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后中国天眼变汤锅?别再无知了,仅选址就用了13年!
下雨后中国天眼变汤锅?别再无知了,仅选址就用了13年!
人们一直以来就对宇宙环境充满了好奇,作为地球上的唯一的智慧生命体,人们曾经希望通过双眼来探索宇宙的奥秘,得到的成就效果并不显著,一直到近代出现了望远镜之后,人们还对于宇宙的环境有了更多的了解。
望远镜的种类也是五花八门,主要是分为光学望远镜和射电望远镜两种,每一种望远镜的用途和优劣都是各不相同的,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进行宇宙天空的观测,那么用光学望远镜就可以了,如果我们想要进行更深入的探测,需要借助射电望远镜,射电望远镜是利用大型的天线来接收来自于太空当中的各种无线电的信号,用这些信号的传播来进行天文研究。
曾经世界上最为著名的射电望远镜就是来自于美国的阿雷西博,但是这座望远镜由于年久失修,NASA拒绝提供维修的费用,现在早就已经变变成了垃圾场,而中国对于大型射电望远镜的研究也早就已经开始了,在1994年的时候,我国的科学家南东仁先生就提出了射电望远镜的概念。
射电望远镜自从提出一直到完工,一共历时22年的时间,在2016年正式开始投入使用,单口径超过了500米,是截止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最为灵敏的射电望远镜,一举超过了阿雷西博。在贵州的山村当中,中国天眼就像是一口巨大的锅一样,横亘在那里。当网友们看到中国天眼的真实面目之后,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猜想,在贵州这种地区,降雨非常的丰沛,中国天眼就像是一口大锅一样,在暴雨过后会不会受到洪水的影响呢?
其实这样的想法完全是杞人忧天,中国天眼凝聚了中国科学家的心血,在建造的过程中这些问题他们就都已经想到了,单单只是中国天眼的选址就进行了13年的地形勘察。最终才确定了,这里作为中国天眼的建造地,其实在仔细观察中国天眼之后不难发现,在这些反射面板当中有很多的小孔,面板和面板之间有非常大的空隙,当遇到暴雨之后,雨水就会从这些缝隙当中排水,进入到更低的洼地。在面对极端天气的时候,科学家们早就已经想到了应对的措施。央视也对于中国天眼的构造进行了深入的解读,所以,这些提出问题的网友也不要再展现自己的无知了。
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中国天眼已经有了非常突出的成就,捕捉到了来自于百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信息,还有80多颗脉冲星等等,现在也已经成为了中国的一大标志,让中国在世界的天文研究当中享尽了话语权,对于中国天眼的建成,你有怎样的看法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