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肆虐,病例翻倍 印民众呼吁政府:“救救德里!”
在南亚大国印度,随着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民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以及国内经济前景,都似乎陷入“危急时刻”。
▲资料图片:4月5日,在印度新德里,一名女子在阳台点亮烛光,支持抗疫。(新华社)
单日新增病例:连续11天过万
根据印度卫生部统计,截至当地时间6月22日早8时,印度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达425282例,排名全球第四。
在此之前的24小时内,印度新增确诊病例14821例,而这也是印度单日新增病例连续11天超过一万例。
显然,印度面临的疫情威胁不仅在于高总量,还在于“加速度”:6月3日,印度累计确诊病例刚刚突破20万,但接下来仅用了半个多月时间就实现了翻倍。
▲6月20日,医务人员在印度金奈为前来接受新冠病毒检测的男子取样。(新华社)
印度首都新德里卫生部长近日也被确诊,被送入了加护病房,而在他确诊前,曾参加多次会议,与会者包括印度内政部长和新德里首席部长等高官。
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印度疫情的严峻程度自不待言。早在5月底,英国路透社记者在印度探访新冠肺炎患者收治医院时便发现,当地医疗系统已经超负荷,而疫情还看不到尽头。
“人力短缺是最大的挑战,我们已经达到极限。”一位印度医生当时说。而那时印度的确诊病例仅为17万多例。
▲资料图片:4月27日,在印度孟买一处政府设置的临时集中隔离点,工作人员在整理卧具。(新华社)
半个月后,当印度确诊病例达到33万时,法国《解放报》网站刊文指出,新德里的医疗机构人满为患,病床匮乏令人担忧和焦虑。
文章称,仅在新德里就有4.1万确诊病例,但该市只有9828张床位可以收治新冠肺炎病人。
与此同时,新德里北部的墓地近期接收的尸体量比往常增加了50%,死者家属在悲痛之余喊话:“现在,我们只能要求政府一件事:救救德里吧!”
经济前景堪忧,国际评级机构下调印度评级
事实上,为了“救德里”,印度已经付出了很多代价,而印度经济现在也成了亟需拯救的对象。
3个月前(3月22日),印度总理莫迪宣布“全民宵禁”,两天后又宣布全国全面封锁21天,此后封锁期限一再延长至5月底,此后才逐渐解封。
虽然印度疫情仍处于加速上升期,但选择在此时解封恐怕也是迫不得已之举。英国《卫报》指出,由于长时间封锁,印度大量劳动力失业,印度此次解封是为了提振经济。
▲资料图片:4月20日,一头牛在印度新德里一条空旷的马路上休息。(新华社)
美联社5月29日曾引述印度央行行长沙克蒂坎塔·达斯的话报道称,印度经济在2020至2021财年会出现萎缩。一些非官方经济分析人士预计,印度经济萎缩幅度会高达5%。
而世界银行预计这个数字将会是3.2%,经合组织(OECD)则认为,如果2020年底前疫情没有二次暴发,印度经济将萎缩3.7%,如果暴发,则将萎缩7.3%。
这个前景是印度政府试图极力避免的,莫迪5月中旬公布了一项价值20万亿卢比(约合2660亿美元)的救助计划,为劳动者和小企业提供动力。
据法新社报道,莫迪在对全国发表的特别电视讲话中宣称,经济一揽子计划“将为印度发展带来新动力,使印度走上自力更生的道路”。
▲资料图片:莫迪(新华社)
然而,国际资本似乎对此缺乏信心。英国《金融时报》6月18日报道称,穆迪、惠誉和标普三大国际评级机构目前给印度的评级都是比垃圾级只高一级,其中,惠誉还将印度的信用评级展望下调至负面。
惠誉给出的理由是:新冠大流行造成的混乱以及印度数月的封锁可能对印度经济增长前景造成更长期的损害。
印度专家:“千万不要重蹈覆辙”
印度不仅前景堪忧,内部混乱,外部如今也面临着棘手难题。
用巴基斯坦外长库雷西的话说,印度如今在外交上处于孤立状态,与包括巴基斯坦、尼泊尔和中国在内的所有本区域国家都关系紧张。
中印边境近期发生冲突后,印度国内有些人大肆炒作“抵制中国商品”,呼吁印度电信运营商停止采购中国设备、印度民众卸载与中国公司有关联的手机应用等。
但是,口号喊起来容易,现实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上周,一款中国手机在印度网上平台开售后,短短几分钟就被抢购一空。
▲印媒报道截图
6月20日,印度著名经济学家斯瓦米纳坦在印度《经济时报》发文,对莫迪政府喊话称“千万不要重蹈尼赫鲁覆辙”。
斯瓦米纳坦指出,虽然莫迪强调自给自足,但这不应是尼赫鲁式的自我封闭,妄图在印度自己制造一切,而是应该加深与中国的经济联系,如果莫迪要实现融入全球产业链的愿景,就应当加大从中国进口机械和零部件等。
在6月19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赵立坚应询指出,中方重视中印关系,希望印方同中方相向而行,共同维护两国关系长远发展大局。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