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宗年间,陕西咸宁有24个人心怀不轨,后来他们都被抓了
明宣宗年间,陕西咸宁曾发生一起“反叛案”。这件反叛案在民间“闹腾”的动静挺大,在历史上也留下记载,可是谁都想不到。闹事的人竟是24个“妖僧”。您可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小编这就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朱瞻基是明太祖朱元璋曾孙,他是明朝的第五位皇帝。朱瞻基从小就很聪颖,在永乐九年,他被册立为皇太孙,并多次跟随朱棣征讨蒙古,在战场上骁勇善战。洪熙元年,朱瞻基即位后,就开始重视整顿吏治和财政,实行休养生息,缓和社会矛盾。他励精图治,知人善任,这个时期也出了很多文学大家,无论是文化还是经济都有很好的发展。
不过古代交通不便,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小动作很多,就在这时期,陕西咸宁的地方官想出了一个发展生产的办法——限制僧人的数量,不让民众出家为僧。因为古代朝廷尊重佛教,所以寺庙里的和尚不用交税,但是和尚一多,交上来的税也就少了。另外一个情况也随之而来,和尚毕竟是出家人,出家不能成家立业,和尚一多,当地的出生率就会下降,没有人如何发展生产,所以陕西咸宁的地方官才制定了这样一个很好的规定。
此规定一出,求入佛门为僧的人是少了,但寺庙里的当家人却恼怒了。特别是僧人李皋,他在千宁寺出家,眼看着寺庙里和尚老的老,病的病,没有小和尚了,他越想越着急,这可怎么办呢?心急火燎之下,他居然也想出一个奇葩办法——联合僧人反抗官府,他很快就联合周围庙的24名僧人,准备对官府发难,正当他们热火朝天地讨论计划时,庙里的一位僧人直接举报了他们,就这样,一群和尚还没动手就被一锅端了。
陕西咸宁赶紧派人将其抓获,因为涉及“造反”,故此,被押送京城,三法司会审。他们反抗的计划虽然失败了,但是动静却闹都不小,在当时轰动了朝廷,毕竟“皇帝”是天,谁敢站出来反抗?所以他们的结局非常凄惨,24人全部被斩首。
这个结果一出,也引起了很多人的议论。有人说:“他们是冤枉的,因为光喊着对抗官府,但其实僧人们并没有造反。”
也有人说:“一点都不冤枉,对抗官府不是造反是什么?”其实他们说的都有道理,但是大家却忘了这个案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明朝。封建社会的皇帝最忌讳的就是“造反”,在这种社会背景下,24位“僧人”造反的处理结果当然会很凄惨。
这个案件只在历史书籍中留下寥寥几笔的记载,现代人更在意的,是他们反抗的到底是“官府的制度”还是“朝廷里的皇帝”,历史书籍中,需要为尊者讳,但通过少得不能再少的文字,我们仔细想一想,却能感悟很多。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冯豆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