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拉锯,就看谁能坚持!美军连长点名,只剩2个兵
15军45师医院安扎在内松馆的一片树林里,树林内有一条山沟,沟内溪水潺潺,护理员在小溪里清洗伤员们血污的绷带,绷带上的血将这湾清澈的小溪染成了红色,整天都是这样。上甘岭的天,上甘岭的地,上甘岭的山,上甘岭的水都是红色的。
抗美援朝,手术队出征
上甘岭激战中的一天,天空下起小雨,有战士趁敌人进攻的间隙沐浴秋雨飒爽,完了,他一抹脸,全是红色,黑红黑红的。从1952年10月23日开始到上甘岭战役结束,全世界都在关注着上甘岭那两个被烧红了的小山包,国内的媒体更是整版整版报道上甘岭战事。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支前骡马运输队开赴前线
此时的上甘岭战役,双方都已到了最困难的时候,志愿军45师已经找不到一个完整的建制连,只能1个班,半个排,1个排,半个连,这样零敲碎打地往阵地上增添兵员。
就连运送后勤补给的骡马都累趴下了不少,累倒下的骡马任凭运输队的驭手们鞭打,始终都没有站起来,它们嘴里吐着白沫,驭手手里的棍子鞭子都打成了红色,也没有一匹骡马站起来,有些志愿军驭手跪下来磕头给倒下的骡马:爷们儿,起来快走吧,完成任务要紧。
那些骡马曾经试图挣扎着站起来,次次都以失败告终,任怎么鞭打、怎么磕头,它们始终都没能起来。有一个骡马队80匹骡马,倒下50多匹。
同样,美军兵员匮乏,已经到了再也无法从国内招到一兵一卒的地步,驻守岛国的部队能拉出来的都已经拉了出来。无奈之下,美军只好把韩军新兵和士官教导团保留的“种子”也拉上了战场。
韩第31团接手美第32团597.9高地防务时,美军忽悠他们说,阵地上还有美军1个连,韩军看到的情景是,从阵地上下来不过30人只有5支枪,其中4个人抬着1具尸体,有1颗炮弹在很远的地方爆炸,这4名美军丢下单架就没命地跑了。还有1个美军连队,连长点名时只剩下了1名上士和1名列兵。
志愿军战士冒着炮火往阵地运送给养
到了这个地步,战争该往那个方向发展?3兵团代司令员王近山已经向秦基伟表明了态度,是打是撤,由15军决定。到了这个地步,不拿下上甘岭,不把美军打趴下,怎么能对得起在这场战役中壮烈牺牲的烈士?15军在道德洞军指挥所召开了1次作战会议,秦基伟表示,我们最困难的时候,也是敌人最困难的时候,这时候就要较量胆量和意志,所以上甘岭战役要坚决打下去,就是要跟美国人比这个狠劲凶劲,这是战争全局的需要。
坚守坑道十余昼夜、大量消耗敌人后,志愿军开始了夺回地面阵地的反击,火箭炮弹像暴雨般地飞向敌人
二野出来的人,都铭记着“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句名言。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若是不把敌人打怕打疼,后患无穷。15军的这次会议,是上甘岭战役转折的一个重要会议,以此次会议为分水岭,志司和第3兵团指挥机构开始直接参与指挥上甘岭。以上甘岭为轴心的全面作战开始打响,15军左邻的38军、39军、40军、68军在中部战线上对敌人发起全面攻击,配合策应上甘岭作战。
10月30日中午12点,15军炮兵群133门大口径火炮,30门迫击炮一起开火朝着敌人射击。躲在坑道里的志愿军战士受了敌人炮火的气,今天终于可以看到了自个的炮火发威了。大家躲在坑道里,激动的泪眼汪汪。有些战士做在坑道里被震的东倒西歪,但是他们强忍着,大喊着:震吧,震吧!这是我们自己的炮火。
15军并不是一夜暴富的暴发户,他们对火炮的运用相比之前更加注重战术。第一波次火炮袭击之后,15军炮群有意停止半小时炮击,顿时阵地上又恢复了宁静。阵地上的敌人见志愿军炮击停止,以为炮弹打完了,立即全员出动抢修工事,没想到15军的炮弹立马又飞了过来,阵地上的敌人被炸了个人仰马翻。15军立即将炮火延伸,看着渐渐远去的炮声,阵地上的敌人傻乎乎地从隐蔽部出来,就在他们暗自庆幸之时,志愿军的炮火又折返回来。
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从小米加步枪建立起来的人民陆军终于尝到了火炮的甜头,也终于摆脱了一种思想束缚,终于明白了“节约的炮弹就是挥霍的鲜血”。当然,我们可以理解先辈们的无奈,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的时候,上甘岭上每发射1发炮弹,就是1位农民1年的收入。
10月30日22时25分,15军更大规模的反击作战开始了。调入战场的86团3连反击到1号阵地时,29师和45师的主要领导商议后,电告3连:只要打上去,且守住24小时,就记功。3连就这样打了上去,立了功。这次大反击,志愿军参战部队全歼韩2师第31团2营全部,3营一部,打退了敌人第2梯队反扑13次,毙伤敌人1500人。
屹立在阵地上的志愿军战士
10月31日,敌人不甘心失败,韩31团残部在阿比西尼亚营、在空中和地面火力的掩护下,向志愿军夺回阵地猛烈反扑。86团有一位“孤胆英雄”名叫林炳远,一个人坚守在2号阵地上,打死打伤敌人140多人,成为战斗英雄。140多人并非虚数,五圣山和主阵地上的观察所都看得清楚,一个连的敌人大举进攻,就活着回去十几人。当然,林炳远能够1个人守住阵地,与身后炮兵的支援是分不开的。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