》修正案中,正式提出将“出云”号驱逐舰改为“多用途母舰”,并计划引进与之配套使用的F-35B战斗机。
F-35B与“出云”级如何混搭
F-35B战斗机是美国第五代多功能战斗机,可实现短距离起飞和垂直着陆,能适用于比普通航母甲板更狭窄的两栖攻击舰。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透露,日本政府正在考虑从美国再采购100架F-35战斗机,单价金额约100亿日元,合计超过1万亿日元(88.1亿美元)。加上目前正在引进的42架,将来日本拥有的F-35预计增至142架。在新采购的100架F-35B中,日本希望包括约20架可在航母上运用的F-35B,用于装备两艘“出云”级直升机驱逐舰。这项计划将写入《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2019-2023年度)》,与新修订的《防卫计划大纲》在12月中旬召开的日本内阁会议上通过。
日本防卫省已经计划把“出云”号升级为航空母舰所需经费列入2019年防卫预算。如果进展顺利,我们将会看到“出云”号搭载F-35B变身为一艘真正的航母,在2020年正式加入海上自卫队的作战序列,使海上自卫队的远洋和航空作战能力实现根本性飞跃。
拥有航母是日本政府和海上自卫队的梦想,数十年来,其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建造了“白根”级、“大隅”级、“日向”级和“出云”级等拥有大型飞行甲板的反潜驱逐舰和“准航母”。特别是“出云”级,在设计上具备了岛式舰岛、全直通飞行甲板、大型机库、升降平台和航空油库等航母的标志性特征,可以说是一艘处心积虑打造的“预备航母”。
得益于设计时埋下的“伏笔”,加上F-35B隐身战斗机可以短距起飞和垂直降落,日本无需对“出云”级的舰体结构进行颠覆性的调整,改装为航母的技术难度并不大。主要的改装应当是增加滑跃式飞行甲板和舰航相应配重,以适应F-35B战斗机短距起飞的要求。在主要的飞机起飞点和降落点,还需要增强飞行甲板强度和敷设耐热材料,以防F-35B战斗机喷出的高温尾焰烧蚀甲板。此外,“出云”级还需加装航空指挥调度系统、F-35B战斗机的维护装置,以及改进航空弹药的存储和运输装置等。所有这些,对于拥有一流造船和材料制造能力的日本而言都不算难事。
不过,由于“出云”级的机库容积有限,即便经过改装升级,最多也只能搭载8~10架F-35B战斗机,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航空打击能力。同时,由于“出云”级的甲板长度有限,即使加装了滑跃式甲板,也只能起飞F-35B这种短距起降的固定翼飞机,无法搭载固定翼的舰载预警机,这使其综合战力大大缩减。
再造航母打开军备竞赛“开关”
日本宪法不允许日本拥有“攻击型航母”以及洲际弹道导弹、远程战略轰炸机等攻击型武器,历届日本政府也基本秉持了“专守防卫”的原则。据《读卖新闻》报道,日本政府计划以岛屿防御等目的为名,将改造后的“出云”号定位为“防御型航母”。其实,拥有航母对于日本的岛屿防御并无实质性意义,而所谓“防御型航母”只是另一个谎言,其真实用意在于进一步摆脱“专守防卫”原则。
日本政府的下一步计划是改装两艘“出云”级驱逐舰,并新建1艘,总共保有3艘,旨在最终形成“远征打击群”。日本政府还计划从美国引进9架E-2D“鹰眼”预警机,该机正是美国航母的标准配备。可见,对“出云”级的“航母化”改装,只是日本突破航母“禁忌”的上篇文章,建造大中型航母才是日本自卫队的终极目标,从而使海上自卫队彻底转型为一支攻击性的海上力量。这是需要周边国家高度警惕的。
事实上,近年来日本海上自卫队强化装备建设动作不断,全力打造远征型航母打击群的“四梁八柱”。2017年11月,“苍龙”级潜艇的第十号艇“翔龙”号正式下水,从而使日本的常规潜艇增加到19艘,目前还有另外两艘“苍龙”级潜艇正在建造之中。
除了“出云”号和“加贺”号,海上自卫队还拥有两艘具有全通甲板的“日向”级直升机驱逐舰——“日向”号和“伊势”号。就海上反导装备而言,海上自卫队目前拥有4艘“金刚”级及两艘“爱宕”级“宙斯盾”驱逐舰,还有两艘新型“宙斯盾”驱逐舰正在建造,预计将于2020年之后正式投入使用。日本还计划在未来4年内建造8艘新型驱逐舰,以强化日本的岛屿防御能力。
以战场为导向,强化自卫队的作战能力,将是新版《防卫计划大纲》的主要政策指向。因此,引进射程为900公里的攻击型远程巡航导弹以及对“出云”号的“航母化”改造,也将成为未来5年日本政府持续扩充军备的重要议题,这不仅对和平宪法造成极大冲击,也将会对东北亚安全局势造成严重消极影响。
日本加速走向再武装化意欲何为
一是加速推进再武装化迈向真正军事大国。成为政治军事大国,是二战后日本的最大梦想。虽然有“和平宪法”与战后体制制约,但战后日本通过种种手段,逐步实现再武装化。安倍重新执政后,主导解禁集体自卫权、修改安保法案、增加军费开支、并放宽海外派兵等,进一步加快再武装化步伐。航母被认为是军事大国“标配”,将出云级改装成航母“远征打击群”,等于向世人宣告日本事实上重新成为军事大国。
二是彻底把日本自卫队变成一支“可战力量”。以解禁“集体自卫权”为突破,日本已经变“专守防卫战略”为“主动遏制战略”,日本“安保法案”突出“联合机动防卫”,致力于把自卫队变成一支进攻型“可战力量”。岩屋毅在谈到2019年以后的《防卫计划大纲》时称,日本将不再延续过去几十年的战略框架,而是对现行防卫战略进行颠覆式重构,拟制所谓“全域联合作战构想”。重新拥有航母将使日本自卫队不仅“可战”,而且可以“远征作战”,增强先发制人打击能力。
三是进一步加强与美国的军事捆绑。强化美日军事安全同盟,并在这一框架下“借鸡生蛋”提高自身军事能力,是日本的既定战略。进入21世纪,美国对日本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安全倚重和需求增加。美国总统特朗普曾多次敦促日本扩大从美国采购武器装备,这正中日本下怀。日本不仅大量购买美国先进军事装备,还扩大与美国合作领域,增加与美国实战化演习规模和次数,强化美日遂行“集体防御”能力。重新拥有航母,可进一步弥补日美军事差距,增强美国对日本的军事依赖,通过加强日美军事捆绑,提升日本在军事上影响和主导地区事务的能力。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