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来港后义气为重,有位朋友受伤,他卧病在床也要坐车去探望
杜月笙移居香港之后,曾听闻自己的朋友被刺杀,他不顾身体的病痛折磨,毅然前往医院探望,却因此被便衣“围剿”。杜月笙究竟犯了什么法?便衣与杜月笙之间又会产生怎样的误会?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王新衡算得上是杜月笙的老朋友了,二人相交甚厚,并在政务上常有合作关系。王新衡,浙江慈溪人,毕业于莫斯科中山大学,是小蒋的同学,回国之后成为军统中的强力骨干成员,深得戴笠信任。
1949年后,王新衡来港,他常常在公开场合直言弊政,并在思想方面表现的甚至是极端,故此也得罪了不少要员政客,众人纷纷视其为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将其除之而后快。果不其然,王新衡的性格缺陷令其惹上了麻烦,一场杀身大祸正悄悄地向他袭来。
1950年10月的一天,光华体育会会长王志圣送给王新衡几张球赛门票,邀请其观看两个甲组球队的赛事。王新衡也不推辞,收下门票后,立即给杜月笙的儿子杜维藩打电话,邀请其一起参加,杜维藩欣然答应。球赛过后,几人乘车一道回家,送走杜维藩夫妇之后,王新衡便将车停在家门口,拿出钥匙打开大门进入房间。
可是当其刚刚走上楼梯后,楼上便有人大喊一声他的名字,王新衡下意识地答应了一句,却不料对面瞬间开了一枪。王新衡右侧胸部中弹鲜血涌出,不过他经验丰富,曾面对过不少危机事件,随即便定下神来赶忙逃跑。见王新衡转身欲逃,刺客紧追不舍,手中的手枪也一通乱射,其中一枪正好命中王新衡的腰部。恰逢此时,又一名刺客提刀迎面而来,只一刀便刺进了王新衡的左胳膊。此时的王新衡只能忍痛逃跑,直至出了大门之后,自己的司机兼保镖才听见响动。
王新衡的司机随身配枪,见院中吵闹声不绝于耳,便迅速做出反应,拿出枪来对射,以此掩护王新衡撤退。刺客本来就心虚,见对方手里有枪,赶忙向相反方向逃窜。不过,两名刺客还没有逃跑太远,就被迎面巡逻的便衣抓获。此事已毕,司机才慌忙开车将浑身是血的王新衡送至玛丽医院。
王新衡被刺杀的消息,一度掀起了当时的舆论热潮,各地都对此纷纷议论,企图抓住真正的幕后凶手。作为王新衡的好友,杜维藩第一时间收到了消息,于是便慌忙来到杜月笙的床前禀告此事。此时的杜月笙已经病入膏肓,可怕的肺病肆意折磨着他的身体,导致他只能整日靠吸氧维持生命。
可即便如此,当杜月笙听说这个新闻后,便立马吩咐司机准备好汽车,因为他要亲自去探望老朋友。家人们见此赶紧阻拦,毕竟如今的杜月笙已经行将就木,若是再经过汽车的颠簸,恐怕会大大加重病情,但是杜月笙却坚持如此,家人们无奈,只能听之任之。
此时的杜月笙,离不开氧气的灌输,因此家人们也不得不将氧气瓶同时放入车中,不过氧气瓶体积实在太大,占据了车内后排的空间,因此车中只有杜月笙的夫人姚玉兰,以及一位医生陪同,其他的家人只能又找来一辆汽车跟在后面。
王新衡被刺之后,一直在手术室中抢救,玛丽医院同时也实行了严格的封锁。杜月笙及家人的两辆轿车,一前一后急速驶向玛丽医院,不免令人产生怀疑,认为是前来补刀的凶手,正因如此,便衣们也随之出动了三辆汽车,在后面狂追不舍。当警车与杜月笙的车辆并排而行时,车上便衣惊讶地发现,车上后排座处,居然有一个特大号的“炸弹”。紧接着,便衣们便鸣枪示警,将汽车抢先一步横拦于可疑车辆前,所有便衣们迅速下车,掏出手枪纷纷将汽车围住,准备进行彻底检查。
不过令便衣们大跌眼镜的是,在对车辆进行检查时,他们发现车后座摆放的物品居然并不是所谓的“炸弹”,而是一个大号的氧气瓶,并且使用氧气瓶之人,正是当年的上海大亨杜月笙。便衣们当然认识杜月笙,对于此次误会,他们感到尴尬不已,随即向杜月笙道歉并敬礼撤退,而杜月笙也还礼示意,目送便衣们离开。
杜月笙以及家人如愿见到了王新衡,虽然他身中两弹一刀,但还算是“命硬”,并没有任何的生命危险。不过通过此次“炸弹风波”也能看出,便衣们的草木皆兵,世道真的是太混乱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