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不可能赢?美军计划采取军事行动,发出强烈信号
美国提出了“太平洋威慑计划”,就像“欧洲威慑计划”那样,在太平洋地区集中更多的资源,建立战区导弹防御系统、远征机场、港口基础设施、燃料和弹药储存等,提升用于威慑中国的关键军事能力,向中国发出一个强烈信号:“你们在军事上根本不可能赢,想都不要想”,从而让美国的盟友和伙伴们放心。
五角大楼把中国当头号对手
一位美军将领指出,中国在五角大楼的对手名单上位居首位,可预算数字上却没体现出这一点,战略的实施就是要靠预算,而在印太地区的投入显然有所不足。所以要推出“太平洋威慑计划”,提升部队的综合战力。因为就目前来看的话,光靠购买战机是不行的,如果只是增加少量战机,而它们驻扎的区域对中国导弹的防御能力不强,又无法实现补给和维修,那么购买多少架F35,都是没用的。
只购买F35战机是没用的
美国提出这种计划,说明他们感受到了在我国周边军事力量的不足。从很早之前开始,美军就在我国周边进行挑衅活动,比如军事演习、“自由巡航”等。而随着时间发展,他们在我国周边进行活动时,感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压力。以前可以肆无忌惮的挑衅,因为被中方发现的概率不大,而且就算发现了,也能从容退去;而现在,只要一进入相关区域,立马就会遭到战机、军舰的监视,要是有越轨举动,还会遭到驱逐等。
美军经常到我国周边挑衅
而且除了在防守上中国越来越“犀利”外,美军也感受到了“进攻性”——中国海军的训练次数越来越频繁,走得也越来越远。比如最近,包括“济南”号在内的3艘军舰就经过宫古海峡进入太平洋。而穿越宫古海峡,对如今的中国海军来说,已经不算啥新鲜事儿,单单是辽宁舰编队,就已经去了好几次,还一度靠近了美军基地。这说明,所谓的“岛链”,对中国来说已经几乎没啥用了。
辽宁舰编队多次远海训练
这些变化,让美军感受到了力量上的不足,过去自信能将中国给压制住的军事部署,已经不行了。于是他们就试图增派更多的力量,实现“让中国不可能赢”的目标,从而增强盟友和伙伴们的信心,让他们可以放心大胆地跟在自己后面挑衅中国。
想彻底压制中国是痴心妄想
可它提出这样的目标,注定是要失败的。过去他们在我国周边做出那么多军事部署,本意不就是彻底压制我们,“让中国不可能赢”吗?可事实证明,他们失败了。现在无非就是多投入点钱,多配备点士兵、武器装备、基础设施等,本质上是没啥变化的。过去不行,难道现在就可以了?虽然实力上存在差距,可他们想以自己一部分实力,就全面压制住我国,那也太自大了,无论他们做出怎样的部署,最后都会发现“力量不足”。
其实越南在世界上并不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尽管人们愿意承认越南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国家,但他们总觉得,即使越南充分发挥其潜力,其影响力也将是有限的。许多人往往看不起越南,但基辛格提醒人们不要忽视越南这个小国的雄心壮志。
基辛格认为,过去世界上所有国家(即美国、苏联、中国及其盟国)都瞧不起越南,忽略了越南的真正野心。在美国及其盟国的一贯观念中,越南只是苏联的代理人和战士。越南人之所以咄咄逼人,是因为苏联阵营想统治亚洲,而越南是苏联阵营派来的先锋队士兵。苏联和中国在这个问题上也有一些误判。在某种程度上,他们也同意越南只是他们的小弟。越南战争期间,北方列强之所以大力支持北越,是因为他们认为美国是在利用南越作为代理人来统治亚洲。
基辛格在《论中国》一书中写道,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越南绝不是任何国家的代理人(无论美苏还是中,都只能在这场战争中推波助澜,而不能发号施令)。越南为其长期的独立而战,这样最终可以建立印度联邦,成为东南亚的老大,就像中国一直在东亚占主导地位一样。河内只为自己的国家而战
