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小说中提及的“九龙抬棺”是否真实存在于历史长河中?
喜欢盗墓小说的朋友一定听说过“九龙抬棺”,仅是听这名字就能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神秘感。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九龙抬棺”只存在于盗墓小说之中,现实中绝对不会存在。但是,自考古专家在长白山发现一座古墓之后,就证实了小说中的“九龙抬棺”并非虚构。
以前人们都不相信,是因为没有见过相关的新闻和报道,只有虚构的小说中才提及过。例如小说《盗墓笔记》中就曾介绍过关于“九龙抬棺”的内容。
因为小说大多数都是虚构的,而盗墓小说几乎都是道听途说拼凑而成。因此,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大多数人都是持着怀疑的态度。说了这么多,那么“九龙抬棺”到底是什么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盗墓笔记》
其实“九龙抬棺”就是东夏国王万奴王的棺材,棺材上面一共雕刻着九条龙,活灵活现,宛若真的一般,像是要把棺材抬上空中一样。
不过,细看之下会发现这龙有些异样,这九条龙并不是中原地区模样的蟠龙,而是由少数民族创造出来的龙,所以不管是模样还是神态都有一定的差别。
棺材上雕刻着的龙长着“蛇形”身子,脚则是“蜈蚣的百足脚”。由此可知,龙并非是真实存在的生物,而是人们通过天马行空的想象创造出来的。
拥有各种动物的模样,象征着“包容”,不管是少数民族还是汉族人都很崇拜龙,将龙当作是权力的象征。所以古代皇帝都身穿龙袍,自称为真龙天子。
图片:古代皇帝身穿龙袍剧照
言归正传,我们再回到这“九龙抬棺”上来,这棺材的形状很奇怪,不是常见的棺材模样,而是正八角形,每一个角都雕刻着一条龙,除了美观之外还承担着支撑的作用,提高棺材落地的稳定性。
前几年,考古专家在长白山一带的古墓中发现了“九龙抬棺”,根据墓中的文字记载,专家推断出这古墓的主人,乃是东夏国王万奴王蒲鲜万奴。
看到这,也许有一些朋友感到疑惑,“东夏国”?怎么一点印象都没有,我国历史上还有这么一个国家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九龙抬棺
很多人只知道我国历史上有一个“西夏”,因此有人认为东夏国是西夏的延续,因为历史上有过东西两晋,也有过南北宋朝。所以联想至此,一些人便会将“东西两夏”联系起来。实际上,东夏国与西夏没有一点关系,建立者也不是同一个民族。
因为东夏国在历史上是一个小国,而且对中原王朝也没什么影响力,所以历史才很少提及这个王朝,导致众人对它不熟悉。东夏国的创始人蒲鲜万奴,原本是金朝时期的一位大将,还担任过金辽东宣抚使。
图片:东夏国的创始人蒲鲜万奴资料截图
公元1206年,南宋皇帝见金朝政府腐败不已,有心想要收复地盘痛击金兵,再加上执政韩侂胄的鼓励,最终南宋大军分成三路,开始了北上作战之路。
当时,蒲鲜万奴率领着金兵与南宋大军交战,因作战英勇,将宋军打得落花流水。随后,蒲鲜万奴得到赏识,晋爵一级。
到了公元1214年时,驻扎在东北的千户耶律留哥起兵造反。金朝皇帝金宣宗非常愤怒,连忙下令让蒲鲜万奴领兵前去镇压平叛。面对强大的对手,蒲鲜万奴吃了败仗,因担心作战失利遭到金宣宗的惩罚,蒲鲜万奴逃亡到了东京(位于现在的辽宁省辽阳市)。之后,蒲鲜万奴不愿再为金朝效力,也起兵反叛。
图片:领兵前去镇压平叛剧照
蒲鲜万奴霸占了东京、沈州等地,自称“天王”,以“大真”为国号。在建国之初,蒲鲜万奴的处境实在尴尬,被“蒙、金、西辽”夹着,可谓是在夹缝中求生存。当时,蒲鲜万奴为了自保,假装投降了蒙古。
到公元1217年时,蒲鲜万奴见势再度脱离蒙古,宣布自立。此时,蒲鲜万奴将国号改为了“东夏”。如今翻阅朝鲜史料,可以看到他们将“东夏”记载为“东真”,其实都是一个意思。
蒲鲜万奴趁着蒙古对东边松懈之际,开始了一步步蚕食行动,不断将周边弱小势力吞并,而且还将东边的疆域扩展到了日本海,而西边则扩张到了广才龄,南面扩展至朝鲜青州,西北扩张到胡里改城。
这一连串的扩张行动,让东夏国地盘壮大了许多,实力也强盛了不少。
图片:蒲鲜万奴剧照
当时,成吉思汗也想过收拾东夏国,成吉思汗率领的铁骑,东夏国很难抵挡得住。不过,成吉思汗更看重西征,东夏国这才缓了一口气。如果成吉思汗执意攻打东夏国的话,就会陷入东西作战,到头来很可能会损失惨重。
窝阔台继任大汗之后,为了加速蒙古统一的步伐,开始了更激进的军事行动。窝阔台下令大军从高丽借道,从而直抵东夏国境内,随后发起猛攻。在强盛的蒙古铁骑下,东夏大军根本不是敌手,简直毫无还手之力!在作战中,蒲鲜万奴也丢掉了性命。
蒲鲜万奴被杀之后,后人将其葬在了长白山,采用的是东夏国最高的葬礼,还运用“九龙抬尸棺”,彰显蒲鲜万奴的帝王身份。
蒙古在消灭了南宋之后,将枪口对准了东夏国,这一次东夏国也彻底覆灭,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
图片来源于网络:九龙抬尸棺
因为东夏国存在的时间很短,而且还是一个少数民族王朝,再加上没什么巨大的事迹,所以人们很少知道这个王朝,自然也就不知道还有“九龙抬棺”这回事了。如果不是蒲鲜万奴墓被发现,“九龙抬棺”仅存在于小说中这个观点也许会一直延续下去。
对于未知的事物,我们可以持着“怀疑”的态度,但是不要太过绝对。因为世界太奇妙,人类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仍算不上太深,还有许多神奇的事情藏在我们的认知之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