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登11年春晚,状告央视后“消失”22年,陈佩斯到底得罪了谁?
陈佩斯是中国内地80年代的“喜剧之王”,曾经连续11年登上春晚的舞台。1984年,他因和朱时茂搭档在春晚上表演小品《吃面》,被全国观众熟知。春晚一炮走红之后,陈佩斯又陆续创作出了《羊肉串》、《警察与小偷》、《主角与配角》等脍炙人口的佳作。还成立电视公司,拍摄了大量的喜剧电影。1999年,陈佩斯、朱时茂和央视打了一场官司。胜诉之后,再也没有出现在观众面前。
“陈佩斯上哪里去了?他怎么不来演小品呢?”有观众得到了小道消息,说他“被央视封杀”了。2011年,离开“春晚”舞台十四年后,陈佩斯再一次接到来自“春晚”的邀请,但是他却拒绝了,他说:“上春晚不自由。”那么,陈佩斯当年到底“得罪”了什么人呢?其实,他不是“得罪”了某一个人,他是“得罪”了一个“规则”。
一、陈佩斯与央视的恩恩怨怨
陈佩斯的父亲叫陈强,他是中国第一代喜剧电影演员。陈佩斯没有走红之前,就跟着父亲拍电影。后来因为上春晚演小品走红,陈佩斯也没有放弃对喜剧电影的追求。他在八十年代中期,先后参与了《少爷和磨难》、《京都球侠》等电影的拍摄,广受舆论好评。后来陈佩斯又与陈强开了一间“海南喜剧影视有限公司”,但是影视公司经营得并不顺利。
到了1998年的时候,陈佩斯父子的影视公司拍摄了《太后吉祥》、《父子老爷车》等电影,均出现了叫好不叫座的现象。财务上出现了困难,穷得连员工工资都开不出。公司的财务跑了,陈妻王燕玲去顶上。财务上还有一个大窟窿,陈佩斯就只有靠四处走穴去赚钱。
就在陈佩斯经济陷入困境的时候,他突然发现:央视下属的一间公司,出版发行了他和朱时茂在春晚上表演的《吃面》、《警察与小偷》等节目的VCD。原来,央视一直在用他们的表演赚钱,可是没有告诉他!你就说说看吧,我在这儿等米下锅,饭都快吃不上了。你在那儿拿我的作品去赚钱吃大餐,你觉得公平吗!
于是,陈佩斯约上朱时茂,多次寄信、打电话,甚至是登门去找对方商谈。一开始对方态度很好,赔礼道歉,可就是不改,更别提赔偿了,他们依然不经作者同意,私自出版VCD。陈佩斯再一次上门讨说法,结果对方态度傲慢,陈、朱二人不得不诉诸法律。
最后官司是判下来了,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侵权。一共赔了陈佩斯和朱时茂30余万左右,陈佩斯拿了16万,但是事情还不算完。本来这一场官场打下来,弄得两边都很不愉快,但是并不一定会影响到双方后续合作。
当时的陈佩斯,仍然是一个深受全国观众喜爱的小品演员。“春晚”要收视率,而陈佩斯要钱。合作双赢,哪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呢?偏偏舆论坏了大事,由于大家太过于关注他和央视的这一场官司,弄得双方都没有办法下台。
央视方面的负责人认为:陈佩斯、朱时茂的小品内容虽然是他们自己创作的,但是舞台、灯光是我们提供的,他们也是通过我们的“春晚”才走红的,所以我们有权把作品拿去制作成VCD。
而从陈佩斯的角度来看:小品是集体创作,央视有提供“春晚”作为舞台,但是我和朱时茂是小品的作者,我们的权益也应该得到尊重,你怎么能拿“集体创作”的东西出去“吃独食”呢?
由于陈佩斯性格比较耿直,说话比较硬气,弄得央视当时的负责人非常郁闷。感觉他和朱时茂不懂“行规”。因为之前“春晚”上别人的节目,也都被制成了VCD,没有人闹过。
其实不止是“春晚”,当年中国人版权意识薄弱,全国所有的电视台,都曾经把节目中的“小品”、“歌曲”从视频里摘出来“单卖”,并且很大概率不会有给原作者钱。
陈佩斯和央视打官司的事情闹大,央视作为行业“龙头”,当然拉不下面子再去邀请他上“春晚”。而别的电视台,既不想得罪央视,又觉得陈佩斯是个“杠精”,自然也不会请他上节目了。
二、陈佩斯的近况
陈佩斯生活陷入了困境,断了演艺的路子,后来和妻子跑到北京郊区去承包了一片果树林,隐姓埋名当起了果农。当地的百姓见到他,都觉得他像“陈佩斯”。还有人对他说:你和电视上那个陈小二长得可真像,你要去演小品,准能吓他一大跳!陈佩斯连忙笑着否认了。
又过了两年,陈佩斯夫妻通过种果树,又赚到了30万元钱。陈佩斯又想起他的表演事业,这一次,他想演话剧。2001年,陈佩斯的话剧《托儿》在北京的剧场里面上演。随后又到全国50多个地方巡演。虽然有17万观众捧场。但是因为没有“春晚”和电视台的影响力大,所以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件事。
后来这几年,他陆陆续续创作过一些话剧,主要是在北京地区表演。到了2011年的时候,过去的事早就时过境迁。李咏的夫人哈文当上了春晚总导演,并亲自邀请陈佩斯再上春晚。但是,那时他正忙于话剧表演,没有时间。
并且最重要的是:陈佩斯觉得上央视的节目表演,限制太大,他习惯了自由自在。只想“站着做人,还把这钱给挣了!”2015年,由陈佩斯自导自演的《好大一个家》登上了CCTV-1,讲诉城市里拆迁的那点儿事。当年他与央视的那点儿误会跟心结,也早已云散烟消了。
结语
一个人不够圆滑,在现实中就会过得比较坎坷,遭遇很多的磨难。面对不公平的际遇,陈佩斯选择了发声,他“得罪”的并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九十年代末的中国,版权意识薄弱。个人被集体侵权的事,时有发生。99%的人选择了不出声,剩下那1%出声的人,很容易被人“孤立”。
不过,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陈佩斯选择了“择善固执”,坚守自己的信念。虽然22年来吃尽了苦头,也无怨无悔,令人肃然起敬!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