基辛格是世界上在国际问题上最有影响力的专家之一。他的话可以说是一语惊醒梦中人,突破了越南最深层的“民族潜意识”和民族心理:越南从来不是任人摆布的棋子,它的野心被低估了。换言之,当为一个大国假扮棋子时,其实一直都是心在积聚另一股强大的力量。基辛格毫不犹豫地指出: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美中两国的利益实际上是一样的:把印度地区的局势分为四国,符合美中两国的利益。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越南“利用”了美国和中国两个大国,以达到对自己有利、对美国和中国不利的目的。
基辛格在分析越南的“民族潜意识”时指出,长期以来,由于越南充分吸收了中国儒家文化,他们有一种类似北朝“中央王国”的心理,对邻国老挝和柬埔寨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感。他们应该合理地认为,他们应该占据支部在印度地区的协调和领导地位。
一方面,他充分吸收中国文化,充满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他对北方列强怀有一种不信任甚至自卑。基辛格认为,这两股相互矛盾、不可调和的力量只是越南民族的心理特征之一。(纵横奇观)
作为民主党参加2020年总统大选仅存的“硕果”,乔·拜登被民主党人士寄予了厚望,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和前总统奥巴马都亲自为其站台助威拉票,可见其赢得大选的心情是多么迫切。
此前网上有言论称,如果拜登当选,会采取更务实,更灵活的手段来处理中美关系,被解读为对华温和派。然而随着拜登竞选团队内部人士的言论流出,这个幻想可以宣告破灭了。
民主党竞选人拜登的竞选顾问周三表示,如果拜登当选美国总统,会因中国最近做出的一系列强势回应而制裁该国,同时这位顾问还痛斥特朗普对华“软弱”,说特朗普曾经为了赢得选票而不惜向中方示好。
结合拜登团队表现出的“比特朗普更强硬”的竞选风格来看,此番尖锐言论不排除是政治作秀的需要,但是也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美国的民间和上层精英们的思想价值观。
在他们看来,美国遭受苦难的根源是以前对华太过于“友好”,从而导致产业流失,贸易逆差,甚至很多美国人相信特朗普团队编造的谎言,认为新冠病毒也是中国制造出来,是故意毒害美国的武器。
在如此舆论和民意氛围中,当然是谁骂中国更凶,更能赢得选民的支持。正如笔者一贯认为的那样,美国的精英动用舆论工具给美国民众洗脑,左右他们的思想,在民间创造不可控制的极端思潮,反过来又影响到美国精英们的选举活动,最终结果可能是将美国带上越来越极端和错误的路线。
美国国内的部分媒体和专家甚至宣称,当前的这种情况,“像极了当年希特勒上台前的德国社会。”
作为一名美籍爱尔兰人,拜登的成长历程和家庭氛围都充满了天主教的传统色彩。1942年出生的拜登作为家中长子,一直都非常顾家而且勤奋,他的父亲是一名收入微薄的汽车销售员。拜登先是获得了历史和政治学的双硕士学位,然后苦学法律,于1969年获许进入特拉华律师会。
在1972年,拜登进入参议院后不久,他的妻子和当时还是婴儿的女儿在一场交通事故中去世。他的两个儿子博·拜登和亨特·拜登也受了重伤,不过最后都完全康复了。
拜登为了照顾他的儿子,每天都需要从他在威尔明顿的寓所搭乘一个半小时的火车到华盛顿特区,直到现在也这样做。值得一提的是,对小儿子亨特的溺爱一度让他官司缠身,差点被特朗普赶出竞选人行列。
基于拜登这种经历和家庭环境,美国的政治分析家担忧的是,越是传统顾家的领导者,越容易感情用事,做出重大错误决定的风险也越高。
相比之下,特朗普反而不会做出决绝的决策。因为相比之下,腰缠万贯,四处留情,放浪形骸的特朗普更看重商业利益,所以他更喜欢用贸易战来凸显自己的能力。之前特朗普身边鼓吹热战,核战的博尔顿,最终被特朗普赶出了白宫。
此次拜登竞选顾问的制裁言论一出,笔者有理由相信,假如拜登真的胜选,成为美国的新一任总统,那么中美走上热战道路的可能性将会大大增加。因为特朗普已经把除了战争之外所有的手段都试了一遍,留给拜登的选项屈指可数。(战歌前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