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转型?普京突然颁布对华禁令,中俄关系或发生变化?
中俄两国贸易不断增长
中俄两国的贸易伙伴关系一直在世界上享有口碑,而且在最近这几年两国关系不断升温,上升到了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我们都知道俄罗斯是世界上国土面积第一大的国家,并且大部分国家领土位于高纬度,气候寒冷,主要的经济带靠近欧洲,亚洲这边尤其是西伯利亚土地贫瘠,并不适宜农作物生长,但是俄罗斯天然气,石油资源丰富,并且石油与天然气出口占了俄罗斯GDP总额的大部分,可以说俄罗斯是一个严重依赖燃气资源出口的国家。这样的特点正好和中国形成互补,中国的石油气等资源仍然进口大于出口,但是中国是一个农作物出口大国,尤其是东北的黑土地,土地肥沃,出口俄罗斯的话还能够节省不少交通运输费。
但是最近俄罗斯最近却提高了中国农作物进口的门槛。是不是中间出现了什么问题,我们不禁猜想是不是两国的外交出现了什么问题?
俄罗斯为什么提出禁令
我们都知道由于历史,地形,气候等因素,俄罗斯的农业并不是特别发达,所以大部分的农作物都要依靠进口,对农作物进口依赖较强。在俄罗斯进口的大部分商品中,蔬菜农作物占据进口的一大部分。
俄罗斯出台的这个禁令,可以看出俄罗斯终于下狠心要发展自己的农作物了,国内的市场是一定的,如果进口商品增长会不断挤压国内的商品供应。这样的话俄罗斯就再也没有自己的供应体系,我想着不是俄罗斯想看见的。
同时我们可以从俄罗斯的工业体系中得到答案,众所周知,俄罗斯的重工业尤其是军工业是世界上顶尖的,但是农业这样的第一产业却是不能实现自给自足的,尤其是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的经济更是雪上加霜。俄罗斯的民众都难以过上较为富足的生活,曾经都没有想要发展农业的想法。
我们知道,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的第一产业,这是相当危险的,因为第一产业是战略物资,如果在战时,你的外部条件都会被封锁,陆上海上,空中交通线甚至可能都会被封锁,这个时候你想要打持久战,最致命的就是你需要足够的储备物资支持你。这个时候自己国家的农业工业体系就会相当重要了。(时代之声V)
自越南宣布限制大米出口后,目前已有9个国家宣布限制粮食出口。中国是粮食进口大国,9国限制粮食出口,对中国会有什么影响?
|9国宣布限制粮食出口
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实时数据,截至北京时间4月1日6时30分,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经超过80万例,达855007例。其中,美国累计确诊病例达到186265例,确诊数居全球首位,死亡病例3310例。
而随着新冠肺炎的不断扩散,一些粮食出口国为了保证自己国家的粮食供应,已经宣布了粮食出口禁令。截止目前,已经有9个粮食出口国宣布了这一禁令。
其中,泰国在3月26日宣布,禁止鸡蛋出口7天,当天哈萨克斯坦决定对11种农产品实行出口限制令,塞尔维亚暂停了葵花油等农产品的出口。3月28日,埃及贸易部长宣布,未来3个月内,停止各种豆类产品的出口。自今日(4月1日)起,俄罗斯正式限制葵花籽出口,为期6个月。
越南第一个禁止粮食出口
值得注意的是,越南是第一个宣布禁止粮食出口的国家,但现在越南又反悔了。此前越南海关宣布,从3月24日零点开始,各种大米产品都被禁止以任何形式出口,理由是要统计国内大米的库存量,以此判断是否能够保障本国的粮食需求。
越南财政部宣布,将在6月15日之前储备19万吨大米,以满足疫情期间的粮食需求。
不过,越南很快就有反悔之意了。据外媒报道,越南方面在3月31日表示,出口大米是有必要的,但在当前情况下,必须对大米出口进行控制。也就是说,越南将有限度的出口大米,而不是完全禁止。
越南之所以改变主意,主要是因为近期泰国与越南的大米价格大幅上涨,目前越南大米价格已经突破400美元/吨,创下两年来最高水平。这意味着越南可以趁机发一笔财。
|对这个有何影响?
