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3600米,负重15公斤,这场女兵比武竞赛太“硬核”!
国防在线客户端消息(曹立陆鹏穆昱霖)“检查物资,核对身份,制定行进计划……”近日,一场以战斗班遂行特定作战任务为背景的比武竞赛,在海拔3600米的雪域高原悄然拉开帷幕。此次群众性比武竞赛,本着“人人参训到位”的原则,把平均年龄不足23岁的女兵,也拉上了比武场。
女兵负重15公斤行进
面对将战斗体能贯穿全程的机动、侦察和打击,8小时无热食保障连贯作业,这群女兵要以怎样的姿态去迎接这场大考?
拖拽“重伤员”
战斗着装、15公斤战备小包、10公里崎岖山路……对于女兵来讲,这不仅仅是对体力的考验,更是对意志的磨炼。10公里的距离并不长,但是呼吸困难、沙地松软难行等因素却让这条路变得漫长……
“其实支撑她们通过每一项考核的,从来不是充沛的体力,而是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意志力。”指导员陈洋在赛后说道。
利用地图辨别方向、标识地物
当听到下一项比武课目是战场救护时,女兵们的脸上露出了的笑容,但当到达比武点时,等待的只有冰冷的掩体和10米开外的“重伤员”,“优势课目”带来的自信感荡然无存。
“拼一拼,我们还有希望,我负责把伤员拖进掩体,你们掩护,加油!”随即下士高育苗第一个冲了出去。
向上级通报前沿信息
“我从未体验过如此漫长的10米。”高育苗说。经过十多分钟的紧急救治,“伤员”成功的被转移到了安全地段,这个课目,也打破了平时的训练记录。
帐篷搭设
“武能渗透敌阵刺军情、文能懂地图识方位。”女兵也是战斗力,在战场上一样可以发挥出奇制胜的作用。在这一阶段比拼中,不仅仅有观察报知课目,还要对地图的使用得心应手。这不仅仅考察女兵们利用上级通报的消息,结合现地蛛丝马迹进行追踪的能力,更是对在刺探到敌情之后,能够及时回传军情打下基础。
通过铁丝网
对于已经筋疲力尽的女兵来讲,“安家、做饭”的40分钟转瞬即逝。气温骤降,钻木取火的难度格外大。“我当时真的不想钻了,但是想想大家为了胜利已经坚持了一路了,我告诉自己不能停……”
通过低桩网
在夺控要点课目中,低桩网、铁丝网、手榴弹投掷……一趟连贯课目下来,无疑又是一次考验。
不抛弃、不放弃,让这支女兵队伍,相互搀扶着完成了最后一个课目,夕阳很美,影子很长。她们也交出了一份让自己满意的答卷。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