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时光倒流”真实存在于黑洞,但你无法用它回到过去
有这样一种说法,每一次带来天翻地覆的进步的序幕,是由那个时候对人类而言最神秘的事物开启的。
比如说近代科技的开端,许多人会想到伽利略的贡献,想到牛顿的力学体系,是它们拉开了后来整个浩瀚科技长河的序幕。但是为什么他们在那时候能够开启这把钥匙呢?因为那时候对于人类而言,最神秘莫测的事物是:星空。
那个时代的天空、星星、阳光等事物对人们而言是神秘无解的,从动物本能的角度来看,我们人类只不过是遵循着探索欲和求知欲的本能,在对天空挖掘的过程当中带来了百年的福利。
而这种福利,不论是科技产品上的跃迁,还是科学认知上的进步,都是伽利略之前那个时代的人们完全无法设想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时代是否还存在那个时候“星空”一样的事物呢?和那时候一样,因为神秘而正在努力一步步接近它的真相,并且在此之后能够把人类带入一个无法设想的新世界。从我们视线可以触及的地方来说,似乎有许多东西都具备这样的属性:比夸克更小的物质层级、太阳系之外的空间、可控核聚变燃料、基因,等等。
但是它们似乎又不那么神秘,因为这些领域的科技发展已经脱离了“完全未知”的局面,有什么事物能像几百年前的星空之于人类呢?很多人一定都想到了,那就是:黑洞。
黑洞,宇宙中最神秘莫测的鬼魅,由科学金字塔顶点的人物爱因斯坦预言,并被后世科学家一次又一次证明其存在;爱因斯坦之后最受关注的科学巨人霍金的学术巅峰也止步于它,围绕它的一切都充满了“极致”和“顶尖”的传奇光环。
围绕黑洞的许多描述中,最惊悚也最迷人的一定是那一句:“任何物质只要进入黑洞视界就无法离开,连宇宙最快的事物:光,也逃不掉”。
同时黑洞作为天体成员之一,又显然拥有着与其他天体完全不平等的资质。拿人们常识中最大的星球类型:恒星,来比较的话,体积最大的盾牌座UY是32倍太阳质量,而质量最大的R136a1恒星也不过300倍太阳质量。
黑洞呢?仅仅科学家监测到的巨型黑洞就数以万计,它们的质量普遍在100万-100亿倍太阳质量之间,观测到的最大黑洞,更是达到了2.5亿光年的范围。别说恒星了,就是星系也无法与这样尺度的庞然大物相提并论。
在这样悬殊的“实力差距”之下,说黑洞和恒星同为天体,实在是最谦虚的说法!
为什么说今天黑洞对于我们而言,犹如几百年前的星空呢?因为关于它的一切,即便是人类中最顶级的科学家也无法完全搞清楚。
而它展示给人类的“违背物理法则”的一切属性,又昭示着我们的科学还可以向着更加神奇犀利的方向发展,也许千百年后当人类从黑洞身上学到了更加强大的科技,那时候能够开启的生活方式,是现在的我们无法想象的。
这些可能性中,有哪些是极其让人向往,又具备足够高的科学依据的呢?
首当其冲的是当代理论物理最前沿的“弦理论”与黑洞的许多共通之处。科学家介绍道,弦理论证明了高纬度空间在数学上的正确性,里面包含的可能性对人类而言非常具有吸引力。
虽然要从数学上搞懂弦理论颇费功夫,但是它描述的现象却是简单的:黑洞在宇宙整体上的作用,类似于一个“窟窿洞”,打开了三维世界与相邻高纬世界的通道。
从三维世界掉进黑洞的粒子,最终将进入另一个高纬度的平行宇宙,而其他平行宇宙的物质,也通过黑洞的演化能够通往我们的宇宙。
许多科学家认为,这种“循环平衡”的宇宙模型,或许是最有可能打破恒稳态宇宙模型,以及大爆炸宇宙模型的事实。
毕竟,大爆炸宇宙虽然得到部分观测证实,但从根本的逻辑和哲学概念上,有许多无法解释的弊端,而它们都能够在黑洞这里找到答案。
理论物理学家Abhay Ashtekar在描述这种模型时说道,其中最有趣的一个地方是,由于黑洞扭转了时空场,所以微观物质在通往另一个宇宙的过程中,会存在一个“刚好与三维宇宙时空线对立”的参数点,在这个参数点上的变化的粒子,会完整呈现出它们进入黑洞之前的经历,如同“倒带”。简单说来,有点类似于我们认为的“历史轮回”或者“时光倒流”。
当然,Abhay Ashtekar同时强调,能够实现这个过程的仅仅是微观粒子,人类作为拥有复杂结构的生物体,是不可能承受得住黑洞视界以内的潮汐力的,所以想靠黑洞的“时光倒流原理”真正体验这种游戏,目前看来是不可能发生的。
然而,正如星空带给人类的发展,也许千百年后研究黑洞衍生出来的科技,能够实现某种概念上的“时光倒流”,只不过和我们现在狭义上的概念有所区别。那个时代的人们,看现在的我们,就如同我们看伽利略时代之前的人类那样天真仿徨吧!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