不过,越南是全球第三大大米出口国,占到全球大米贸易量的15%左右。去年越南出口了637万吨大米,中国就买了近50万吨。如今越南以及另外8个国家限制粮食出口,对中国这个粮食进口大国来说会有什么影响呢?目前来看,影响还是微乎其微的,毕竟中国的粮食储备量足以保证未来一年的需求。据统计,2019年中国的粮食总产量达到66384万吨,为历史最高水平。
目前,我国粮食储备率已经超过80%,远超世界农贸组织规定的17%-18%的国际安全红线。
同时,中国也在大量进口粮食。2019年中国粮食进口量约1.1亿吨,虽然比2018年减少了215万吨,但这里进口的粮食大多是像大豆这样的用以加工的农产品,而稻谷、小麦和玉米三大主粮,中国的自给率一直在95%以上。所以,即使这些国家限制粮食出口,对这个也不会有太大影响。(中油网)
“家中有粮,心里不慌”,14亿中国人民吃饭的事,很稳。
疫情席卷全球,粮食正在成为全球最关心的议题之一。
据新华社报道,今日(3月31日)联合国发布报告称,除非我们快速采取行动,保证全球粮食供应链通畅,缓解疫情蔓延对整个粮食体系的影响,否则我们面临粮食危机迫近的风险。
这份报告绝非空穴拉风、危言耸听。联合国分析称,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导致劳动力短缺、供应链中断,可能影响一些国家和地区粮食安全。
同时,联合国粮农组织预计,糟糕情况或将在2020年4月、5月出现。
A股的炒作资金,早已闻风而动。今日,A股上市公司—金健米业(8.150,0.74,9.99%)(600127)再度涨停,短短7个交易日爆拉5个涨停板,暴涨近70%,北大荒(16.820,-0.43,-2.49%)(600598)近期的表现亦非常强劲,2月以来,其股价累计涨幅已逼近100%,显著跑赢大盘。
据Wind数据显示,参与金健米业炒作的资金,主要以游资营业部为主。有市场人士认为,金健米业市值较小,主业以粮油食品加工为主,且证券简称非常贴合粮食危机概念,是被游资盯上的主要原因。
与此同时,同属于粮食概念板块的农发种业(4.640,0.34,7.91%)(600313)、京粮控股(8.210,0.48,6.21%)(000505)、新农开发(7.310,0.01,0.14%)(600359)亦强势封板。
而相比股价的暴涨,所有人更关心的或许是,联合国突然拉响全球粮食危机的警报,中国的粮食供应够不够吃呢?
3月29日,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王辽卫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我国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粮食供求总体宽松,完全能满足人民群众日常消费需求。
6国禁止粮食出口,全球拉响警报
面对全球疫情的扩散,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警惕粮食危机,并率先“囤粮”,限制出口:
3月24日,世界第三大稻米出口国:越南宣布,自3月24日起,禁止大米出口;
全球最大的小麦出口国之一哈萨克斯坦禁止出口小麦、土豆等11种农产品(6.960,-0.28,-3.87%);
塞尔维亚宣布,暂停出口葵花籽油等农产品;
3月28日,埃及决定,未来3个月内停止各种豆类产品的出口;
全球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俄罗斯农业部提议,对粮食出口建立临时配额,4月1日-6月30日,小麦、黑麦、大麦和玉米等出口量不得超过700吨;
3月30日,柬埔寨总理洪森表示,柬埔寨将从4月5日起,除了香米,将禁止白米和稻米出口。
另外,因为受疫情影响,巴西、阿根廷的大豆出口也在放缓,印度这个世界最大的稻米出口国,几乎停滞。
受此影响,部分粮食的价格正在飙升。芝加哥大豆近2周涨逾7%、小麦期货价格更是大涨超18%,黄大豆1号主力合约于3月30日飙涨4.46%,2020年涨幅已达25.9%,创2013年以来的新高。
面对越来越多的国家“囤粮”限制出口,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总干事屈冬玉警告:多国突然限制粮食出口,可能导致严重市场混乱应极力避免供应断档。
实际上,粮食严重依赖进口的国家,已经开始告急。伊拉克表示,在未来几周,需要进口25万吨大米、100万吨小麦,来保证国家粮食储备,向国民提供食物。
另外,作为主要的稻米或小麦进口国,印尼、菲律宾已经面临粮荒,储存的粮食最多只能维持6个月。
图片来源:时报财经图库
由此可见,部分国家的粮食危机已拉响警报,这也是联合国于今日紧急发布报告预警的原因。
2019年,中国农产品进口超10000亿
全球主要产粮国家,陆续限制出口,那么中国每年的粮食进口情况如何呢?
