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国坐地起价,中方直接取消合作,总统认怂请求原谅
众所周知,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人口大国,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也越来越快。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建设必然是建立在耕地损失的基础之上,耕地的减少,意味着粮食的产量就会降低。因此粮食贸易也是世界上众多贸易中较为重要的一项。虽然我国是产粮大国,但因为我国人口数量大,所以消耗量也大。很多国家想借机大赚中国一笔,中方也是果断还击,直接取消合作。比如说澳大利亚,这是一个拥有500万人口的国家,在粮食合作上,澳大利亚曾对中国出尔反尔,恶意哄抬价格,给中国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如今澳大利亚遭遇疫情的侵扰,经济一蹶不振,如今又想求中国帮助,对此我国霸气的给予了两个字回复。我国面对澳大利亚的求助回应也是非常的简单,直接两个字“拒绝”,虽然中国是需粮大国,但是世界上产粮食的并非只有澳大利亚一个国家。
之前在和我国合作的时候,澳大利亚出尔反尔的行为可以说是深深的伤害到了我们中国人民的心,面对澳大利亚一而再再而三的损害中国的利益,我国也无需再忍让,他们必须要为自己犯下的错买单。
此前我国和澳大利亚的合作主要是进口他们国家的大豆,小麦,羊毛等农作物,但是因为澳大利亚发现这些东西中国需求量大,因此就故意抬高价格,一两次我们也就忍了,但是多次这么做,我国也不会坐以待毙任人宰割。我国直接宣布拒绝和澳大利亚在农作物方面的合作,失去了最大的合作伙伴,澳大利亚大量的农作物堆积在仓库里面已经腐烂了,面对这样的情况,该国总统又换了一副嘴脸,立马向中国认怂请求中国原谅,希望求得中国的帮助。
在结束了与澳大利亚的合作之后,我国后来与俄罗斯达成了协议,今后大豆等一些农副产品将从俄罗斯进口。现在的俄罗斯接订单接到手软,而澳大利亚则因为失去大量订单哀嚎连天。失去中国这个合作伙伴之后,澳大利亚找不到任何国家接盘,大量农作物只能烂在仓库无人问津。对此网友表示,即便损失再大,他们也只能自己承担,因为造成这样后果的不是别人,而是他们自己。
全球疫情最新数据:
“美国1个多小时内新增10万例”的背后,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在统计佛罗里达州数据时出现失误。横向对比CNN新闻网、《纽约时报》、WorldMeters数据可以发现,佛罗里达州累计确诊数大概在2万出头。当地媒体《迈阿密先驱报》、NBC南佛罗里达6台给出的数据也是2万至2.1万之间。
截至4月14日早8点半,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更正数据,佛罗里达州累计确诊回落至2.1万例,美国累计确诊数回落至581679例——全球累计确诊数并未破200万。
据不完全统计:
1、英国想要中国赔偿3510亿英镑;
英国政府发言人:新冠肺炎病毒是全球性挑战,各国齐心协力应对这一共同威胁至关重要。英国政府正与国际各国紧密合作,保护公民免受虚假信息的侵害,使人们获得真实的信息来保护自己,挽救生命。
在全球各国共同战疫的关键时刻,英国智库“亨利·杰克逊协会”却抛出报告,将世界经济受疫情蒙受的损失“甩锅”给中国,呼吁英国应向中国损失索赔3510亿英镑。
2、美国想要“赖掉”中国持有的1.1万亿美债;
“我们需要从迫使中国支付新冠病毒给美国造成的负担和成本开始,我认为我们有很多方法可以做到这点。(比如)总统应该迫使中国减免一大部分美国债务……”在3月16日晚美国福克斯新闻台旗下节目“塔克·卡尔森今晚”中,一个名为吉姆·班克斯(Jim Banks)的美国共和党籍众议员居然给特朗普政府支出了这样的“损招”。随即连美国网友都看不下去了,批评这简直是制造“战争言论”。
3、澳大利亚想要中国割地赔款,赔偿每人20000元;
澳大利亚媒体每日电讯报此前发表一篇文章,称因为抗击疫情,澳洲平均每个人将要承担20000元人民币联邦预算,并强调病毒是从东方发展起来,这笔钱应该由中国买单。
4、最新跟进的印度:印度向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出诉状,要求中国赔偿高达20万亿美元!
