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歼20造价至少一亿美元,但为何苏-57仅4000万?
老美的先进隐形战斗机F-22挟雷霆万钧之势率先服役,但正因为太先进了,仅制造了不足190架,价格高得实在是太离谱了,令财大气粗的老美都吃不消,因此在判断对手的隐形战斗机2020年都不一定会研发成功的背景下,国防部一声令下关闭了F-22生产线。
2011年1月,时任国防部长访问某国当天,歼-20却在某机场一飞冲天,成功实现了首次试飞,下令关闭F-22生产线的防长感到被人火辣辣地扇了耳光一般,在其回忆录中说绝不会原谅某国的举动。
老美有了压力,由于F-22太贵,重启生产线又谈何容易,因此F-22猛禽的缩小版单发单座的F-35隐形联合攻击战斗机出来了,价格当然比F-22便宜了许多,最初也要超过1个亿美元,在特朗普政府的一再敲打下,生产厂家愿意内部挖潜节约成本,但也要8000余万美元的单价。
国内权威机构,包括媒体都没有具体指出歼-20的采购单价,但在央视军事频道关于播出某位牺牲的海军航空兵飞行员为抢救歼-15舰载机牺牲时,顺带提到了歼-15舰载机的价格每架4000余万美元,歼-20是其两倍多。
可以推测国产新型隐形战斗机歼-20的采购单价为1亿美元以上,比老美动辄2亿美元的F-22便宜了许多,和稍早些时候的F-35价格相当,但也不便宜,1亿美元将近7亿人民币,天文数字了。
俄罗斯人,也在搞第4代隐形战斗机,俄标算作第5代战斗机,当俄罗斯的2架苏-57在苏-35战斗机和A-50U预警机伴飞到叙利亚时,世人翘首以待苏-57上演大战F-22的时候,没两天时间苏-57战斗机又重新飞回了俄罗斯本土试飞院,全球军迷都感到很失落,叙利亚上空并非发生F-22和苏-57针锋相对的故事。
其实,自苏-57诞生起,因为保守而又大胆的设计而饱受质疑,在红星电视台拍摄的纪录片中,用设计师的话说除了座舱盖以外的地方连隐身涂料都没有,苏-57的研发团队拥有的预算还不到前苏联时代的百分之三十。
当然,最让人诟病之处在于中央升力体带来的直通进气道,事实上俄罗斯也不是不知道中央升力体不好,但毕竟缺钱缺人,只能直接拿苏-27的中央升力体布局,这就是苏-57保守的一面,于是,苏-57一架被“拍扁的苏-27”诞生了。
说俄罗斯人大胆,是试图在机上安装多部雷达,依靠强劲的探测能力,来抵消苏-57隐身性能的缺陷,同时要求苏-57具备挂载战术核武器,以至于挂载空射弹道导弹的能力。
但苏-57的机腹弹舱在设计时,因为尺寸所限,在试飞的大部分时间能看到翼下挂点,根据俄军的设想,战时也会苏-57会经常外挂弹药,而非像F-22/35以及歼-20那样弹药完全内置。
由于老美的F-22早已服役,F-35也实现了出口,中国的歼-20于2018年春节前正式服役,俄罗斯人是真心急了,在隐形战斗机的领域毕竟缺席了,苏-57迄今为止依然不能服役,所以说苏-57能远远就发现F-35,并率先对其发起攻击,在空战中轻易获胜,谢天谢地,俄罗斯人没说苏-57能远远地发现歼-20率先攻击轻易获胜。
这要从研究与制造方式谈起,歼20和F22是以国家之力立项研发,先给5代机设定各种未来战略需求,开展研发各大类科研学者,技术工人要攻克每项难关,经n次实验得到稳定数据开始建厂试制样机,不断测试与改进最终达到或超越立项标准,再建立生产线批量生产因前期投入巨大,生产数量决定单机价格,随着大量生产会逐渐底成本。
但是俄罗斯苏-57研制是从原有苏-27气动布局中央升降体基础上开始研发,因俄罗斯经济原因投入有限聪明的俄科研专家牺牲局部隐身性能加大雷达装配做到先发现先攻击思路,再加上俄罗斯现有航空发动机,光电传感控制优势处处缩研发成本把苏-57最终造价控制在4000万美元,未来加强隐身性能升级过程成本会大幅增加,但是苏-57媲美歼20,F22各有优势,只有实战相互检验优劣。
俄罗斯国防部在2013年8月跟苏霍伊集团签的大宗合同,生产苏-27M、苏-30SM、苏-35S和苏-34,当时宣称各机型单价是4000万美元至6500万美元。也就是说这里面最便宜的苏-27M都要4000万美元一架,而属于顶配的苏-35S应该在6000万到6500万美元左右。这也是国外媒体普遍认为苏-35S的飞离价格(裸机),如此一来,我们当时是20亿美元购买24架苏-35SK,单价为8333万美元较为合理。因为我们与毛子关于苏-27机型谈判向来是飞机和配套武器分开买,苏-35的6000多万美元加上税费、一些必要维修设备和利润较为合理。印度尼西亚则是11亿美元购买11架苏-35,比我们多花了将近20%。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