据国家农业农村部披露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金额为2300.7亿美元,同比增长5.7%。其中,出口金额791亿美元,同比减少1.7%;进口金额1509.7亿美元
(约合人民币10771亿元),同比增长10%,全年贸易逆差718.7亿美元,同比增长26.5%。
粗略一看,似乎中国农产品对进口的依赖程度较大。但真实情况或许并非如此,首先看所有中国人最关心的大米。
2019年,中国进口大米数量为254.6万吨,系全球进口大米最大的国家,但与此同时,中国大米出口数量达到274.8万吨,同比大增31.4%,连续四年增长,并实现净出口。
再看中国的另一大口粮:小麦。据国家农业农村部披露的数据显示,2019年进口小麦数量为254万吨,同比增12.5%。但出口数量亦达到31.3万吨,增9.7%。
而2019年中国小麦的产量高达2672亿斤,进口数量的占比仅有1.9%,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由此可见,中国最主要的口粮(大米、小麦)完全可以自给自足,而每年的进口主要是改善性的消费。
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大豆一直对进口依赖程度较大,超过80%的大豆都依赖进口。据国家农业农村部披露的数据显示,2019年进口大豆数量达8851万吨,占全球大豆贸易量的60%,而出口数量仅11万吨。
2019年中国进口农产品总额1500多亿美金,其中,单项占比最高的是大豆,花了353.4亿美元,占比23%。
再看中国大豆的产量,2019年全中国产出的大豆数量为1810万吨,仅有进口数量的20%,且这一数字已经创下历史最高记录。
意味着,中国大豆产量提升的空间相对有限。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生产1810万吨大豆,用地面积达到1.40亿亩,意味着进口的8851万吨也自产,则需要土地6.85亿亩,这也将威胁到其他粮食的产量。
而中国大豆主要从巴西、美国、阿根廷进口,占总进口量的95%左右。其中,2018年从巴西进口大豆6610万吨,占比高达75.1%,而受疫情影响,巴西、阿根廷的大豆出口正在放缓。
这也是国内大豆期货价格飙升至2013年6月以来新高的主要原因。
中国有粮,中国不慌
现阶段,面临危机的主要是粮食高度进口的国家,而中国出现粮食危机的概率几乎没有。
首先,看中国一年消费粮食的总量。据《中国统计年鉴》,2018年中国人均粮食消费量是127.2公斤。按14亿人口算,一年全中国人吃掉粮食1.78亿吨。
其中,主要以大米、小麦、玉米为主,合计达1.62亿吨,占比超91%。
再看中国粮食的年产量,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粮食产量为6.64亿吨,创下历史新高。
中国6.64亿的粮食产量中,大米年产量为1.47亿吨,占比22.1%,小麦年产量为1.34亿吨,占比20.2%,玉米年产量为2.61亿吨,三者合计达到5.42亿吨,完全满足1.78亿吨的消费量。
其中,玉米已经从中国人的主粮中逐渐淘汰,而更多用于生产饲料、乙醇等。
与此同时,中国还有大量的粮食库存。据美国农业部数据,上一市场年度,全球库存的水稻是1.75亿吨,中国就占了近1.2亿吨。另外,中国小麦库存亦高达1.4亿吨。
二者合计,足够14亿中国人一整年的消费量。
因此,面对联合国对全球粮食危机的预警,中国完全有底气、有能力让14亿人吃饱。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王辽卫也表示,中国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完全能满足人民群众日常消费需求。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