印度提出了开挂般的价格。全印律师协会和国际法学家委员会向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交申诉,公然宣称“中国秘密开发能大规模摧毁人类的生物武器”,要求中国赔偿20万亿美元。
赔偿总额近30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0万亿元)。
以上统计想让中国政府赔偿的金额就已经超过30万亿美金,折合人民币210万亿元,还有一些国家也表示过对中国的不满,只是没有提到赔偿。
一切迹象都已显明,国际舆论上对中国的仇视情绪愈演愈烈。
美日:紧急召回在中国的企业
第一轮“舆论战”过后,美国开始动用“经济战”。
4月10日,美国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拉里·库德洛(Larry Kudlow)呼吁,所有在中国的美国公司全部撤离,对于从中国迁回的美国企业的搬家费,美国政府应该给予100%直接报销。
库德洛发表这番言论的背景是,美国政府正在找寻办法,以提振因新冠病毒大流行而陷入困境的经济。库德洛认为,100%费用化将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这对美国国内的公司来说也将是一件非常不错的事。
除了美国,日本也有类似动作,2020年3月以来,日本各界开始重新讨论,日本企业不应过度依赖中国作为制造业基地一事。
3月底,负责未来投资的一个日本政府小组商讨了有必要将高附加值产品的制造生产迁回日本,将其他产品的生产分布在整个东南亚地区。
同时,日本的经济产业省宣布,将专门划拨243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58亿元),用于资助日本制造商将生产线从国外撤回,以实现生产基地的多元化,避免供应链过于依赖海外。
种种迹象表明,美国、日本正有意加速制造业回流本国,而具体目标则是产业链“去中国化”。另外,欧洲不少国家,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排华。
“去全球化”,中国经济最大的风险,谁都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过去30年,中国是全球化进程中最受益的国家之一。
没有一个国家,能从割裂的世界中获益
尽管当前民粹主义抬头,逆全球化倾向较为明显,但从历史的长河看,科技发展为全球化提供了极大便利,全球化亦符合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并不以西方政客的意志而转移。
更重要的是,企业是全球经济活动的主体,逆全球化必定会让欧美日的众多跨国公司的成本大幅上升,而且美国根本没有中国如此完善、高效、廉价的制造业基础。
一只iPhone的全球之旅
目前,全球产业链条可以大概分为3个层次:
1、美国、英国是以服务业为主要输出的经济体:更多输出技术、品牌;
2、中日德意韩是以中高端制造业为主要输出的经济体:更多输出科技产品、实物;
3、其他国家则主要输出上游产品:石油、原材料。
每一个国家都是全球产业链不可或缺的一环,全球供应链是一副多米罗骨牌,任何一块倒掉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因此,去全球化,短期内或许只是西方政客们的一种妄想。
但是否“去中国化”,则取决于中国自身。中国必须争取主动,想方设法进一步融入到全球经济之中,而这方面,不能只靠政策优惠,而是靠深度改革和开放。
面对疫情压力,英国某些人又开始“病急乱投医”,试图把“黑锅”甩到中国头上。
4月5日,英国《星期日邮报》竟然刊文宣称,中国“欠”英国3510亿英镑。
文章称,一项关于此次危机的研究认为,英国政府应该通过国际法庭向中国索赔,金额为3510亿英镑,这其中包括英国推出的经济救助措施的全部成本,以及国民保健署(NHS)为应对这场危机增加的开支。
▲4月1日,在英国伦敦,行人戴着口罩从一家医院的急诊部门外经过。(新华社)
推出此项研究的英国外交政策智库亨利·杰克逊协会声称,疫情给七国集团(G7)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3.2万亿英镑,而如果中国能公开疫情,这些损失本可以避免。
《星期日邮报》显然很重视这篇报道,刊登后该报副政治编辑哈里·科尔第一时间在其个人推特上转发此文。
结果却“翻车”了——他不仅没有获得更多认同,反而被本国网友好一顿冷嘲热讽。
首先,针对文章所提的所谓中国对疫情不够公开透明的指控,有网友列举了中国在疫情暴发初期向全世界发布的消息和论文,并反问科尔,还想要中国怎样?
而英国某些人“无脑索赔”的行为,更让网友们忍不住提醒,英国的历史欠账还有一大堆没还完。
此话题一开,一些来自前殖民地国家和与英国有历史恩怨的国家的网友们纷纷“现身说法”,喊话索赔。
其中,英国在近代对中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以及英国在圆明园等地掠夺的文物,更被网友们重点提及。
这些正义的呼声,目前已经占领了哈里·科尔推文的评论区。
而当英国某些人主张“索赔”的消息传出后,中国网友同样指出,现在的中国早已不是过去那个积贫积弱、面对列强霸凌无力反抗的中国了。
4月6日,中国驻英使馆网站发布了使馆发言人针对《星期日邮报》关于我抗击疫情文章的驳斥函。
驳斥函指出,中国第一时间甄别病原体,第一时间与世界卫生组织共享病毒全基因序列,第一个采取最有力、最严格、最全面的防控举措,第一个取得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果,第一个毫无保留地与有关国家分享抗疫经验,第一时间向包括英国在内的120多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
“我们敦促英国有关媒体和某些政客,摒弃傲慢与偏见,客观看待中国抗疫努力与成效,为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贡献正能量,而不是相反。”发言人说。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